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进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建筑相关科技日新月异。如今,建筑节能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受到的了重视,越来越多的节能环保技术被用于建筑上,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拔地而起。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贯彻落实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利于提高我国城镇化的质量,可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运用节能环保建筑技术,也可为企业代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节能环保
一、绿色建筑概念及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飞速发展奇迹,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但多年来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不可持续局面,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已走到尽头。高效环保、低碳节能等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高速发展的的城镇化进程中,以往粗放式的的设计造成建筑建造过程中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在使用 运营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并且产生光污染、建筑固体垃圾等问题。发展绿色建筑是提升城镇化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绿色建筑技术专注于提高效率、降低能耗、节能环保。通过设计处理、采用节能环保措施可降低建筑在施工、使用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打造绿色低碳建筑。
二、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
2.1坚持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
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一直以来建筑发展的追求,在设计阶段应当加强对场地周围地形、气候环境的利用,尽可能保护场地现有绿色植被,合理利用场地地形,减少不必要的开挖,保证建筑能够和自然和谐共处。
2.2坚持节约资源 能源的原则
节约资源能源是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重要的原则,具体来说,要在设计过程优化建筑布局、材料、结构、设备选型,提高土地资源、水资源、建筑材料、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3坚持舒适的原则
建筑设计和建设最终是为使用者创造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所以设计人员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从良好的采光、通风、供暖等方面对设计进行优化,做到节能环保的同时,提高建筑的舒适性。
2.4 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坚持循环发展的原则,优化设计,尽可能促进水资源、热能的多次再利用。在建材选择上,选取无毒无害、可降解的生态建筑材料。
三、绿色建筑设计措施
3.1节约土地资源的措施
城镇规划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地形地貌等条件进行科学规划,通过合理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对于自然山地、缓坡等地形,设计中应紧密结合地形高差关系,巧妙利用高差,减少土方开挖。应深入开发城市地下空间作为人防空间、地下车库、消防水池等功能,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率,减少停车位、设备用房对地面生产 生活、绿化空间的占用。
3.2建筑布局及单体设计的节能措施
建筑布局首先影响着使用功能、交通流线,同时也影响着建筑的日照采光、通风环境。建筑布局要在满足功能、交通要求的前提下,优化采光通风条件。在规划上应优化布局,设计良好的通风道、创造良好的日照采光条件。南北朝向的布局,利于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照资源,减少人工灯源的使用。
在建筑的单体设计中,应该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高效布局建筑功能,尽可能规整建筑形体,缩小建筑的体型系数,减少不必要的形体凹凸,利于减少建筑外表面积,减少能耗。板式建筑做到进深小、面宽大、南北通透的建筑布局,利于形成风压差,促进室内自然通风,减少空调的使用。
在建筑单体平面设计中,可将楼梯间、卫生间、设备房、露台等空间布置于建筑西侧,利用这些非功能性空间遮挡西晒,减少西晒对使用者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单体设计中做好底层架空、楼层局部架空、中庭、天井等处理措施,利于建筑内部通风换气、改善建筑自然通风条件。
3.3科学使用高效建材与建筑节能构造
使用高效节能建材、科学设计建筑节能构造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主要用于建筑屋面、外墙、门窗等外围护结构。屋面、外墙节能材料主要体现在保温层,应从屋面、墙体的热工性能考虑,科学选择屋面、外墙保温材料,选择新型高效的保温材料,在保障保温隔热性能的同时、要方便施工、避免环境污染。构造选择上,外保温是最有效的保温隔热构造。也可设置绿色种植屋面及墙面垂直绿化,利用绿色植被遮阳,减少建筑屋面外墙所接受的太阳辐射,降低建筑表面温度。同时种植屋面的种植土也是良好的保温隔热材料,是屋面天然的保温层。在有条件时,可设置覆土建筑、半地下建筑等形式,利用土壤优良的保温性能,使房间冬暖夏凉,节约能源。外遮阳是有效的隔热设施,可根据当地太阳辐射情况、建筑布局科学设置外遮阳设施,有效进行遮阳隔热。门窗是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部位,要加强新型环保节能门窗材料的运用、加强门窗、幕墙的气密性、设计好合理的窗墙比,才能更好地确保门窗的节能环保效果。
3.4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利用
在建筑上应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等,太阳能主要的使用方式包括设置光伏发电装置、设置太阳能集热板、设置自然光导入系统等。在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提高建筑对自然光的利用率,降低人工光源的使用率,节省电力资源。通过安装光伏太阳能转换装置,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供建筑使用。地热是无污染、运行成本低的可再生能源,其应用类型多样,例如有土壤类型,地下水类型等。设置地源热泵可以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地源热泵的应用也节省了原空调机位空间。特别是在北方,对供暖的需求很高,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利用地热资源,以降低建筑能源消耗。
3.5节约水资源
当前全球普遍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此,社会各界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浪费问题的重视。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全面倡导生态环保、节能节水,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的同时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比如在建筑中推广节水器具,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倡导节约用水习惯等,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中水回收技术是指回收居民生活废(污)水,经过集中处理,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再次投入到绿化灌溉、道路清洁等领域的水资源再利用技术,中水回收是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生活中,可回收的中水来源广泛,洗脸水、洗菜水、淘米水等都可以回收再利用。随着现代节能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诸多大型公共建筑中也已经开始广泛地采用中水系统,并取得了较好的节水效果。要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再生水的合理利用,为中水回收再利用创造良好条件。
自然水回收成本低、利用价值高,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自然水回收利用的价值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导致很多雨水直接浪费掉。为此,设计人员可在设计过程中应合理设置凹地、蓄水池等,在确保城市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打造海绵城市,促进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3.6 旧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
旧建筑的改造是保留建筑文化记忆、激发旧建筑活力的重要手段,也利于建筑节能。对有条件的旧建筑的保留、修缮、改造,赋予旧建筑新功能、新生命,利于避免大拆大建,从而避免在拆建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避免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相比大拆大耗,旧建筑改造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能源也相对较少,旧建筑改造是实现旧建筑循环再利用、减少能耗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高效环保、低碳节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应该深入理解低碳节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全过程考虑好节能降耗措施,引导使用者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增强建筑的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坚梅.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分析[J].居舍,2018 (7) :64.
[2]郭方俊.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 (5) :95+228.
[3]宫晓洁.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体现[J].建材与装饰,2018 (6) :128.
[4]敬星.基于绿色生态建筑评价标准的建筑设计策略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8 (2) :71~73.
[5]刘世虎.简议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节能设计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8 (2) :112.
论文作者:李健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建筑论文; 节能论文; 屋面论文; 水资源论文; 布局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措施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