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背景下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研究论文_国峰

统筹城乡背景下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研究论文_国峰

鸡西市规划设计院 黑龙江鸡西市 158100

摘要:本文以统筹城乡为背景,提出了推进新型城市化的策略及城市化建设中的体制机制创新,从而达到新型城市化质和量的统一。

关键词:统筹城乡;新型城市化;发展

1.引言

统筹统筹城乡背景下的新型城市化是包括质和量的辩证统一的过程,是城市发展道路的一种必然选择。统筹城乡背景下的城市化道路是以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现代化为目标的、以人口城市化为核心、以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为路径、以体制创新为保障的,以城带乡、共同繁荣的可持续城市化之路。

2.我国城市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纵观我国的城市发展史,早期城市与乡村的发展相互孤立,80年之前,“切块设市”的建市模式人为地将城乡割裂开来,使得城市与乡村相对独立,除必要的农产品的供应外,其他城乡联系并不强烈。自八十年代“整县改市”以来,随着体制的转轨和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城乡产业上的重复,造成二者关系又发展为不良竞争。就以上两种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城乡统筹避免以上两种极端的城乡关系,使二者通过互动、互补从而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落实到操作层面,就要在空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统筹城乡发展。

3.新时期城乡统筹思想下的城市发展体系规划

城乡规划的客体是城市与乡村,同时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规划的同时引入统筹学对解决复杂系统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指导城乡建设的城市体系规划,就要贯彻和落实统筹兼顾的科学理念,为城乡发展的新局面发挥先导作用。针对以往城市体系规划的“重城轻乡”现象,基于传统的县域城市体系规划的内容,应主要从城乡空间统筹、功能互补、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和相关政策法律的制定四方面重点体现城乡统筹的思想。

3.1城市的区域化发展使城乡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城市建设用地的短缺与广大农村地区的建设潜力形成强烈互补。但是盲目粗放的城市扩张显然不可取,要保护基本农田做到“占补平衡”,就要求我们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处理问题,在前期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县域城市体系规划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好用地分类的划分及布局。

3.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联系也愈加紧密,二者功能上的互补是形成其紧密联系的本质原因,也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的动力。但同时,要合理的协调城乡的产业结构,综合考虑二者分工与协作,避免同质化竞争。比如因地制宜的实施农业产业化,使乡村在满足农业生产的前提下,衍生出生态、观光、文化传承等周边产业。

3.3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二者联系与交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让乡村居民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的成果。具体而言,在操作过程中要根据乡村与城市的距离,决定是设施“共建共享”还是“整合配置”,集约高效,避免重复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推进城市化发展的策略选择

4.1优化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推进城市规划向城乡规划转变,在县市一级实行 “多规合一"机制。城市化过程要统筹考虑城乡空间布局,形成分工明确、梯度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空间结构体系,把规划覆盖到广大农村地区,使城市和农村的规划无缝对接。政府对规划要严格管控,保证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建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等“多规衔接"机制,在县市一级实行“多规合一"机制,形成一个县市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使各类规划涉及的发展目标、人囗规模、建设用地指标、城乡增长边界、功能布局、土地开发强度等方面达到统一,落到“一张图”上。

4.2优化城乡发展路径,转变农村固有散居模式,有序推动农民居住主向城市集中,实现西部地区就地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的城市化应强调以人口城市化为核心,城市化的核心是人口的城市“化",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化"入城市。为了转变原固居模式,从改变农民生活环境入手,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注重城市功能完善,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口、产业、市场的集聚点和城乡的连接点,吸引农民梯度向城市集中。

4.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鼓励土地向产业和大户集中。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农业向高层次推进的大势所趋,是强县、强镇富民的有效途径。对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必须对产业发展的区域、规模、阶段及实施方式、方法进行整体设计与统一规划,制定土地流转指导性意见,建立土地流转中心,收集信息,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向产业和大户集中,减少土地撂荒,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4.4优化结构转换型城市化,强调提高城市对区域的带动作用,逐步推进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城市化既要继续推进“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又要推进“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结构转换型城市化道路不仅强调提高城市的发展水平,更强调提高城市对区域的带动作用,逐步推进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实现转变:第一,以人口为主向以要素集聚为主转变。第二,以规模扩张为主向以功能提升为主转变,城市周边的区域,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加快,人口住所相对集中,镇的“市化"、村的“社区化" 成为主要趋势。这样,空间结构的城市化转型就从人口集聚、城市中心功能提升、城市体系完善、农村形态新型化等层面,体现对城乡协调发展的统筹功能。

5.结束语

城乡统筹理念作为一条贯穿于城市体系规划的主线,连接着城市化战略、城市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诸多内容,为解决当前城乡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规划思路,同时又为今后的城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我们在今后的城市化进程中从整体上看待和处理城市与乡村关系,建立二者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资金、劳动力、信息、生产资料等各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最终使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杨仪青.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路径创新[J].经济纵横,2015(04):23-27.

[2]曾群华,徐长乐.新型城镇化的研究综述[J].中国名城,2014(06):28-33.

[3]石灵灵.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城市化发展路径[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论文作者:国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6

标签:;  ;  ;  ;  ;  ;  ;  ;  

统筹城乡背景下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研究论文_国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