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智能手机_智能手机论文

竞争智能手机_智能手机论文

争夺智能手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智能手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什么是智能手机?

微软、Symbian、Linux以及Palm,为此已争斗了五年。但是现在似乎大家都需要重新回答这个最基本的问题。

然而这却是一个没有准确答案的问题。每家公司有一套自己的划分标准。

事实上,智能不智能已经不重要,随着手机对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收发电子邮件、安排工作日程的需要越来越多,用更强大的CPU和更开放的操作系统来控制手机的运行,已是大势所趋。

所以,使用了Linux的摩托罗拉和使用了Symbian的诺基亚一直都在巧妙地回避这个问题。他们销售商务手机、影音手机、游戏手机、时尚手机,但是却从不提及智能手机。

“那是因为他们的操作系统不如Windows有名啊。”微软中国区移动事业部总监韦青对记者说道。

内部统一

微软把智能手机操作平台统一在Windows名下也不过是2003年的事。

2003年,微软将张亚勤调回总部的移动和嵌入式设备事业部主持开发工作。让此前混乱的开发局面有序起来,正是张亚勤升任公司副总裁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微软开始用“Windows Mobile”的名字统一麾下两大智能手机操作平台———以PDA功能为主的Pocket PC Phone Edition和以手机功能为主的Smartphone。

从产品开发的角度来讲,统一在“Windows Mobile”之下令两大智能手机平台的开发从此不再各自为政,它们将在同一套代码的基础上完成开发。这样,资源的共享既节省了微软的研发成本,又降低了第三方软件开发者编写跨平台软件的难度。

“目前Pocket PC Pbone Edition和Smartphone的融合度已经达到了75%。”张亚勤对记者说。

但是更名“Windows Mobile”不仅仅是两大平台在技术上的统一,它更是一个市场策略。一方面,统一的名字强化了合作厂商和消费者对微软这几款不同操作系统的认识。此外更重要的是,微软试图将Windows的知名度带入手机,它们是“移动的Windows”。

诺基亚的约玛·奥利拉也在开始整合诺基亚的智能手机软件平台。

2004年11月初,这位诺基亚的CEO宣布,基于Symbian操作系统的诺基亚界面平台将从原来的三个合并为两个。外界分析,可以预见诺基亚最终会把它们合而为一。

诺基亚的Symbian策略

诺基亚的智能手机全部基于Symbian———这是一个由诺基亚主导成立、全球顶尖手机厂商合资建设的操作系统。

但是Symbian只是一个基础软件,基于此还需要一个面对用户的界面平台。

诺基亚的利益显然在自己拥有的界面平台上。这就是诺基亚最看好的、针对大众市场的S60。诺基亚目前已推出的14款Symbian手机全部使用S60界面平台,同时也成功地将此平台授权给了10家Symbian手机厂商中的7家。

没有跟着诺基亚走的,是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在其部分3G手机中采用了UIQ,作为诺基亚最大的竞争对手,这个决定并不意外。而UIQ是原爱立信的团队开发的,因此被索尼爱立信采用也不奇怪。

开发工具的完善和统一,正是微软引以为豪的地方———只要会给Windows XP写软件,就会给Windows Mobile写软件。尽管业界的数据莫衷一是,但人们普遍承认,在开发者数量上,微软远超过了Symbian和其基础之上的S60。

诺基亚似乎并不担心微软有着庞大的开发队伍。“开发人员是要看收益的。哪个平台的程序赚钱,他们就会在哪个平台上开发软件。”诺基亚中国公司技术平台部的李天健说道。

在诺基亚软件部门负责中国移动客户的李天健有坚实的证据:目前S60平台上的程序全球已经有3000多个,中国移动就能提供1000多个。

诺基亚不惧怕微软,但其S60将要面临的最大冲突却会来自同样基于Symbian的UIQ。

一方面,需要大屏幕、触摸屏、笔输入的UIQ,开始在新版本中试图从PDA手机市场向支持单手操作、小机型的大众市场挺进,这与诺基亚撞个正着。另一方面,统一了平台的诺基亚也将会让目前针对中高端大众市场的S60,拓展到高端PDA手机市场,和UIQ正面交锋。

微软意在企业市场

诺基亚用Symbian手机主打中高端大众市场的努力被证明是成功的。现在,尽管微软阵营获得了比Symbian更多的授权厂商,但现有的Windows Mobile产品在销量和销售额上仍无法和诺基亚的任何一款Symbian手机抗衡。

