中国特色国家审计的公共关系研究_公共关系论文

中国特色国家审计的公共关系研究_公共关系论文

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公共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共关系论文,中国论文,特色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背景和目标

所谓公共关系管理一般指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它是指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其目的是塑造组织形象,建立组织与公众的良好关系,除了宣传、鼓动以外,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信息交流、协调沟通、决策咨询、危机处理等。关于公共关系的研究已经开展了近两百年,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公共关系不仅存在于私人组织中,政府部门等公共组织中也存在着公共关系。近年来,公共关系被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手段,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部分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于川(2012)认为政府公共关系管理有助于实现政策民主化,史红因(2004)对我国政府如何开展公共关系管理进行了研究。但是在国家审计领域,理论研究多局限于审计公告的研究,对公共关系的研究比较少,很难找出有权威性的观点。

近十年来,国家审计在国民经济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审计声音常常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各类媒体关于国家审计的评论也一浪高过一浪。此时,研究国家审计的公共关系变得非常必要。主要原因为:第一,良好的国家审计形象有助于其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公众的理解与信任可以帮助国家审计有效地开展工作和获取更多的资源;第二,国家审计通过对公众言论的搜集、整理、分析及提炼,为审计项目选择、方案制定等提供参考意见,从而发挥咨询、论证补充、提供修正意见等辅助决策作用;第三,开展公共关系管理不仅有利于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通过舆论的监督作用促进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而且有利于促进审计机关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审计如何管理公共关系,以达到塑造健康积极的国家审计的形象的目标,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公共关系所涉及的对象较为复杂,国家审计的公共关系包括:媒体、公众、其他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国外政府等。限于篇幅,本文对国家审计公共关系的研究仅限于国家审计和普通民众、媒体等之间的关系。

二、我国的国家审计公共关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国家审计对外宣传的现状

80年代初,审计署成立。成立之初的国家审计职能比较单一,受整个国家大环境的影响,也未开始对公共关系进行认识和管理。直到2003年审计署开始了第一次审计公告,这次审计公告披露了关于防治非典专项资金和社会捐赠款物的审计结果,随后在社会上刮起了“审计风暴”,审计署逐渐开始进入公众视野。目前,审计署和公众接触的方式主要有:审计公告、审计新闻发言人及审计署网站等。10年来,审计署共发布审计公告140次。从2005年起审计新闻发言人多次在审计公告后对审计报告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将审计的声音带到普通老百姓的耳边。在审计署网站主要提供以下几类信息:一类是审计资讯,如近日要闻、特派办动态、审计项目结果及审计工作等;一类是网上服务,如考试信息、成绩查询等;还有一类是互动交流,如在线交流、网上信访、网上调查和意见征集等。此外,审计署内部也越来越重视审计结果在公众中反映,审计署不定期整理各大主要媒体对审计的报道和评论,将其进行归集,编撰成审计宣传与舆情动态,在动态中不仅汇编各大主流媒体的评论,也包含网友的声音。如审计宣传与舆情动态239期中,汇编了2011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结果公告后的舆论反响,在这篇动态中不仅关注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每日电讯》、《南方都市报》等主流媒体的评论,也对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网站部分网友的评论进行了登载。网友评论中既关注正面评论“共和国太需一位真正会动大手术的主刀医师了”,也关注了鞭策的言论“处理结果呢?没处理结果你审计了有什么用?”。至今为止,这类动态已发布超过240期。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家审计已经开始有意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宣传,但还缺乏对公共关系进行系统的管理。主要表现在:首先,国家审计从传播内容上看多单向宣传,少双向互动。国家审计对公共关系的管理尚处于对外宣传阶段,信息仅仅是单向流动,和公众的互动较少。虽然审计署网站上也有网上调查等内容,但是过于简单。如网上调查中关于审计结果公告的问卷,仅8个问题,不足以让公众充分表达意愿。对于网上调查的结果,国家审计也未作出公开的分析和提出采纳意见。其次,国家审计缺乏对自身形象的系统管理。公众对国家审计的了解不多,对审计的工作方式、审计目的等认知较为模糊。如,网络上有人认为审计是“青天”,能解决民间一切冤案。也有人认为审计不过是走走场,每年不过重复查一些屡查屡犯的问题,早就不关痛痒了。这些过于偏激的看法会导致公众对审计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国家审计公共关系管理的原则

