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屋面雨水回用设计探讨与分析论文_刘新生

上海中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2

摘要:

随着城市的发展,雨水回收利用已成为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下文中结合具体项目,介绍雨水回收利用的工艺流程,分析雨水回收利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优势。

关键词:雨水回收利用 问题 优势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化造成的地面硬化,改变了原地面的水文特性,干扰了自然的水文循环。不透水地面面积急剧增加,引起地表雨水径流系数和径流量提高,导致雨水大量流失,加速了雨水向城市各条河道的汇集,使洪峰流量迅速形成,城市排洪压力增大,从而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规模和投资资金不断加大;同时,由于雨水的地下渗入量减少,使得地下水得不到充分补充,土壤含水量减少,热岛效应加剧,水分蒸发量下降,空气干燥,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将产生极不利影响。因此,雨水的回收利用是维护自然界水循环环境、修复城市生态环境、抑制城市洪涝、节约水资源所需要的。

1.回收利用案例

2.1项目概况

现以某大型商业为例。该商业地下三层,地上一~四层为裙房,裙房上为三栋办公楼。其中雨水回收利用处理机房位于地下二层。本项目收集的雨水为屋面雨水。

2.2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简介

本项目三栋办公楼屋面采用雨水外排水系统,裙房屋面雨水采用虹吸雨水系统,经雨水管道收集直接排至室外雨水井,经汇合后,排至初期雨水弃流井,完成初期雨水弃流后,进入室外设置的雨水混凝土收集池,沉淀过滤后,接至地下二层雨水处理机房,经处理后回用于室外绿化浇撒及地下车库冲洗用水。

2.3雨水处理工艺

该工程雨水回收利用流程如下图:

2.4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计算过程

1.4.1雨水利用设施规模的配置

该项目雨水中雨水径流对象为硬屋面的雨水,雨水回用于小区绿化浇洒及车库冲洗用水。

经计算:回用水最高日用水量为170 m3/d ,最大时用水量为38 m3/h。

2.雨水回收利用中的问题

2.1 弃流装置

弃流装置经常设在雨水收集管网的末端。为了将管网起端的初期雨水弃流掉,末端附近的中后期清澈雨水也不得不被同时弃流掉,而造成浪费。因此,为了减少水量浪费,应尽可能将弃流装置设置在管网的中间部位。在布置时尽可能均衡布置,避免形成枝状管网过长。

2.2安全方面

建筑排水安全性是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首要保证。由于降雨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随机性、间断性。因此,蓄水池不宜过小,以免造成雨水排放不及时,一般有效容积不小于下垫面24小时降雨量。同时,需保证弃流装置在弃流过程中,特别是初期雨水弃流不结於,不堵塞,并能在出现特大暴雨时过量雨水被及时安全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2.3环境方面

雨水回收及利用应该是修复、改善环境,而不应恶化环境。然而雨水控制及利用系统若不仔细处理,很容易对环境造成明显伤害。如绿地蓄水入渗要与植物品种相协调,否则会伤害甚至毁坏植物。雨水回用系统的回用雨水水质远低于自来水,供水管道上不得安装生活取水龙头,取水口应设置锁具或专门开启工具,且应有明显的标识,以避免被居民使用错误,若被居民错误使用,会污染室内卫生环境。同时在雨水收集的过程中,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水质污染,且通过蒸发及下渗等作用,可以改善小范围内气候状况,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结论

目前,我国利用的水源主要为传统水源,随着城市不透水地面面积增加,我们急需开发新型水源,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雨水的回收利用可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这一现状同时,可减小市政雨水管网的负担,对城市快速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无论从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等角度考虑,雨水回收及利用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现在雨水回收利用并不十分广泛,大部分回收处理过的雨水仅简单的用于绿化、道路浇洒等,建议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制定更为严格的规范制度,使雨水得到更充分合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2016)

2. 《雨水综合利用》 (10SS705)

3.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论文作者:刘新生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建筑屋面雨水回用设计探讨与分析论文_刘新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