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学改革和学校建设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效益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加强教学改革和学校建设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效益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加强教学改革和学校建设努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改革论文,效益论文,努力论文,高等职业教育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强教学改革,加强学校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不仅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迫切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通过改革来促进更大的发展”。在世纪之交,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战略意义。职业教育战线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面向21世纪,研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摆脱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束缚,建立符合时代特征和具有我国特色的新的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教育质量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重在办出职业教育特色,重在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并真正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一、适应经济发展要求,重在能力培养,努力办出高职特色

1.重在能力培养

评价职业教育的质量,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的质量观。评价职业教育的质量,不仅要由教育内部,更主要是要由教育外部,由经济界、企业界和社会各方面用人部门来评价。这种质量标准,至少应包括培养的人才应胜任某种职业岗位(岗位群)的职业技能、技艺和运作能力;具有为职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的能力;作为第一线生产、服务和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意志品质、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等“关键能力”)。很明显,这几方面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不能缺少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职业培训应使下述两个完全不同的目标协调起来:为从事现有的工作作准备和培养一种对尚未想象出来的工作的适应能力”。因此培养学生不仅应具有适应现在工作的良好职业能力,而且要有适应今后自我学习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甚至应有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要突出强调的是,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职业技能和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以及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这正是岚清同志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所用的“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等,是80年代初首先由德国企业界提出的,企业界欢迎的是技能和“关键能力”两方面都好的工人,并在西门子公司进行了试点培养,取得了好的成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综述》中也明确提出,教育的四大支住(即学知、学做、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处)之一是“学做”,在“学做”中又明确提出,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主要是讲学会应用所学知识,(经职业训练)学会职业技能,以适应未来工作。并强调只是培养技能不够,而是要培养“能力”。这份报告还指出,之所以比以往更重视“能力”问题,这是由21世纪经济发展特点和21世纪教育目标和培养人的特点所决定的。这些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①技术进步不可避免地改变着新的生产工作所需要的技能;②纯体力工作更多地由智力工作所代替;③个人劳动活动常常被“设计组”、“项目组”等集体工作代替;④工人专门岗位不可替代性被工人工作可以相互替代性所代替等。因此,除了动手技能以外,还包括了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社会行为集体合作能力、主观能动性、交际能力、管理和解决矛盾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精神等。

特别是,有关人力资源的研究还表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①随着服务业就业人员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要与消费者直接打交道,人力资源必须具有良好的表达、理解能力和良好的文化教育基础;②随着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产品种复杂多变和劳动力市场不稳定性的增加,人力资源必须具有宽专多能和良好的适应性以及进一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能力;③随着工作环境中各种交往和信息量的增加,要求人力资源具有良好理性思维、分析判断能力;④随着新型工作组织和管理机制的出现,人力资源必须具有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⑤随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处理权限的扩大,人力资源必须具有良好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在这些新的要求面前,很多发达国家采取措施,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也应当按照上述要求,采取措施,在培养全面素质和综合的职业能力上下功夫,加强教学改革,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2.努力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缓解经济建设人才紧缺的矛盾,特别是一些中心城市提出要培养面向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等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国家教委1980年批准建立了我国首批职业大学,这就是我国最早的高等职业学校。这类学校现在有87所,他们具有职业性、地方性、实用性等特点,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受到了地方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与此同时,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也进行了举办高等职教的试点工作, 现在已有180所学校的130多个专业正在进行这种改革试验;特别是, 高等专科学校(师范专科除外)多年来也在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强调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特别是27所示范专科取得了很好的改革成果。近年来,根据需要在少数中专学校也进行了高职班的试点工作,这项工作正在认真地探索。

