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回购的经济效应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应论文,我国论文,股票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股票回购是我国上市公司的内在要求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股票计划额度管理的原因,我国现行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几乎没有一个是按照股权结构最优化原则来设计的,普遍存在着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占绝对控股地位的现象。因此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在上市公司总股本的比重过大、股权结构不合理以及这些股份难以上市流通等一直是困扰着上市公司和国有股东的难题。据对深沪两市上市公司1998年中报进行的统计,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在总股本的比例超过50%的公司多达273家,占全部813家公司的33.58%,特别是其中112家总股本超过4亿元的公司,国有股比例,一方面不利于社会公众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监督,影响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从而阻碍了公司资产运营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我国股市独有的分割性特征(股市被人为地分割成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部分),且持股比例过大的国家股、国有法人股难以上市流通、转让,造成国有股权的相对冻结和股性呆滞,上市公司被外部并购的可能性很小,更加不利于健全上市公司的监控机制和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从而影响到国有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再投资。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上市公司的配股融资过程中国有股东的“叶公好龙”现象。国有股东在推动上市公司通过配股议案时往往甚为积极,但是当真正实施配股需要出资时,国有股东经常因囊中羞涩而放弃或部分放弃配股资格,使得这些公股比重过高的上市公司希望通过配股进行持续融资的难度加大。虽然在1998年出现了国有股东以实物资产参与配股的现象,但这毕竟是少数,况且还存在着可配的国有资产十分有限、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能切实保障等问题。如何逐步提高流通股和社会公众股的比重,优化股权结构,健全和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目前许多上市公司需要解决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股票回购正是摆脱这一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股票回购操作的意义和作用
1.股票回购有利于证券市场高效有序运作
股票回购是反收购的有力武器。股票回购在西方发达国家被运用得比较普遍,它是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上反收购的重要工具和常规武器。这是因为:如果向外界股东进行股票回购后,公司原大股东在公司中的持股比重就会相应上升,其控股权自然得到加强。资产负债率低的公司在进行股票回购后可以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通过充分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效应,以增强公司的未来盈利预期,从而提高公司股价,提高收购门槛;有大额现金储备的公司较容易成为被收购对象,在此情况下公司可以动用反收购技术中的“焦土战术”,直接以比市价高出很多的价格公开收购本公司股票,从而使股价飚升,击退其他收购者,以达到反收购的目的。
股票回购可以抑制过度投机行为,以熨平股市的大起大落。按照西方经典理论,股票回购对确定公司合理股价,抑制过度投机有积极作用,其原因是:(1)通常在宏观经济不景气、市场资金紧张等情况下,股市容易进入低迷状态,若任其持续低迷将有可能引发股市抛压较重,导致股价下跌、流动性更差的恶性循环。此时若允许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回购,将其闲置资金返还股东,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有利于公司合理股价的形成。1987年10月纽约股票市场出现股灾,在两周之后,就有650家公司发布收购股票的回购计划,以抑制本公司股价的进一步下跌。(2)上市公司是本公司情况的最知情者,其回购价格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接近于公司实际价值(反兼并情形除外),是虚拟资本价值的变动更接近于实物生产过程,从而使虚拟经济和实质经济有机地结合,以抑制股市的过度投机。(3)在市场过度投机的情况下,若股价过高,可能在投机泡沫成分破散后导致股价持续低迷,此时公司有必要动用先前回购的库存股票进行干预,促使股价回至正常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过度投机。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外股票回购限制投机的机制中,库存股的运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库存股使得公司可以灵活地调控流通股的数量,从而有利于公司合理股价的形成。而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回购的股票必须在10日内注销,不允许公司拥有库存股。
股票回购有利于员工持股制度的建立。在国外公司员工持股特别是管理层持股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当存在“库存股”制度时,公司可以从股东手里购回本公司股票并将其交给职工持股会管理或直接作为“股票期权”以奖励公司的管理人员。就员工持股或管理层持股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的可行性而言,目前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缺乏获得可用于这种制度的股票的合法渠道。国外股票回购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专门用于本公司员工或管理层持股计划,而我国法律目前不允许库存股的存在,员工持股制度也就无法建立。
