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未成年人的未来埋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未成年人论文,埋单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社会这个大环境当中,影响未成年人的因素无所不在,而对于那些负面的影响来说,它们却如同一个个巨大的问号和叹号,叩问着撞击着我们的心灵。近日,本刊记者采集的“两幕遗书”就是两个真实的案例,在遗憾、悲切和痛苦的背后,我们呼唤着、期待着来自实践的回答。
个案——“二幕遗书”的遗憾在哪里?
第一幕
蒙灰爱心的三种表情
A:疑惑
“我的女儿今年上初二了,学习很努力,在学校是老师公认的好学生。这次考试成绩在年级排名不错,为了奖励女儿,我特意买了一台电脑并且上了宽带网。女儿每天都挂在网上了,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一天,我听到女儿在自己的房间里‘咯咯’地笑着,开始还以为是女儿在给同学打电话,可随后一听不是,我听到女儿的笑声更大了,怀着好奇,我推开了女儿的房门。发现她正盯着网上的Flash动画笑个不停,什么?以‘三陪小姐’为内容的黄色漫画。一气之下,我没收了女儿的电脑,对女儿宣布再也不让她上网了。”
王女士不无担忧地说,本来是想让女儿在课余时间增长点知识,开阔眼界的,谁知道会是这种“眼界”。
B:气愤
比起王女士,刘先生的遭遇则更令人气愤。
刘先生的儿子刚参加完中考,平时他儿子就喜欢玩游戏,如武侠RPG的《仙剑奇侠传》,即时战略类的《星际争霸》等,可因为学习忙,刘先生很少让孩子玩。现在既然已考完,不妨在这段时间轻松轻松,于是刘先生便主动去电脑城为儿子挑选了一张游戏碟,儿子果然很高兴。
可过了没几天,刘先生无意中发现儿子玩的竟是黄色游戏,非常气愤的刘先生动手打了儿子。可却遭到了儿子理直气壮的反驳:“这张碟是你给我买回来的,你凭什么打我。”刘先生不信,接过碟一看果然是他去电脑城买回来的那张。他拿着碟去找卖主理论,得到的回答是,那是搞错了,给你换一张吧。让刘先生最不能忍受的是卖主竟如此的轻描淡写,他非要讨个说法,卖主根本不予理睬,旁边的人劝他,算了吧,给你换一张就行了,还能怎样,你也不是公安局的还能把人给抓起来。刘先生想想也只好作罢。
C:痛心
刘女士是本刊的老读者了,她告诉记者,她曾在无意中发现自己16岁的儿子手机里有十多条黄色短信,内容极为下流,就是成年人看了都觉得接受不了。在她的逼问下,儿子告诉他,有些是同学发给他的,有些是他自己从网上下载的,刘女士按照儿子告诉她的网址上网查看,她发现这些网站对短信的订购没有任何等级限制,只要你把手机号码输入进去,申请一个用户名,以后就有各种“荤段子”源源不断地发到你的手机上。当然这些短信网站是要收费的,一个段子价格不菲,远比手机使用者自编的短信要贵。刘女士的儿子还告诉她,许多同学都发黄色短信,一是觉得刺激,二是觉得时髦。刘女士痛心地说,本来给儿子配手机,认为是方便联系,还有一点也是满足儿子的虚荣心,儿子常回来说同学们都有手机了,他没有很没面子。刘女士说反正家里也能承担得起,不如就满足儿子吧,这样也真是便于联系。可谁能想到本来是作为单纯的通讯工具,却也能给孩子带来这么多负面的影响。可这真是手机的错吗?