以上四种形式,在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历程中可能所走过的途径不同,方式各异,也经历了不同的曲折,但努力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方向是一致的,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首先,它为地方、社会各项事业提供了各类急需人才,也一定程度上调整和改善了高等教育的结构;第二,通过试点,初步取得了经验,形成了一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骨干力量;第三,经过试验和探索,人们对高职的基本特色逐步形成了共识,为高职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特色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1)面向基层, 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特别是面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培养适用人才;(2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而不是学校有什么学科带头人就办什么专业; (3)专业教学内容主要是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不是按学科要求来安排,而是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4)基础课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必须和够用为度;(5)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前的实践训练,增大实训所占比例,毕业就能基本顶岗工作;(6)学校应与企业紧密结合,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 上述基本特色构成的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即高等职业教育,它与普通大学有着类型上的不同。

事实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制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1997年3月对分类ISCED进行了第四次修订,明确将高等教育第一阶段(即不取得高级研究人员资格)分为两类,并列为第五层次教育,即5A和5B。其中,5B课程是指实践型、技术型、职业专门化的高等教育,学制一般为2—3年。可以看出,这是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属同一类型的教育。顺便说明,我认为,我们说这是基本特色,是说高职特色的主要方面,相信还有其他一些特色。同时,这些特色是我们目前试验的总结,或者是目前我们着重应强调的主要方面,相信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我们的认识还会更加深入,更加完善。

当前,我们要把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热情引导到对现有几类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上。改革,首先应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要真正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发展区域经济和科教兴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改革的核心是教育教学改革,在改革办学模式、调整培养目标上狠下功夫,努力办出高职的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这类人员主要从事成熟技术的应用和运作,而不是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和设计。因此,其教学过程要更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更着重于技术的应用。

二、要切实加强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尽管不少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涌现出了许多好的典型,但总体上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还有很大差距,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和改革中的薄弱环节,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此,我们在注重高等职业教育数量、规模发展的同时,必须把加强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作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学术型大学,根据它的性质和任务,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知识的组织编排上从维护学科逻辑结构的严密性出发,强调其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是,不少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在探索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仍沿袭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这样的改革,由于没有打破学科的系统性,其人才培养不可能体现出新的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学科中心”模式相对应的是“能力中心”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常是在分析某种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各种具体的业务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确定所需要的专业和基础知识内容。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不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综合性、实用性。按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实践能力强,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工作。但必须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实际和趋势,不断地调整充实教学内容。

2.密切学校与企业、行业和社会的联系

职业教育比其他各类教育更贴近经济,贴近社会,贴近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层次的职业教育一样,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更及时、更准确地反映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能关起门来办学。这一点连国外的大学校长也强调,包括学术性大学在内的中国大学,应当面向地方、面向社会、面向基层。密切学校与企业、行业的联系是解决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脱离实际的一把钥匙。我们要在观念上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联系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校董会、专业顾问委员会等有效形式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社会的联系;也可通过选派教师到生产单位参加生产实习,了解企业生产动态,更新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邀请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介绍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的情况,科技的动态;甚至可以直接选择生产单位的任务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既直接为生产解决实际问题,又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实际锻炼,也更新了教学内容。通过这些学校与企业、行业及其他有关方面在人才培养、生产工作、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联系与合作,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教学程度不同地脱离实际的现象。

3.加大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力度

人类将进入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必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不断更新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内容。

(1)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把握教育思想的发展。20世纪60 年代产生了欧洲的终身教育思想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教育思想是与科技加速发展相联系的。事实上,发达国家每20年职业岗位和岗位所需的技能有50%发生变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发达国家1人一生要转换4—5次职业。俄国统计,1人一生不变职业的人仅占20%。一生只受一次教育适应不了社会迅速变革的需要。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要体现终身教育的思想,培养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职业技术,而且要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2)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人类将进入21世纪,在这世纪之交,职业教育要为21世纪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把握经济现代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特征。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既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人才的需要,又要关注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3)要改革教学方法。强调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 强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我发展和获得知识的能力。

(4)大力推进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要通过录像、电影、 计算机多媒体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直观性,缩短教学与生产实际的差距。同时,使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我获得知识的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搞好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关键。如何建设高水平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不少学校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共同的经验是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措施主要包括:改变只从高等学校引进教师的做法,注重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采取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实际工作一段时间等方式,对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培养和实践锻炼;从生产第一线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从工资、职称改革等待遇上引导教师自觉进行提高。