股票回购对净资产收益率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产业的发展前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日益临近,技术进步的步伐日趋加快,各产业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而各国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平均盈利水平的预期也会受到经济周期和各产业发展前景的影响。资本市场考察和衡量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主要指标就是净资产收益率。当公司所处产业进入衰退期时,产业平均利润率逐步下降,公司若要继续维持原有盈利水平来满足资本市场的预期会有相当大的阻力。在此情形下,公司就可以考虑运用股票回购来减少公司股票和股东权益,增加每股盈利,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此种减轻公司盈利压力的方法只是暂时的,并且可能是一次性的,上市公司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能运用这种手段。
2.股票回购有利于形成上市公司和股东的“双赢”格局
对上市公司而言。(1)通过股票回购,可以调整改善股权结构。云天化回购股票的动因之一就是通过回购并注销部分股票,迅速而有效地降低国有法人股比例,改善股本结构,为云天化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通过股票回购可以优化资本结构,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以充分有效地发挥财务杠杆效应。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上市公司的理财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资本结构。公司可以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来提高其市场价值,而股票回购就是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来提高公司价值,从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一个重要途径。(3)公司的股利政策一般要求有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否则会引起市场对公司产生不利的猜测。一旦派发了现金股利就会对公司产生未来派现压力,而股票回购是一种非常股利政策,因此不会对公司产生未来的派现压力。(4)当股票价值被市场,特别是分割的市场严重低估时,股票回购可以增加公司价值。尽管公司投资于自己的股票回购并不符合逻辑,但单从获取利益的角度看,当公司股价被市场严重低估且极具投资价值时,投资于自己的股票是一种理性的投资行为。公司宣布回购股票常会被理解为公司在向市场传递其认为自己股票被市场低估的信息,市场常会作出积极反应。特别是股票在不同的、被分割的市场中进行交易时,如果价差较大,公司进行股票回购可以实现在不同市场间的套利,从而提高公司价值。
对股东而言:(1)若公司派发现金股利,对于股东来讲是没有选择权的,但有的股东并不希望公司派现,而采用股票回购的方式可以使需要公司派现的股东获得现金股利,不需要现金股利的股东则会继续持有股票,并且通过股票回购派发股利可能得以合法避税。然而,我们现行法律是不允许以派现的名义进行股票回购的。(2)我们大多数上市公司存在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这种复杂的股权结构为我国所特有,是与国企改革的特定历史背景相呼应的。但不少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在最初设定时国家股的比重过高,有的持股比例甚至达到80%以上,远远超过国家控股的需要。同时由于国家股和法人股转让的瓶颈制约,使得这些股东难以在需要资金的时候通过转让、流通来收回投资。因此,通过股票回购的方式,国有股和法人股股东可以收回一部分投资。(3)若公司具有大量闲置资金,现金流量充裕,不仅可以通过股票回购减少被收购的可能性,而且不至于在回购后出现现金流量严重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运营资产明显减少等对公司业绩下降有直接影响的不利因素,相反将增加公司每股盈利,提高股票市值,有利于维护社会公众股股东的合法权益。
三、目前我国股票回购操作所遇到的困难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资金充足但缺乏好的投资项目,且股权结构过分集中和B股市场长期低迷也日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为国有股、法人股与B股的回购提出了内在和迫切的要求。但是,在目前的法律框架和政策环境下,实施股票回购仍然存在较大的障碍:
1.从我国法律、法规有关股票回购的规定中可以看出,现行法律、法规对股票回购都只有一般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比较笼统、概括,可操作性不强,相关配套的法规、实施细则或具体的操作办法并未出台,面对当前已经出现的股票回购个案,法规建设显得有些滞后。这就引起股票回购的实施具有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使其在实施中的可行性有所降低。
2.如何保障广大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不对称,使得中小股东在掌握信息方面处于劣势,这会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机会主义行为。因此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来切实保障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防止内幕交易,特别是要防止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借回购之名以达到将资金转移至母公司之实。
3.目前除了股本结构不大合理的上市公司外,以减资为目的的股票回购尚未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普遍要求,而公司的股本扩张冲动仍比较旺盛。
出于对股票回购负面效应的种种考虑和市场条件的不成熟等原因,我国对股票回购的有关规定较为严格。随着证券市场发育逐步成熟,市场机制日益完善以及上市公司提高资本运营效率的要求日趋强烈,股票回购作为公司内资本重组的有力工具和提高公司市场价值的重要途径,将对我国般市的稳健、高效运作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尽快建立健全股票回购制度以规范、引导上市公司股票回购行为已成为当务之急。
标签:股票论文; 股票回购论文; 经济论文; 库存股论文; 回购交易论文; 股票分析论文; 投资论文; 股权结构论文; 股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