点评:对于青少年而言,网络等高科技应是他们获取知识、了解世界的窗口,然而……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
第二幕
郑健:谁偷了你的未来
郑健今年16岁,生长在辽西小城,他从小爱画画,用家人的说法是画什么像什么。邻居都夸他,说这孩子没准长大能成个画家,家长更是望子成龙,儿子有画画的天赋,父母自然要倾力相助,听说沈阳有所学校是画家的摇篮,于是就把他送到沈阳的这所美术学校去学习。
郑健初来沈阳,也是埋头学画,他知道父母挣的血汗钱供他读书实在不易,而他学美术的费用较高,家庭负担起来也很吃力。但沈阳毕竟是一座大城市,和自己生活的小城到底是不一样的,学校门前便有各式酒吧,到了晚上灯光闪烁,网吧更是一家连着一家,花花绿绿的很有诱惑力。
第一次和同学进了酒吧,那昏暗迷离的灯光,那忧郁的音乐,穿着超短裙的服务小姐,还有那使人亢奋又昏头昏脑的酒,都给他本来纯静的心从未有过的体验。他觉得这才应该是艺术家的生活。可这种生活却需要有钱才行。他离开酒吧才发现,一个月的吃饭钱几乎就所剩无几了。而网吧是又一处吸引着他的地方,上网聊天、打游戏,初进网吧时,他还被门前挂着“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牌子吓住了,可同学告诉他这是形同虚设,再一看果然有许多同学在里面,时间久了,他明白了。自己有时一泡就是一宿,根本没人管,到了半夜,网吧的大铁门一关,里面灯火通明,他感到真是快乐无比。这时郑健有了更切实的感受,大城市真是个好地方,玩的地方也多,就是没钱不行。
就这样一个全新的世界在郑健的面前打开了,他还发现自己与同学间的不同,别人都穿着时髦的服装,吃着可口的饭菜,随身听、手机应有尽有,他却连一身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至于那些先进的通讯工具,他更是连见都没见过,郑健的话少了,心里想,他们会瞧不起我吗?这种顾虑终于在不久便刺疼了他。有一天,班里搞AA制的聚会,郑健本不想去,可是自尊心驱使着他,“我不能让他们看不起我”。饭吃得差不多了,有的同学打开音响开始唱歌。“郑健来一个!”不知是谁喊着他的名字,他蒙了,拿着话筒愣愣地站在那里,半天也没把话筒打开。“唱歌都不会啊?”听到了同学的嘲笑,郑健红着脸逃跑了。
回到宿舍,郑健坐在床上生气,“这有什么了不起,我要有钱了,看你们还瞧不起我”。这时,他突然看到桌上有一个钱包,随即站了起来,肯定没人后,郑健又坐了回去。“打开看看!”一个念头闯进了他的脑海。他左右看看确定没人,郑健又站起来把门关严……
一百、二百……郑健开始偷寝室同学的钱。渐渐地,他开始买新衣服穿,请同学吃饭、上网吧,甚至去酒吧。郑健觉得自己的底气足了。只是,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才会感到害怕,脑海中闪现着妈妈期盼的眼神。
那天,郑健去图书馆查资料,发现一个老师随手把包放到了他旁边的椅子上,郑健回头看看,见没人注意,就壮着胆子拿过老师的包……“别动我的包!”郑健做梦也没想到,钱没偷到,反被老师当场抓住,郑健被学校开除了。
点评:试想如果当初进城学画的郑健不是去了酒吧、网吧,而是进了图书馆;如果同学们不去在意郑健的穿着,不嘲笑郑健,而是去欣赏他的才华,那么现在面对郑健的也许就是另一种人生了。究竟是谁偷走了郑健的未来?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调查——社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从以上一个个镜头、一幅幅画面中不难看出,如果社会上不存在以纯粹牟利为目的的不良网吧、黄色音像制品等各种社会陋习对青少年的耳濡目染,就不会使那些意志薄弱的孩子走出校园,走向极端,甚至是犯罪。社会这个大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一个布满罪恶之网的火炉,这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对此,本刊集中所有力量在全省300余名学生当中,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指数:影响非常大的占70%
这部分同学多以14~16岁的居多,并普遍认为网吧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罪魁祸首。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追逐新鲜事物,把玩游戏、上网聊天、交网友等看成时尚,认为别人知道了、别人玩过了,自己还未了解是很落伍很丢脸的事。这一时期的孩子人生观尚未形成,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左右,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然而,面向大众开放的公众娱乐设施也只能从局部角度出发,未必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有效的预防和促进,再者这种活动场所越来越少,与之相反的如迪厅、黑网吧等相对增多,这些势必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伤害和不良误导。因此,建议社会相关部门能多为青少年着想,开放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性场所,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设施。
