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水利建设是人类的基本社会实践,是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基本过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利润,消灭害虫。自古以来,农田水利建设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农田水利建设和发展中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农田水利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对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策略
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保证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从而进一步解决“三农”的相关问题,不断的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特点
1.1农田水利建设一体性
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命脉,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改善农村人民生活质量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要想使农田水利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还需要认识到农田水利建设的一体性特征,必须对整个农业的灌溉系统进行彻底的完善,保证水利灌溉、施肥耕作一体化,才能更好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虽然这种一体化对于现代农业生产比较困难,但是要想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就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加强管理,才能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速度。目前,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两手发力、系统治理”的治水理念,水利部门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农田水利建设一体性的主要特征。
1.2农田水利建设垄断性
目前,在我国南方的农田水利建设基本上是靠政府投资建设用来保证农田的灌溉,而政府投资一般是在水源的源头对水源、干、支渠等工程维修,而大部分的斗、农、毛渠分布广,线路长、维修难度大,加上近几年的由于青壮年劳力基本上都出去打工的现象,群众组织投工投劳难度大,打通渠道最后一公里难,造成浪费水资源。而水资源对于国家来说是可贵的一种资源。因此,只有在加强水利建设的同时政府也能进行相应的宏观调控,才能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的稳定发展。
2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在世界各地,人们习惯于把灌溉和排水称为水利。从广义上讲,农田水利不仅包括灌溉和排水,还包括供水系统的防御、河道的管理和整治、农田水土保持、塘坝水库的建设、中低产田的水利改良等方面。
农业水利设施是我国农业经济存量的主体,为我国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创造了更大的附加值。例如,随着灌溉和水利设施的不断提高,水产业也一定程度的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农业产量。
3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策略
3.1实施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阶段,要通过全面排查掌握区域内农田水利建设的当务之急,严格执行设计资质证制度,制定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计划和施工方案。要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区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按照《水利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因地制宜地形成建设规划方案。对每个项目的规划设计都要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克服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主客观因素,以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规范和实用性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高标准、高效益完成。
3.2明确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主体
我们明确了对水利建设投入主体的实施,具体目标在于履行相关责任。例如,在农田灌区重要工程建设、排水泵站改造和小河道治理等方面,应以政府为主要投入主体。在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中,农民和政府可以共同作为投入主体。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主体明确后,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投入主体将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积极参与和领导农田水利建设。当出现问题时,也很容易迎头赶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在明确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主体的基础上,也有利于建立“政府引导、农民自主参与”的建设机制和“产权明晰、权责一致”的管理保障机制。
3.3建立更为稳定的投资渠道
农田水利建设需要更为稳定的投资渠道,具体如下:
3.3.1积极增加政府投入
到目前为止,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领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基于此,我国需要积极推进政府农田水利建设覆盖范围的建设。所有涉及政府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都要积极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水利建设和发展。同时,我国政府也要积极提高水利建设投入的比重。根据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规模,可以对混凝土进行不同的处理。
3.3.2调动农田水利建设受益农户的投入积极性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财政资源仍然相对有限。为了尽可能保证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的充分性,也要积极调动农田水利建设的效益-农民界定的投资积极性,让受益农民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并为之投入更多的资金。农户的力量是无限的。地方政府可以提出每人每年投入劳动力的建议,使农民有足够的资金和力量参与农田水利建设。
3.3.3积极吸纳社会资本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和民间资本极其丰富。为了尽快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社会资本也可以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建设。从农田水利设施的公益性出发,提倡关爱人民、爱护企业,为农田水利建设捐钱捐物。为了提高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政府应适当减少和减少税收。
3.4加大农田水利的科学研究力度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可灌溉耕地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3,而由于灌溉设施本身存在的问题,灌溉成功率又不足50%,面对众多严峻的问题及挑战,要想达到农业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科学性及专业性,重视农田水利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对农田水利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针对我国耕地灌溉现状,进行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研究和推广。只有加大研究力度,配备专业的农田水利设施,才能有效利用水资源,同时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3.5做好宣传发动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牢牢把握新时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脉搏、认真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坚定不移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来抓。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和宣传优势,对农村党员群众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教育。通过召开多种宣传形式,结合历年的旱涝灾害,突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作用,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责任意识,激发干部群众主动投入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确保农田基本建设顺利高效实施。
3.6培养工程技术人员
要加强业务培训力度,鼓励职工在职进修学习,使个人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对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要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工作目标和业务主攻方向,尽快培养造就水利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使之能承担起相应的本职工作。同时,更要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也能独当一面,更好的服务于基层。
结语
总而言之,农田水利建设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为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做好上述几方面措施,只要能认真做好上述几个方面,相信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在未来定然会得到更加健康、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勇.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0):48+53.
[2]张学仁,马华明.论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368.
[3]李海滨.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全国财政支农优秀论文选(2010)[C].:,2012:16.
论文作者:刘暄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水利建设论文; 农田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 政府论文; 我国论文; 水利论文; 主体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