5.借鉴先进的教育经验,建立教学改革成果的评价机制

发扬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的教育经验,在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中不断开拓创新。深化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引入激励机制,形成既有严格管理,又能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积极性的管理制度。进行教学改革要有分析、借鉴和实践的精神。深入研究现代化教育理论和方法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模块式教学”模式(MES)、DACUM课程开发方式、以及“双元制”,这些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较大影响。我们应该认真地、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既发扬我国的特色,又借鉴和吸收一切先进教育成果。不能简单地照搬,也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通过实践,逐步形成具有我国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步建立科学的教学改革过程及成果检测、评价机制。教学改革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除确立改革方案、实施方案外,要建立有关课程改革、专业建设、教材以及综合职业能力、基本文化素质等检测、评价办法。

三、加强学校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探索,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发展,但我们的高等职业学校还缺乏相应的有力政策给予导向和支持,长期被当作低于本科的一个层次而不是一种类型去积极发展。在世纪之交的关键历史时期,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是国家教委高教改革和职教发展的重点之一,改革和发展也有了法律保证。我国的高等教育一方面要抓好少量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精、尖”学科、研究型大学和其他本科大学的建设;一方面要抓好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培养大量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实用型人才的高校建设,这就是高等职业学校的建设,包括职业大学,也包括应该逐步使高等专科学校朝着高等职业的目标进行改革,办出高职特色;还有就是继续办好成人高校。

对高等职业学校的建设,目前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明确高等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

高等职业学校是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机构。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龙头部分。高等职业学校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它的主要任务是:①作为培养生产、服务及管理第一线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并与中等职业教育相衔接;②作为培训考核现有实用型人才,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③作为地方,特别是基层、农村推广新技术的主要基地。

2.明确高等职业学校的建设规范

高等职业教育有特定的培养目标,也有自己特有的质量标准,需要有相应的学校建设标准。《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设置的暂行条例》和国家教委刚刚颁发的《关于设置高等职业学校的几点意见》,明确了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最基本的标准。《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教职〔1995〕15号)提出职业大学的建设目标,也就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大学的建设标准。国家将根据有关标准对高等职业学校进行检查评估。

3.加强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建设

总体上看,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底子比较薄,条件比较差,办学水平不高,特色还不很明显。抓好示范学校建设,是推动高等职业学校总体水平提高的有效措施。所谓示范学校,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1)带头坚定不移地办好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急需而又十分缺乏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态度上、观念上坚定不移地办好高等职业教育,这是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最根本的“示范”。

(2)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 高等职业教育有它本身的规律可循,这是它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的特点,这些特点和规律需要我们在办学过程中进一步去探索、去揭示。先行者总结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或特点,更多的后来者就能少走弯路。前面提到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几个基本特色就是一些学校在较长时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的研究、总结。

(3)加速学校建设。 高等职业学校有着与普通高等学校不同的条件要求,比如设备和实习基地,师资队伍,与企业的联系等。这些方面都需要通过加强建设,才能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基地”,才能真正承担起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从培养目标、特色出发,职业教育要比普通教育的教育成本高得多。发展中国家统计表明,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2.64倍。因此,新设置职业技术学院的设备费标准和师资条件等要比普通专科高一些。

如何加强学校的建设、推动学校的发展,金陵职业大学把握的三个原则值得借鉴:一是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为最高办学准则;二是以社会评价作为办学水平高低、成效优劣的最终标准;三是在为社会服务、贡献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而不是脱离社会闭门自我完善。摆正了学校、教育与经济建设的“位置”和“关系”,学校就能得到发展,受到欢迎。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职业教育在层次、体系上的发展,而且是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涉及中等教育结构以及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涉及高等教育规模、结构、布局的调整,也涉及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教学领域的改革。要在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按照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确定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面向基层、办出特色、积极试点、逐步规范”的原则,抓住教学改革的关键,加强学校建设,提高质量和效益,积极、稳妥地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标签:;  ;  ;  ;  ;  

加强教学改革和学校建设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效益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