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改进策略探讨论文_杨燕娜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改进策略探讨论文_杨燕娜

东莞市易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东莞 52300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作业施工种类多、施工工序繁杂、技术要求高、连续交叉协作的系统性工程,并随着建筑产品越发精益化、建筑领域相关服务越发多样化,这就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质量及项目现场施工管理的要求愈加严格。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提出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方法,以期能为今后其他类似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在现场管理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或借鉴。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精细化;策略

1现场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新型建筑物的建造、老企业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推广应用,这些都要具体落实和体现在生产现场。如果没有先进的现场管理,先进技术就很难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企业管理也要以现场管理优化为基础,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现场,各职能科室要主动地为生产现场服务,为现场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现场管理搞好了,企业管理的整体优化才有可能。下面结合工程实例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进行分析。

2工程概况

该项目为一栋地下二层、地上十九层民用建筑。建筑总高度 66.85m,其中地下 2 层层高 3.40m,地下 1 层层高 5.45m,首层层高 4.00m,2 层~19 层层高 3.00m;建筑面积15610.8㎡,其中地下 3590 ㎡,地上12020.8 ㎡。工程设计使用年限 50 年,为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基坑围挡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加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桩基础采用 PHC 管桩、冲孔灌注桩基础。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建筑物耐火等级一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一级。项目现场环境和实施条件较为常见,但业主管理要求较高,且对项目质量、工期都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同时业主现场成员对报建等建筑程序性流程不太熟悉,对施工单位相关职能依赖性较强,而项目为节点付款,对施工单位资金管控、成本控制能力要求较高。以下就项目施工现场、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以及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总结分析。

3改进项目施工前的现场管理流程与准备工作

项目于 2016 年 8 月份正式中标后,即根据企业标准化管理大纲要求,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组成了项目管理组织架构,同时于 9 月份完成施工合同的签订、企业内部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等文件的审批、现场临时设施的准备和报建手续并正式动工。项目动工前公司标准化工作小组就根据项目规模、现场实施条件、项目管理规划等现场情况和管理要求对项目班子进行交底,并与项目经理签订了“项目(内部)标准化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相应的开展程序和管理要求。

同时标准化工作小组给项目部提供了项目启动与策划、现场视觉形象识别等方面的技术支持。项目部也在企业支持的基础上,认真调查了项目具体的实施条件,对招标文件、合同、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等重要文件进行了研究分析,形成了施工组织设计等项目管理规划文件,积极的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在已经形成了较为标准的项目前期实施管理程序的前提下,项目前期工作比较到位,很快就理清了设计意图,完成了图纸会审工作并协助业主完成了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工作,项目开局较为顺畅。

4强化现场管理的精细化管理

项目部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参考同行优秀经验,通过研究分析,积极运用相关资源和技术管理工具,针对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施工部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的全面项目管理目标和管理流程进行了优化,将项目现场管理引导向标准化和精细化。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管理目标基本可控,受到了监督站、监理、业主的一致好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项目采取的较为有特点的精细化措施有:

4.1全面开展样板引路

样板引路就是一个很有效的规划与控制工具,在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等阶段都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以前大部分施工项目仅将样板引路作为一种质量控制工具,经过研究与对比分析,样板引路作为一种规划与控制工具,在安全文明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也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因此项目部在该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一直坚持以精细的策划带动项目管理,并在质量、安全文明等方面,真正落实样板引路制度,确定项目质量控制实施关键点,比如: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关键节点样板引路、砌筑质量关键节点样板引路、临边洞口、护角安全节点样板引路。

4.2“四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源的使用

施工技术提升对项目现场管理水平有重大影响,在项目开展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我们积极推广应用了“四新技术”:项目除使用了设计要求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保温砂浆、预拌砂浆等保温节能新型材料外,更是利用了企业的技术资源库,通过市场调查和方案对比分析,在施工过程中推广应用了数控钢筋加工设备、腻子层打磨机、墙面开槽机等新工艺、新设备。同时由于项目施工大楼临近已建成的 4#楼、生产力大厦等建筑,已建成小区内管线较为复杂,大楼静压桩基础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挤土效应可能会对周边建筑和管线造成较大影响,为此项目部利用企业技术资源库,采用了企业受控的《静压桩施工挤土效应控制施工工法》,有效的解决了相关难题,确保了周边建筑和管线的安全,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基础。“四新技术”、工法的应用有效保证了项目的施工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为项目带来了有形和无形效益,为项目推进精细化现场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4.3积极利用前沿管理技术、理论等科学手段

为了积极利用前沿管理技术、理论等科学手段推进项目现场精细化管理,本人通过与企业沟通,于项目配置了部分掌握相应技术的青年管理者,较好的利用了老中青搭配开展项目管理工作。项目施工过程中利用了计算机、Internent、项目信息管理门户等技术工具,运用了工程经济学、QC 等前沿管理理论,简化和优化施工项目的管理流程、降低管理难度、提高管理精度和管理效率,很好的推动了项目现场的精细化管理进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创新性的例子如下:利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和优化、调整。为了提高项目进度计划的精度,有效指导项目的实施,对于月计划层级以上的进度计划均利用网络技术软件,形成了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进度计划更直观、更形象,使得项目对于关键节点、关键路线的把握更加到位,能更精确地指导项目的实施,同时为进度计划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实际进度的纠偏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项目的实际进度基本可控。

5项目运行效果分析

该项目作为企业推行现场施工精细化管理的验证试点项目,从开工至完工约2年多时间,通过项目成员的共同努力,除了出现个别非关键节点工期滞后、少量非重大安全隐患、少量质量通病等问题外,项目现场施工期间管理措施落实得比较到位。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管理目标基本可控,通过集团、企业层面的标准化管理考核评价,均处于集团中上游水平,受到了监督站、监理、业主的一致好评。同时通过验证,项目所采取的各项现场管理措施收效明显,适应性均较强。

6总结

随着建筑市场越来越规范,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趋激烈,利润越来越低。建筑施工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必须做好承接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以上为本人基于工程实践项目研究得来的所悟,经验证对该企业系统承建的项目适应性较强,但由于施工项目的复杂性和不同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模式不同,可能与某些建筑企业和施工项目适应性较差,可操作性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进一步验证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刘春仁.建筑施工中管理措施的探讨[J].中华民居:学术刊,2010

[2]朱昊.如何进行现场管理.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海侠.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实践应用探讨[J].门窗,2016(07)

论文作者:杨燕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改进策略探讨论文_杨燕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