在对国家审计公共关系管理实现的路径进行选择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国情,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应该探索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管理方式。

(一)国家审计的中国特色分析

我国的国家审计和国外的审计在审计目标和政治环境上有着明显不同。从审计目标上看,由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具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信息相对称的发达资本市场,市场的各项自我调节功能保障了大多数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因此这些国家的审计工作目标主要是进行绩效审计。据相关文献反映,美国用于绩效审计的人力物力资源已经占全部审计工作的90%左右,而加拿大也占到近50%。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虽然综合国力有了长足进步,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仍然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人民收入差距过大、社会保障等问题。因此,我国的国家审计应定位在反映国家机制和体制的问题,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解决各类社会矛盾上,并通过查处一些有影响力的案件,达到审计的威慑作用。

从政治地位上说,世界各国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其政府审计体制也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主要存在立法模式、司法模式和行政模式三种。我国的政府审计属于行政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是国务院所属部委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最高审计机关。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因此,国家审计工作应服从于国务院的安排和要求。

(二)公共关系管理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公共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态,但与其他任何单纯的社会关系都不同,有其独特的性质。因此在设计国家审计公共关系管理路径时,应考虑如下方面:1.公众的情感性。公共关系是一种创造美好形象的艺术,它强调的是人、环境、和谐的人事气氛以及最佳的社会舆论,以赢得社会各界的了解、信任、好感与合作。因此,国家审计应以一种亲民、公正的形象出现,为国家审计的发展创造最佳的软环境。2.信息交流的双向性。公共关系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的公众传达或对公众舆论进行调查、监控,它是审计与公众构成双向的信息系统。因此,国家审计一方面要吸取人情民意以调整决策,改善自身,另一方面又要对外传播,使公众认识和了解自己,达成有效的双向意见沟通。3.审计宣传的整体性。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使公众全面地了解自己,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声誉和知名度。国家审计不是要单纯地传递信息,宣传自己的地位和社会威望,而是要使人们对自己各方面都要有所了解,以使人们对自己产生整体性的认识。4.公共关系管理的持续性。公共关系的实践告诉我们,不能把公共关系人员当作“救火队”,而应把他们当作“常备军”。国家审计的公共关系的管理应该是经常性与计划性的,它是一种长期性的工作,应保留固定的人员和机构。而且公共关系的管理应贯彻在国家审计的整个工作过程中,每项审计过程中应主动考虑对公共关系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四、国家审计公共关系管理的实现路径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家审计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公共关系管理的实现路径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出一个鲜明易懂的国家审计形象定位

作为国务院的一个组成部门,审计署应将我国政府对自身的定位作为自己公共关系管理的前提,国家审计的公共形象应服从于我国政府的总体形象。如,当我国政府提出“发展经济、关注民生”等目标时,国家审计应将自己的形象塑造成经济卫士和洞察民情的政府机构。2003年“审计风暴”后,国家审计对外宣传自己“看门狗”的形象。近年更改为“免疫系统”,将国家审计定位于国家治理的一部分。这个定位作为审计署工作目标非常合适,也很贴切,但是作为对外宣传的口号有点学术和抽象,着重点明了审计署和我国政府的关系,没有反应公众的诉求,不利于拉近国家审计和公众的距离。美国审计署提出的审计形象是“监督纳税人的每一分钱”,这个口号使得公众觉得美国审计署是在帮自己做事,为自己服务的感觉,容易获得认可和支持。