“所有Windows Mobile手机的出货量加起来都比不上我们的任何一款Symbian手机。”诺基亚的李天健说。

但与此同时,微软的重心却恰恰开始从大众消费市场转向企业用户市场。

在欧洲和北美市场,PC的渗透率之高,已经为这家公司提供了一个庞大并且雄厚的企业用户基础。在美国,人们也许不用短信,但是他们却狂热地喜欢用掌上设备收发电子邮件和安排工作日程。在欧洲,热爱溜号的公司职员们会高兴地看到,用手机也能完成办公室里的事务。

他们首先是企业里的用户,是微软定义的information worker。因为使用Windows的手机能够让他们完成工作,他们会首先因为工作需要而对此产生需求。其次,“不在工作当中时,他们就变成了消费者。”微软和摩托罗拉的人都如此表示。在这一点上,两家公司达成前所未有的共识。

于是才有了微软和摩托罗拉的合作。 2003年9月,摩托罗拉宣布卖掉该公司与诺基亚共同创立的Symbian公司的股权。

“我对上司说,为什么要和我们的竞争对手合作办公司?”两年前参与摩托罗拉个人通讯事业部战略制定的斯科特·杜尔希拉格对记者说,“如果我们要用它们的系统,买它的授权就是了。”

“而微软有着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极高的用户熟悉度。他们还有强大的开发工具,可以让企业轻易地开发出用于整个企业系统平台上的应用。”杜希拉格继续道。

杜尔希拉格的建议得到了采纳。

自此,微软移动事业部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合作伙伴。

摩托罗拉的Java心思

但是强大的摩托罗拉显然不是一个会被别人牵着走的角色。

“我们应该拥抱Linux。”杜尔希拉格对记者说。杜尔希拉格现在负责摩托罗拉在南亚区的手机业务,一个被寄予了厚望的职位。“Linux操作系统几乎不要钱,而且全世界有一大群人热衷于给它开发软件。”

“但是Linux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和Java的组合。”杜尔希拉格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摩托罗拉拥抱Linux的原因。这一点,严格地继承了摩托罗拉早年间就开始的在手机中捆绑Java的战略。

道理很简单:Java在全球的开发者数量仅次于微软;高过Symbian和杂乱不堪的Linux。

因此摩托罗拉的路线就变得很简单:以其自有的Moto*9鄄Juix技术(即Linux+Java的一个组合)为最主要的手机平台;使用了Windows Mobile的MotoPro产品线则主攻企业用户市场,另外,以Symbian满足部分3G市场的需求。

以微软操作系统为特色的MotoPro系列,现在已是摩托罗拉个人通讯事业部的七大产品线之一。其对微软的重视程度不可谓不低。但是,毋庸置疑,Windows Mobile无法取代Linux+Java组合在摩托罗拉内部的地位。

从宣布全力支持Linux至今,短短的14个月时间里,摩托罗拉的Linux+Java机型便已推出了五款,其最新的主打机型都基于此平台。基于微软系统的MotoPro产品,至今未正式上市。

但微软移动和嵌入式设备事业部负责亚太区市场营销的Sandm Goh并不认为这是消极的信息。

摩托罗拉刚刚开始和我们合作,他们需要时间来让产品更完美。”Goh对记者说。

大众市场的宿命

然而,摩托罗拉的MotoPro产品是针对企业用户市场的。而对于如何在企业用户市场极不成形的中国大陆推广这两款手机,摩托罗拉并没有经验可循。

对于企业用户来说,购买Windows手机主要是出于企业办公信息化的需要,但对企业信息化程度远远低于欧美市场的中国大陆来说,企业用户怎样才能有理由成为摩托罗拉的客户,并不仅仅是摩托罗拉一家的难题。诺基亚企业解决方案部门的业务也一直没有起色。

因此,诺基亚从来不宣传自己是智能手机。强调产品外形、产品功能(而不是微软强调的性能)和产品丰富性,正是诺基亚一贯的制胜法宝。

摩托罗拉也有同样的经验。其新推出的三款产品(针对商务人士的A780,强调影音娱乐功能的E680和以时尚超薄的外观为卖点的V3)覆盖了摩托罗拉最赚钱的三大高端产品线,但是没有一款是在拿Linux做卖点。

“什么时候有了杀手级设计,什么时候我们就能打一个大翻身仗了。”多普达公司总裁杨兴平对记者说。杨兴平的公司专事Windows Mobile产品的研发,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智能手机的强大性能。他正在大众市场上和微软顶住诺基亚的压力。

目前已推出15款成熟的Windows Mobile手机的多普达,在产品外形、产品线的丰富性上都在急速追赶诺基亚。其创新性也日益凸显,最新款智能手机甚至在面板上设置了音乐播放按键。

在摩托罗拉迟迟不出货,在其他品牌乏善可陈之时,多普达毫无疑问是微软最可以依靠的伙伴。

标签:;  ;  ;  ;  ;  

竞争智能手机_智能手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