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个层次,主要担负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等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探讨了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我国高职教育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问题;分析
上世纪80年代,我国高职教育开始起步,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各地的高职院校相继建立,高职教育蓬勃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多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我国高职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差距。高职教育的发展对一个国家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引起重视。
一、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
1.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
2005年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开始逐渐扩大,当年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达到268.1万人,2010年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达到310万,2011年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达到326万。2017年我国高职院校河南省招生人数达到38.17万人,江苏省招生人数达到100162人,江西省招生人数达到161368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人数达到7.2万人。2017年我国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达到1000万人。由此可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办学机构。
2.办学体系逐渐完善,培养人才不断得到社会认可,就业率连年提高
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广泛建立了产学研平台,而且政府主导支持,行业参与指导,企业参与办学,完善了校企合作办学的机制,进一步加强了校企合作办学的内容。校企合作在共同开发学习课程,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员工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等方面等有所提升。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连年提高,培养学生的质量越来越好,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
3.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逐渐明确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由原来的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转变为培养高技术应用性人才。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包括知识能力、动手能力、素质能力三个方面;学生毕业要求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特别是在课程建设上很多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开始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人才的基本保证。
二、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教育虽然有比较好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1.定位不准确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要定位准确,培养的人才要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与社会市场需求脱节,课程中理论基础知识陈旧,内容过多,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不足,学生毕业后综合素质达不到社会对人才的认可,工资待遇低,使学生和社会对学校的培养能力有所怀疑。
2.经费遇到困难
高职院校目前的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很多高职院校主要依靠收取学生的学费来维持正常运营,而实际高校所收学费只占到总收入的50%-60%,在实践课程中学生的实训经费每学期生均只有5-10元钱,经费的投入明显不足使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大打折扣。
3.师资队伍建设困难,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出现断档,特别是现在的高职院校中年轻教师较多,而很多年轻教师是出学校门进学校门,没有在社会中进行过锻炼,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虽然这些教师的学历比较高,但是这些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差,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比较低。这些年轻教师只能是拿着书本,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师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一些高职院校还在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把高职教育办成了本科教育,加之实践课程中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实践课程的硬件和软件跟不上,包括在时间上都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技能课程学习和发展的要求。
5.教学方法传统、落后
一些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传统,比较注重传授理论基础知识,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无法调动现代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课堂的教学效果自然会比较差。
三、解决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问题的对策
1.转变思想,提高对高职教育的认识
各级领导要认识到高职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性,各级政府要把培养人才和当地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增强发展高职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政府的任期目标,主要任务;要建立考核机制,加强政府对发展高职教育的监督作用。
2.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和支持
国家和各级政府要支持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在人财物方面要优先保证。要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并逐年提高。同时,高职院校还要积极拓宽渠道,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提高办学水平。
3.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填鸭式的理论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如可以开发微课,慕课,实施项目化教学,情景式教学,在教学课堂中调动教学环境气氛,采用游戏、小组讨论、情景表演,课堂竞赛,实践操作等不同的方式,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感情上引起共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4.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普遍存在不爱学习,空虚,自卑,自暴自弃等情况。高职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学生有一个良好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和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校内实践课程的设置,校内实践课程的设置争取达到所开课程的50%,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高职院校要加大实验教学设备的投入,规范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创设校外企业经营环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为进入企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校外教学实践环节是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和锻炼,通过校外教学实践环节,学生可以开阔视野,了解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发展人际网络,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6.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自一些高校,这些年轻的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企业一线的生产经验不足,缺乏实践能力。有些教师甚至没有动手实践过,更没有实践教学能力。
对于这样的教师,进入学校后要派他们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和学习,增强实践操作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不断的更新,有经验的老教师也要鼓励他们到企业进行充电,了解社会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新技术的更新。高职院校还要和企业进行合作,积极从企业引进人才和聘请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陆志.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高教学刊,2018(05):30-32.
[2]史君卿,窦以文.浅谈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问题[J].科技视界,2017(27):95-96.
[3]陈方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探析[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02):17-21.
[4]林霞.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7(21):204-205
作者简介:苏志平(1968-),男,河南郑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食品企业管理,食品加工技术。
论文作者:苏志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高职院校论文; 高职教育论文; 我国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人才论文; 课程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