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设计融入生态意识的建议措施论文_邢菊

水利工程设计融入生态意识的建议措施论文_邢菊

许昌方圆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河南许昌 461000

摘要: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以来,虽然在经济发展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巨大成就,但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破坏。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而言,也存在破坏自然环境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破坏了当地的地址结构,同时也破坏了水系周围原有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因此,为了实现水利设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相关设计施工单位必须把生态保护理念纳入水利建设发展规划之中,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保证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生态意识;措施

引言

步入新时期以来,人们不再只关注个人生活水平的提升,而是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为顺应时代的方案需求,在水利设计当中也应当被更多的赋予生态理念。如果始终将生态发展与水利设计看做两项毫无关联的内容,不仅会对于生态平衡造成影响,同时也不利于社会发展水平的进步与提升。只有将优质的生态理念与水利设计进行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水利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注入新的力量。

1生态意识理解和水利设计相结合的原则

1.1缓解的原则

自然的环境可以经过生物和生物之间的生态循环与相互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实现净化环境的功能。因此,在水资源的设计过程之中,生态意识的渗透与融入也需要坚持缓解性的原则,将自然环境修复与自我调节的功能充分利用起来,尽量避免对自然的环境造成过度的破坏,能够让自然界通过自身的能力实现进化。

1.2实用性的原则

在水利工程设计当中运用水生态环保理念,就必须要坚持实用性的原则,要考虑水利工程防洪与抗旱、水资源调控、防洪灌溉等功能,并且在一定的前提之下进行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建设,在保证水利工程的实际功能可实施的同时,实现其对环境保护的功能。同时,在水利设计进入生态意识的实践过程之中,有关单位要充分考虑设施周边的气候条件和地质环境以及周边居民的生活状况与经济发展情况,选择较为经济性并且实用性强的设计方案。

1.3整体性的原则

当水利设计进入生态意识里的时候,要把周边的环境与水利工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生态整体性为原则,与当地的气候因素、水文资源、动植物的生活状况以及地址特点相结合,展开整体的系统设计,确保水利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与后期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和自然和谐共处,从根本上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

2水利工程设计融入生态意识的建议措施

2.1加强环保材料的运用

在对水利工程设计当中,应该要考虑环保理念的影响,选择较为环保的材料,体现现代化施工技艺的最大功效。在进行现代化的水利工程方案设计的时候,需要有关的工作人员始终坚持环保的理念,对于市场中不同材料要进行充分的了解,掌握不同型号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要求,基于工程设计的质量,选择最合适的环保材料。确保水利工程的经济性与环保性,通过运用生态环保的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在实际运用当中,可以选择运用石笼、植草砖用砖等进行保护,使用材质为膜袋的材料,确保植被可以正常生长,在这过程当中,也能够选择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恢复对于植被的保护,或者是不断地用创新技术提高对植物的保护,从而加强水利工程保护的效果。

2.2加强环境工程和生态水利的融合

根据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标准和设计理念,生态化水利设计工作应将传统工程设计中的科学概念和工程技术应用于现代设计工作,同时与注重环境工程的充分整合,实现对水质水量的科学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水利工程河道整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修建蓄水坝,可能会造成大气污染、水生动物污染、沙尘暴、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因此,针对上述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在水利工程河道整治过程中,有必要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实现对河道整治的全面管理,以适应周边环境生态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整个改造方案的顺利实施。对于河流改造,要对周边环境绿化、护岸、治水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造,以保证改造后河流的正常稳定运行,同时要注意改造方案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确保整个改造方案的科学合理。

2.3合理运用科技手段,强化经验积累水平

生态理念并非一个浮于表面的概念,其需要具备实质应用的价值,确保能够更多的融入新的技术内容,使得生态建设能够与水利设计更为契合,推进水利设计与时代发展的同步进行。当前阶段,在开展水利设计的过程当中,已经较多地应用到了现代化的技术,而这些现代化的技术,除了具备更为突出的现代化特征和技术性特征之外,也更多的融入了生态建设理念。技术的发展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以不断更新的护岸材料为例,诸多传统护岸材料被淘汰,而例如绿化混凝土、生态石笼等新型环保材料却逐步登上舞台,不仅强化了工程建设的便捷性,同时也使得水利设计被赋予了更多的生态环保特征。在水利设计当中逐步融入生态理念是十分必要的,但同时也应当不断强化现有的技术水平,站在相关设计人员的角度上来看,应当不断的了解更多新型的技术内容,强化自身对于新型技术的运用和掌握水平,积极总结在以往水利设计过程当中所积累的经验内容,挣得,将生态理念与水利设计看作一个共同的整体,从根本上落实生态建设作用。

2.4河道改造

河道改造效果对工程建设与使用效益影响较大,应从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设计河道改造方案,确保其符合工程建设与生态发展等要求,确保河道长久运行。分析河道疏浚与岸边绿化等问题,明确河道改造方向。围绕生态型护岸原则进行设计,确保河道生态系统稳定发展。加大周边环境规划要求研究,确保改造后的河道与周围环境协调发展。从河道线型设计角度分析,为了泄洪需要应确保过水断面。通常采取河道取直与河床挖深等方法,但建设费用高且生态功能衰退明显,仅将河道作为泄洪渠道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不符。生态化治理应恢复滨水地带与河道自然形态,避免直线化线型,利用河流形态多样性,增强生境与生物群落多样性。曲折的河岸设计更利于水中氧含量的增加,改善生物生存环境,减少下护岸冲刷,有利于滨水地带的生态恢复。从河道断面设计角度分析,可选择复式断面设计,常水位以下利用梯形、矩形断面,常水位以上利用二级护岸或缓坡形式,满足常水位亲水性、洪水位泄洪等要求。在河道断面上,应尽可能保持天然河道断面,必要时选择复式或梯形等断面。

2.5设计岸坡防护

由于岸坡错综复杂,结构施工中极易出现破坏动物栖息觅食环境等情况。因此,应围绕生态系统稳定性、平衡性原则,注重环境与工程和谐发展,减少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减少混凝土等不透水材料使用,尽可能采用自然材质与柔性护岸形式,重点关注护岸自我修复能力,利用土工材料与植物结合或纯植物的方式,减少坡脚侵蚀与坡面不稳定等问题,实现多种生物共生共存,设计出具备净化与自我修复能力的水工结构。

结束语

总之,在水利设计建设当中,应该融入生态环保的意识,其符合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仅可以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实用性,同时也可以提升其环境的友好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所以在水利设计建设过程中,每个部门要不断改变思路,运用创新到思维与先进的技术,从多方面对水利工程设计的环保意识进行整改,为我国的水利事业发展添加最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崔琳.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探讨[J].低碳世界,2017(34):127-128.

[2]段芳.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探讨[J].低碳世界,2019(3):93-94.

[3]李伟.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初探[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10):215-216.

[4]刘金宝,董文斌.在水利设计环节中生态化理念的应用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4(3):155-155.

论文作者:邢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1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设计融入生态意识的建议措施论文_邢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