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论文_吴海阳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论文_吴海阳

身份证号:3306221976****1118 浙江绍兴 312300

摘要: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随着城市河道整治力度加大,河道防洪、排水和排污能力大大增强,河道治理应用生态水利理念逐渐在具体建设项目中得到应用,从而促进生态发展和城市建设能力的同步提升。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管理;生态水利;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加上国家对河道治理整治力度加大,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但是可以看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影响因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在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和解决,如何提高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效果,更好地促进生态水利的应用,是当前摆在水利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现状

1.1河道淤积,防洪能力弱

当前,一些河道两侧没有设置护岸,或者堤身单薄,与设计标准不符合。还有部分河道经长期外力作用,河堤受损,甚至出现坍塌。施工单位也没有认识到建设护岸工程的重要性,河堤两岸绿化不足,导致岸边及堤坝顶部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这些都使水利工程的性能受损,阻碍了其正常使用。

1.2随意更改河道形态

施工单位并未认识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对河道水面进行侵占,使其原有水流形态遭到破坏,水域总量不平衡。如今,开展河道治理工作时,为达到良好的防洪效果,多采取直立式护岸建设方式,使河道原有天然断面形态发生改变,而河道调蓄容量也随之减少,河道整体功能很难充分发挥出来。

1.3河流污染情况严重

近年来,河道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一些生活垃圾、工业废物等被倾倒到河流中,普通民众对水环境保护的认知相对较弱,没有认识到向河道中倒垃圾会对河水产生污染,不仅导致水环境恶化,而且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严重的污染,破坏水体、水质等,加大河道治理难度。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建立完善的河道管理制度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之后重要的是通过其相关的制度,加强对其的管理,从而长久有效的维护好城市河道的生态平衡。例如可以定期的对河道中的生物、水质进行质量检测,并对水中的生物群的生长的数量、品种等进行科学、合理化的调节。同时还要严格的监督对河道中污染物的排放,严禁向城市河道中排放垃圾及未经处理的工业、生活污水,从而有效的保证城市河道的水质。另外,还可以利用一些设备设施,对河道中的水质进行管理,如河水的转换、增氧等管理措施,从而加快城市河道中生态系统的恢复。

2.2做好生态护岸工程

在进行生态护岸工程之时,首先需要对城市河道流域中的污水进行截流,严禁在城市河道中流入污水;其次在进行水利工程河道建设过程中,满足当地行洪的需求,如宜宽宜弯且深浅不一的修建规则有助于河道形成多样化的水流,从而能够满足于不同阶段对于水流的需求,同时还极具景观价值,对于河道的护岸与护底可以采用一些具有渗透性较强的材料,如常见的卵石、块石堆体等,有助于实现河道内外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另外,还在要河道的岸边与水中配置合理的植被,例如在河道的中央或者岸边可以利用留出的空间制成一些湿地,湿地属于水生态系统的一种,不仅功能作用性强,而且具有完整的区域,有助于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城市河道治理手段。而城市河道中可以在水面上种植一些水葫芦、荷花等这些水植物,通过水植物对水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有助于城市河道中水体的净化,从而提高水质。除此之外,对于部分城市河道中排放的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河道水质严重污染的情况来看,可以选择目前广泛被使用的生物技术,来实现对城市河道水质的恢复治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根据当地的城市河道治理工程的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生态类型的水生植物所具有净化能力与生长的自然规律,在河道中漂浮一些水生植物与沉水植物等之间的组合,实现对城市河道水质的净化。另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的自然降解功能来有效的净化城市河道的水质,从而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有效提高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质量。

2.3实现河道断面规划

由于城市河道具有很多种功能,例如,常见的有防洪排涝、引水灌溉以及生态景观等。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城市河道的具体功能来选择与之相符的河道断面形式。在进行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程中,相关的设计人员会根据河道的过流能力与蓄水能力来进行对其断面的设计,从而实现对河道的最优化设计。与此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地城市的生态水利理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生态景观。总之,在进行城市河道断面的设计过程中,既需要结合城市河道的具体流水与蓄水能力,又要考虑到当地的防洪工程与景观的设计。

3生态水利在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3.1恢复河道自然状态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应该将河道浅滩及河道水土多样化生物栖息作为关键内容,在充分保证水利工程与河道建设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对河道的自然状态进行恢复。在实际操作环节,一方面,需要结合河道实际情况,对其结构进行丰富,为河道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可以将河道岸线设计成不规则形状,保持河道地势错落,顺应水体势能,确保河道侵蚀、冲刷和淤积作用都能够发挥出来,形成更加自然的河道河岸,营造出多样化的河道生态系统,为生活多样性提供环境支持。另一方面,在对河道治理工程进行设计时,需要关注河道与周边环境生态网络的合理搭配,确保营造出的河道生态系统能够与周边环境结合在一起,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范围进行拓展。对于以往的混凝土河岸,应该进行改造,恢复成土质河岸,在河道沿岸种植绿色植物,实现陆域生态环境能够与水环境生态系统融合在一起,保持整合河道生态环境体系的稳定性。

3.2构筑生态化水网

生态水网的构建需要以河流水系联网为基础,实现对于各种水资源的优化调度,对河道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改善。生态化水网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实现河流流域内生态循环的有序进行。

3.3恢复河堤的生态形状

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河堤,主要在河道内外部进行水体水分的交换和调节。实现上述功能,需要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采取以下措施。(1)河道设置在浅水区。在浅水区设置河道,不仅能够带来河面宽窄有序的直观效果,同时能够增加部分河湾、湿地和河滩等自然景观。(2)选择生态材料。对于护岸材料应优先选择河道附近区域的自然材料,同时充分考虑护岸材料的施工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保持河道周边环境与河道治理工程的一致性。(3)护岸的多样性。河道护岸材料应尽量多样化,如混凝土材料具有较强的防冲刷和稳定性能,但对于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关键护岸部位应选择混凝土护面,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添色处理。

3.4构建动植物群落

可以在河道内种植一些沉水植物,如金鱼藻、黑藻等,也可以中职部分浮叶植物,如睡莲、荷花等,提升河道水体对于各种营养成分的吸收和转化作用,有效增强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这样一方面能够抑制浮游植物生长,另一方面也能够水生生物的繁衍提供良好环境。同时,可以适当放样鲢鱼、鲫鱼等,消耗水体中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保持河道水体生态平衡。

4结语

总之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要采用现代化施工技术和管理体系,树立生态水利建设理念,从而在施工和管理维护中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生态环境与水利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徐彦斌.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4):204.

[2]何刚文.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主要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6(11):226.

论文作者:吴海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论文_吴海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