(二)增加审计项目的公众参与性

国家审计的常规工作程序是确定审计项目、实施审计工作及出具审计报告。在上述每个环节都可以尝试增加公众的参与性。1.选择审计项目阶段。每年公布审计项目大体安排,让公众对审计项目发表意见,发表的渠道可以是民间也可以是官方。如,云南省审计厅已经开始尝试审计项目公众投票选择的方法。从2008年至2011年,审计厅3次公开向社会公众征求审计项目计划,共有145个审计项目纳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其中2008年46个,2009年48个,2011年51个。项目涉及“三农”、教育、医疗卫生、资源环保、社会保障等领域,其中与民生直接相关的项目达119个,占到了总数的82%。目前,已完成项目132个,按规定不宜对外公告的项目外,已全部公告审计结果。云南审计厅此举得到市民的认可,网络公示项目访问量超过20万人次。2.审计实施阶段。除了保留传统的社会举报途径,也可以请公众监督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国家审计可以在部分民生相关的项目中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部分公众对如何开展审计项目发表意见,如果意见被最终采纳,审计机关应及时公布并向意见发表人给予奖励等。3.在审计报告阶段,审计机关应逐年扩大审计公告的范围,同时对审计报告中网友反映集中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回应,让各种迷惑不解的声音得到答案,有利于国家审计形象的维护。

(三)增加国家审计和公众双向互动的平台

作为公共关系管理的重要一环,双向互动应提供给公众足够的平台,并做及时反馈。可以采用的主要方式为:1.鼓励各级审计机关开设政府微博。在Web2.0的时代,网络社交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国家审计可以使用微博这种方式影响社会舆论,微博应明确定位为传播信息、表达思想、汇聚民意、反映民情等用途,因此国家审计应将各种审计的最新动向、信息及时发布,对网民的留言应及时关注和回复,同时提供便民信息的查询。2.国家审计成立处理公共关系的部门,负责对公众意见、质疑的回复,及突发事件的危机公关等,将处理民情和开展审计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四)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全方位展示国家审计

公共关系的管理需要一个全景式的展示,除了严肃的审计公告,国家审计还可以从以下方面展示国家审计:1、借助人物访谈类的电视节目反映审计项目的点点滴滴。除了现有的审计署高层领导的访谈,也可以组织一些长期从事审计工作的普通员工谈谈他们的审计生活或工作感悟,分享一些惊心动魄的审计故事。2、制作电视剧、电影等作品反映审计人的生活和审计工作。目前,公安刑侦类的影片层出不穷,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和很好的社会反响,国家公安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反应国家审计的影片仅有一部《审计报告》,太多可歌可泣的审计故事没有传递到公众。3、在展示审计结果的同时展示审计先进的技术和审计人员较高的职业素养,体现出国家审计有能力为公众服务,能担当自己的工作职责。

(五)国家审计更多关注民生问题

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收入差距过大、社会保障等问题一直是公共关注的焦点,国家审计应注重把握这些焦点并在审计工作中加以体现,以增加和公众交流互动的内容及获得公众的关注和支持。如,国家审计在对商业银行审计中发现银行对中小企业收取大量的财务顾问费等情况,并将其上报,随后发改委规范了这项收费,此举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六)对国家审计工作人员开展公关教育和廉政教育

国家审计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公关培训,使得各级审计人能够自觉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对审计形象进行塑造和维护,建立明晰的媒体传播纪律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定位。此外,应加强审计人员的廉政教育。廉政建设是整个国家审计公共关系管理的基础,贪污、腐败这类事件将使国家审计辛苦多年塑造的形象一夜之间消失殆尽。因此,审计“八不准”等纪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审计和公众走得越近,审计人对自身的要求越高,只有这样才能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国家审计形象。

标签:;  ;  ;  ;  ;  ;  ;  ;  ;  

中国特色国家审计的公共关系研究_公共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