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血中的不良反应分析与护理论文_张亚芬

静脉输血中的不良反应分析与护理论文_张亚芬

张亚芬(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河南商丘 4761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静脉输血中的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00例行静脉输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加强静脉输血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和针对性护理干预。并前期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对照组为47%, P<0.05。结论:加强静脉输血中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静脉出血;不良反应;因素;护理

Analysis of adverse reaction of intravenous transfusion and nursing

Onset Zhang Yafen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Henan shangqiu, 4761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factors and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 of intravenous transfusion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select 100 routine venous transfusion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trengthen the venous transfusion unsafe factors analysis and correspond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comparing the records of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arly. Results: after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19%, control group was 47%, P < 0.05). Conclusion: to strengthen the pertinence of venous transf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ransfusion reactions.

Key words: vein bleeding; Adverse reactions; Factors; nursing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常用措施,是手术治疗和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必不可少的治疗方式。但是,因为患者的体质、血型、血液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输血治疗中可能会出现病原污染、过敏反应、致热原反应、溶血反应等不良反应。现将针对100例行静脉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的研究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项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4年6月至12月,组中共纳入研究对象100例,均为该段时间内在本院接受静脉输血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患者年龄最大73岁,年龄最小15岁,平均年龄(48.09±3.20)岁。并选取2014年1月至5月间收治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占62例,38例,年龄16-74岁,年龄中位数为(47.22±2.29)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作评比, 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护理需要进行。观察组患者输血治疗期间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输血前做好患者信息的校对,检查血袋是否破损[1]。在血液领出30分钟后进行输血操作,在3至4小时没输血结束。冷藏血输注前无需加温,轻摇4至5次,保证血细胞均匀即可操作。对于出现冷凝集现象应适当复温。注意输血时的速度控制,一旦发现患者有异常应及时处理。输血后保留血袋2至4小时[2],以为迟发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做检验准备。同时加强对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处理。致热原反应者出现发热症状时应立即进行冰敷或酒精擦浴处理[3],一旦效果不佳,立即进行复方氨基比林、柴胡针注射,若经30分钟注射治疗后无好转应行地塞米松注射,保证体温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在39℃之内[4]。过敏反应:一旦发现患者有瘙痒、皮肤潮红、荨麻疹等表现应进行葡萄糖酸钙、非那根肌肉注射,若病人有严重的支气管痉挛性哮喘、喉头水肿、神经性水肿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行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加强患者治疗期间的气道护理和氧气供给,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氨茶碱、肾上腺素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评价标准

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评分≥85分;基本满意:70≤评分<85;不满意:<70分[3]。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的总和。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对照组为47%,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输血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分组 致热源反应溶血反应 过敏反应 病原污染反应 发生率

观察组(100例) 8(8.0) 3(3.0)2(2.0) 4(4.0) 19(19.0)

对照组(100例)18(18.0) 5(5.0) 8(8.0) 6(6.0) 47(47.0)

X²----5.9075

P----0.0016

3.讨论

导致患者发生致热源反应的主要因素是致热源输入,一旦血液或输血用具受致热源污染,输血治疗后就会导致发热反应,通常发生于输血后15分钟-60分钟。患者主要症见头痛、皮肤潮红、发热等,并在几小时内缓解。主要处理措施是降温,主要措施按照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和激素降温的顺序进行。

导致患者输血后发生过敏反应主要是由于输入的血液中存在导致患者过敏的抗原,多次输血的病人产生过敏性抗体,再次给予输血时与相应抗原结合,引起过敏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一旦发现过敏症状立即处理。

溶血主要发生于异型血液输入后,受血者、供血者血型不合而导致。血液输入前红细胞变质溶解,如血液保存的温度过低或过高,输血前剧烈震荡等破坏血液中大量红细胞,导致溶血的发生[5]。溶血反应的护理关键是预防,注意防止剧烈震荡,注意保存时间和温度,不轻易加药物等。

病原污染反应主要是因输血用具或血液污染引起,临床中除给予大量抗生素抗感染外,还应注意抗休克治疗[6]。为减少病源污染反应的发生,应注意严格清洗输血和输血用具,保证输血治疗中的无菌操作。

综上所述,静脉输血中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意义,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 曲颖波,张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0):3648-3650.

[2] 李海洋,黄金,高竹林,等.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53-956.

[3] 胡丽敏,周玉旺,刘文国,等.药物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4,14(11):1445-1448.

[4] 王芳,刘向丽,郭瑜蒙,等.静脉输血中的不良反应分析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27):6020-6020.

[5] 王承菊.手术室护理中的法律法规在护理实践中的合理运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02(18):181-182,184.

[6] 沈小雷.输血前用药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5):38-39.

论文作者:张亚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  ;  ;  ;  ;  ;  ;  ;  

静脉输血中的不良反应分析与护理论文_张亚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