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运行现状及思考论文_王铮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运行现状及思考论文_王铮

天津智导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 300192

摘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由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并实施的国家级文化工程,此工程于在很多年就启动了。这项工程具有影响面广、意义深远、时间紧迫等特点。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本文主要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运行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问题;见解

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意义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国家骨干通讯网络系统,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现有的各类文化信息资源,扩大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存储、传播和利用,实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建成互联网上的中华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使优秀文化信息通过网络为民众服务。共享工程的实施将改变我国文化建设的现状,使优秀的思想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使一些濒临灭绝的文化艺术珍品以数字化的方式永久保存,并得以延续和发展。共享工程是各级各类信息的集散地,它不但存储、传播文化信息,而且还要通过网络中心存储、传播广大民众渴求的经济信息、致富信息。在这方面,我们法库县就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受益者, 尝到了现代信息网络化的甜头。

共享工程是大文化概念,应该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共同载体。一方面,它可以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源和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它还能够筑起抵制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渗透的坚固屏障。信息资源是无形资产,共享工程的实施,对于加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推进社会全面进步,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由此可见,实施和共建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二、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按照国家文化部对试点县共享工程建设要求,各试点县要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县分中心整合不少于1万种电子图书,提供不少于1万小时的文艺演出、知识讲座、实用技术和影视节目等视频作品,数字资源总量不少于80tb,基本建成分布式文化信息资源库群。与之相比,目前,我县共享工程建设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共享工程在服务群众方式上有些单一

当前,仅靠发放宣传资料形式,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思想教育、科学文化需求。县中心通过协调有关部门和组织人员发放宣传资料形式直接面向群众服务,收到了较好效果,但毕竟受财力、人力、服务时间、场地等限制,工程受众面有限,在享受共享工程信息资源方面群众处于被动接受,且特别是边远的农村地区面临信息贫困的局面,难以获取和利用丰富的优秀数字文化资源。真正的共享工程应是架起群众和信息资源网站之间的桥梁,是广大群众能够普遍运用的工程,群众和资源信息网络之间在科技、文化资源配置、接收、更新和利用等方面灵活互动,共建共享。尤其要让广大群众直接通过网络享受优质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表达诉求,以及利用网络进行对外宣传,让群众成为共享工程的主人。

(二)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当前,我县共享工程管理上主要以县中心为主,通过协调有关部门、基层服务点、组织员工进村入户等直接服务群众的方式为主,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但从全县范围来说,各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村级基层服务点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有效的管理,自上而下的管理网络尚未真正形成,仅靠县中心单打独斗,尚不能形成大的气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当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各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全面联动的协调机制,要遍地开花而不是独树一帜。在运行机制上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财政投入机制、工作机制、人员培训机制、监督考核及激励机制等。作为一项长期性、社会性工程,首先在财政投入上必须是长期性、持续性的,因此,建立有计划、有步骤的投入保障机制是保障共享工程正常运转的关键。各乡镇、社区指定了专兼职文化工作人员,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但目前因为工程刚刚起步,在乡镇没有建立起服务网络,所以在乡镇、村工作还没有运转起来。人员培训、监督考核及激励机制无从谈起。

二、推进共享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县中心基础设施及软硬件建设

与县中心数字图书馆建设紧密结合,更好地运用互联网站、移动硬盘、光盘等手段,提高资源传输质量和服务水平。将县中心现有的电子阅览室扩建改造成总面积平方米、配备微机台,达到供人阅览的电子阅览室和建立平方米的多功能展映室。配备配齐仪器设备,使之成为辐射城乡的数字图书馆基层服务平台。整合不少于1万种电子图书,提供不少于1万小时的文艺演出、知识讲座、实用技术和影视节目等视频作品,数字资源总量不少于80tb,基本建成分布式文化信息资源库群,增强县中心的服务能力。经济条件允许时,可通过有线数字电视开展服务。

(二)建设管理与技术骨干队伍

加强文化、科技信息资源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积极采取培养与引进、自有队伍和社会队伍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一支适合文化共享工程建设需要的管理、技术保障和基层服务队伍。加快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农村基层服务点工作队伍,从县中心、乡镇文化专干、村干部当中选择一批年轻、事业心强的工作人员充实到共享工程建设队伍中,通过集中授课、卫星广播、网络互动、光盘教学等方式,定期进行培训,使每个基层中心、基层服务点拥有1-2名考试合格、操作熟练的专业人员。加强县级分中心对基层服务网点的技术指导与管理,着力提高乡镇和行政村基层网点的服务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县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等基层文化单位工作人员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为深入推进共享工程的实施打好基础。

(三)积极采用图书馆成熟技术

建立县、乡镇、村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络的多种模式,借助全国资源信息网站、数字电视和远程教育服务等信息资源网络,开辟面向基层、面向大众的多种服务形式,大力开展公益性服务。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与各部门、各乡镇和农村基层服务点的联系协调,继续发挥光盘服务、硬盘服务方便灵活的优势,在保持现有光盘服务下乡的基础上,探索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扩大服务领域和范围,将基层群众最需要的科技、文化信息资源送到群众手中,特别是信息闭塞的农村边远地区,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触角延伸到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培训新农民的重要抓手。还要充分发挥县中心、乡镇文化中心、村文化基层服务点共享工程优势和作用,使共享工程在基层群众中遍地开花。资源信息乡镇中心和村服务点由县图书馆垂直管理,由县图书馆统一购置图书和器材送到各乡镇中心和基层网点,各基层网点的读者通过网络,免费检索和阅读数字图书馆的海量图书资料。也要建立流动图书馆,方便借阅图书。与共享工程的实施相结合流动图书馆建设的模式,基层图书馆也从传统图书馆跨入网络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图书馆的先进行列。

结语: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基层和农村群众基础文化权益的重要途经,是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惠民工程、创新工程。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文化的普及、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农村、偏远地区提供信息化服务场所与手段,缩小数字鸿沟,才能将党和国家的此项惠民工程做到实处,才能使所建立的站点发挥文化阵地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铮,张赞梅,周群英.杨霄松家庭图书馆带给农家书屋的启示[J].图书馆,2012(04):75-76.

[2] 陈瑛,黄筱玲.公共图书馆服务农村的创新机制研究[J],2012(04):79-81.

论文作者:王铮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运行现状及思考论文_王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