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物流现状及对策研究_商业论文

我国商业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状及论文,对策研究论文,物流论文,我国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我国物流业水平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商机涌动的物流产业中,流量最大的是工业物流和商业物流两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我国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同比加快4.8个百分点。这是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本应会带动我国商业物流的快速发展,然而在我国的物流市场中,很少有依靠商业物流发展起来的物流企业,而且商业物流也很少被系统地研究过。

一、我国商业物流的发展现状

1.商业的发展极大地催生了商业物流成长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商业尤其是连锁零售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1978到200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34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4.6%。2007年便增加到8.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比2002年的4.81万亿元,年均增长13.1%;比同期GDP增幅高2.5个百分点(见图1)。商业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起点,以连锁经营为主导的业态多元化(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Shopping Mall、专卖店、购物中心等)新格局正在形成,规模扩张和跨区域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市场销售份额进一步向大型零售企业集中。

随着我国商业的不断发展、流通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市场呈现出多种流通业态并存的特征,再加上连锁零售业特有的多品种、小批量、快速配送等特点,使得整个物流活动异常复杂。因此,我国传统的只提供单一的运输、仓储功能的商业运输公司、仓储公司已无法满足对商业物流服务能力与水平的更高要求,我国的商业物流配送中心便因此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的大中型商业企业已陆续建成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各种百货公司、综合性超级市场以及零售连锁企业自建、共建的物流配送中心都在迅速发展,具有跨区域配送能力的商业物流中心的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和实施。

2.第三方物流业异军突起

我国专门从事商业物流配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不断发展和成长,各地传统的商业储运公司也开始纷纷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更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都涉足商业物流,共同推进了我国商业物流业近几年的较快发展。

图1 2002-200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势

从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功能来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等增值服务功能尚处在发展完善阶段。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这样大型的运输、仓储企业虽已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但它们的传统运输、仓储业务仍占主要部分,第三方物流的功能还不完善。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我国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单纯仓储和干线运输等方面。其中,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中,单纯仓储占37%、干线运输21%、市内配送43%、包装14%(见表1)。

3.大部制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商业物流运行效率

大部制的建立是我国2008年改革的重要成果,它可以加强政府事务的综合管理与协调,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门管辖,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和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尤其是交通运输部的成立,使得不同运输方式实现统一规划,交通运输产业也将趋于协调发展。对于商业物流业而言,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物流产业是一个系统,是复合型产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跨越性很强,需要系统的综合管理。在以前小部制体制下,物流职能被很多部门所分割,很难按照物流的理论体系进行有效管理。比如,配送是商业部门在管理;快递是邮政部门在管理;铁路运输是铁道部门在管理;航空货运是民航部门在管理;船运和公路是交通部门在管理等。职能的分割极大地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由于不同部门有不同的利益,这使得全国性物流平台很难建立。大部制的建立便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商业物流业能够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协调运行,能够形成有效的物流体系。

4.外资进入国内物流市场,商业物流市场竞争加剧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及放宽外资物流企业在华开展业务的限制,越来越多的跨国物流企业纷纷看好我国物流业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潜力,他们借助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国际零售巨头的80%都已进入我国,并加快了扩张的步伐,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和欧尚、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这大大加剧了商业物流市场的竞争。

二、我国商业物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商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运行效率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一直在高位运行。2007年比2003年只下降0.5个百分点,比2006年的18.3%还上升0.1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比率仍高出一倍左右。但是,社会物流总费用持续高位运行,并没有带来物流企业利润率的上升。据初步调查,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已由2002年的30%左右降低到2007年的10%以下,仓储企业只有3%~5%,运输企业只有2%~3%。也就是说,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增长的物流费用,并没有变为物流企业的利润。

2.物流业务外包观念淡薄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依然影响着商业物流的发展。不少商业企业,甚至一些经营规模不大的商业企业均自己建仓库,组建运输车队,不愿将自己的业务交由社会专业物流企业经营。这样做的后果一方面是造成了企业物流能力有限,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了整个社会商业物流整体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造成商业企业不能将全部财力、物力、人力集中于建立营销网络、营销队伍等方面,削弱了其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3.配送比率较低,商业连锁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从我国现有商业零售企业来看,除了一些大中型、知名的商业企业以外,一般的商业“连锁”企业都没有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或利用第三方物流中心。有些企业虽然也建立了一些自己的“连锁”分店,但实际上商店经营的商品并没有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配送规模较小、配送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多数连锁企业机械化水平低、信息化水平很有限等方面都是我国商业物流面临的问题。

三、对策和建议

1.建立解决商业物流企业融资难的综合协调机制

长期以来,流通行业一直是国家投入较少的行业,再加上商业物流企业属于国民经济基础行业,投资回收期较长,金融部门不愿对其贷款,融资比较难。这就需要各类银行金融机构联合政府物流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尽快建立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综合协调机制,从而不断为商业物流注入新鲜血液,加快其发展速度。

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我国的许多大型商业物流设施建造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年代久远,亟待更新改造。再加上一些商业物流企业效益较低,难以拿出大笔资金用于支付设施改造费用,致使相当数量的设施设备比较陈旧。这就需要企业和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更新相关基础设施。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合理规划商业物流布局,充分利用分布于我国各批发企业、零售企业、物资企业、储运企业等商业企业中的设施设备,提高商业物流运行效率。

3.发展战略同盟,实行共同配送

根据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看,那些既拥有大量物流设施、发达网络,又具有强大全程物流设计能力的混合型公司发展空间最大。但是,我国由于中小型商业企业比较多,如果各个企业各自为战,往往会加大商业物流成本。这就需要各个企业相互合作、发展战略同盟,实行共同配送,提高商业物流运行效率。还要广泛合作开展加工、配送、货代等业务,甚至包括物流策略和流程解决方案、搭建信息平台等服务,发展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4.加大商业物流教育和培训力度

物流人才尤其是商业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商业物流现代化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在教育上要根据物流学科具体特点与商业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加强商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形成基础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此外,商业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在依托高等教育培养专门的物流人才的同时,应加强对现有商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商业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5.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

商业企业涉及的上、下游企业比较多,这就需要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来进行管理。使由原材料提供商、生产制造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等组成的供应链实现整体化和系统化,实现商业物流一体化,从而与上、下游企业实现共赢,整个供应链利益达到最大化,有效降低商业企业的物流成本。

标签:;  ;  ;  ;  ;  ;  

我国商业物流现状及对策研究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