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观察分析论文_赵丽丽

黑龙江省桦南林业局医院 154431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中医疗法在内科脾肠病症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脾肠病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中医疗法。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内科脾肠病症疾的治疗中,中医疗法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中医;脾肠病症;疗效

参考文献:内科脾肠病症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会对患者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中医疗法在内科脾肠病症的治疗中的应用范围逐渐地扩大,中医研究认为,脾肠病症应该属于“胃脘痛”、“胃痞”等的范畴[1]。本研究选取100例脾肠病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观察中医疗法的应用效果,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结果,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8月~2014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脾肠病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35~85岁,平均年龄为(54.3+3.2)岁,病程为4~12个月,平均病程为(7.1+1.2)个月;观察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为37~88岁,平均年龄为(54.5+3.5)岁,病程为5~12个月,平均病程为(7.4+1.5)个月。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可实施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为:每日3次口服120 mg的维生素B(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12020262),同时每日早晚各1次口服150 mg的雷尼替丁(鞍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1022484),并且需要每日3次口服10 mg的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10910084)。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中医疗法,方法为:(1)中药口服:药物成分包括云木香 8 g,槟榔 15 g,党参 20 g,厚朴15 g,茯苓 20 g,白术 20 g,炙甘草 12 g,枳实 20 g,麦芽 20 g,干姜 8 g,上述药物水煎口服,每日1剂。(2)中医针灸:选取患者的中脘、气海、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每日1次,每次的治疗时间为20min。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恶心呕吐、嗳气、胃痞隐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缓解;好转: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有一定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不存在任何明显变化。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整理并分析研究所得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复发率比较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组中的复发例数为4例,复发率为8%,对照组中的复发例数为13例,复发率为26%。两组复发率比较,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

3.讨论

在脾肠病症的常规治疗中,维生素B、雷尼替丁以及吗丁啉属于常用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肠胃功能,增强其免疫力,缓解其临床症状,但是见效迟缓,且疗效短暂,所以治疗后患者容易出现复发现象,因此,常规西医疗法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十分有限[3]。

中医研究理论指出,脾肠病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包括脏腑失调、情志不遂、外邪侵入以及内伤饮食等,患者的症状主要是恶心呕吐、嗳气、胃痞隐痛等[4]。本研究中,观察组50例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在其所使用的中药口服疗法中,槟榔、枳实的药理作用主要是消食;云木香能够有效地行气止痛,并兼具健脾消滞以及理气疏肝的效果;茯苓可以有效地宁心安神,同时能够健脾和胃;厚朴的药理作用主要是行气消滞,并兼具降逆平喘之效;白术能够有效地燥热利水,并可以发挥健脾益气之效;炙甘草性温,用以调和诸药;干姜能够有效地燥湿通脉,并可以显著地温肺化饮,同时兼具温中散寒之效;麦芽的药理作用主要是行气消食,所以可以有效地健脾开胃。上述药物合用,能够有效地补益脾气,并可以行气止痛[5]。与此同时,观察组加用中医针灸疗法,选取患者的中脘、气海以及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胃肠部位,改善患者的局部血运,所以可以有效地辅助中药口服疗法,能够巩固内服疗法的治疗效果[6]。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复发率为8%,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复发率为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均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这充分表明,在内科脾肠病症疾的治疗中,中医疗法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好,因此,可推广。

参考文献:

[1]覃崇宁.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观察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15):109-110.

[2]闫翌辉.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观察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3):222-223.

[3]陈杰.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5,(5):79-79,82.

[4]李光.中医内科脾肠病症的临床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272-273.

[5]江枫然.中医内科脾肠病症临床探析[J].中外医疗,2012,31(11):139-140.

[6]熊茂升.中医内科脾肠病症72例临床探析[J].当代医学,2013,(36):148-148,149.

论文作者:赵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  ;  ;  ;  ;  ;  ;  ;  

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观察分析论文_赵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