指数:影响一般的占10%
相对来讲,这些人的意志比较薄弱,虽然有了自己的独道见解,但缺乏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对他们的影响一般来源于媒体炒作,尤其是不良媒体的宣传和诱导。很多同学生活在校园这块净土中,对许多社会现象本来就一无所知,被电视、报纸一说,反倒提醒了他们。比如一些影片对犯罪情节的大力渲染,或是关于网聊以及网友见面的相关报道,或是各种刑事犯罪……这一切本来就对他们有很新鲜、很敏感的刺激,不但没有起到正面的引导,反而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一方面,自己对这些充满神秘感;一方面,父母、老师们拿这些材料现身说法,好像一碰上电脑就会成为书上写的、报上登的那些人,好奇心在各种各样的严管下肆意膨胀。所以,本来对网聊不大感兴趣的人也可能会深陷网吧,为了能上网聊天打游戏而出现到处借钱、装病旷课等现象。其实这类同学都是很聪明的,有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果把这份精力用在学习上,用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将会开创出另外的一番天地。
指数:影响不大的占20%
这部分同学大多是16岁以上的中学生,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能够理智地去对待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物。有了自己的评价标准,便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对自己有益的就做,有害的就不做。这时期主要看交什么样的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在一起,说的做的都会是一些远离低级趣味的事情,高尚的志趣和爱好是抵制不良嗜好的一剂良药。它包括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多去游泳馆、健身房做一些适当的体育运动,多参加春游、夏令营、学农等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并在自然界中陶冶性情,促进身心健康。
还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本身对网络游戏、聊天等不如对学习感兴趣,学习学进去了是件很愉快的事情,给人带来的希望也是沉甸甸的。有的则说如果跟他们一样玩对自己的影响不好,在没把握控制自己的情况下,尽量不去接触。
实录——两个家庭的育子档案
人们常说,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课堂。对未成年人而言,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使其踏入健康成长的轨道,反之,如果家长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就有可能让花蕾凋零于含苞待放之时。不久前,记者采访到的几个案例值得引人深思。
个案一
被忽视的张云
张云因为旷课次数太多,今年3月被家长送往工读学校学习。记者面前的张云眉目清秀,稍显稚嫩的脸上是一双戒备的眼睛,这与她14岁的年龄很不协调。
进工读学校之前,张云在一所挺不错的中学上初二。张云的父母是做电器生意的,家里经济条件很好,因为无暇照顾她的日常生活,父母就请了位保姆住在家里照顾她。从打记事起,张云就很少能见到爸爸,一直是妈妈照顾她,等到上学后连妈妈的面也很难见到了,经常是她已经睡着了,妈妈才回来,等她早上起床上学时,妈妈正昏昏大睡。为此,张云多次向父母提出抗议。
尽管父母很少过问自己,小学时的张云学习成绩仍然不错。升入中学后,父母的生意越做越大,对她更是不闻不问了,开家长会都是保姆去。此时的张云却感觉这样的环境很轻松,不像有些同学整天被父母盯着,稍考不好便遭到责备。
事情的起因要从换语文老师说起。张云一直都挺爱上语文课,各科成绩也数语文最好。刚升入初二的时候,班里换了一位语文老师,新老师在提问张云时不小心将她的名字叫成李云。张云很生气,回家就把这事给妈妈说了。妈妈当时正在蒙头大睡,也没把张云的话当回事,气哼哼地说了句“这有啥大不了的”,便又昏昏睡去。张云认为新老师和妈妈都不尊重自己,于是就在语文课上睡觉,以示抗议。当老师说她时,她就和老师顶嘴,最后发展到只要是语文课她就逃课。张云不缺钱,逃课后她就去网吧上网,交网友,甚至与网友见面,后来发展到其他课也逃,三四天都不去学校。最后当学校出面找到家长时,张云的妈妈震惊极了,保姆也很困惑:孩子每天早上都背着书包走,下午背着书包回来,怎么会没去学校呢?
张云本来是个好孩子,如果做父母的能够抽出一点时间来,多给她一些家庭的温暖,多和她交流,她小小的人生也许就不会进入岔路口了。
个案二
未遂的自杀
16岁的小丽自杀未遂,花样年华差点匆匆结束。说来令人匪夷所思,小丽自杀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母亲没有给她买偶像张国荣的CD碟。
一个爱好广泛的女孩子,何以竟容不下母亲对自己的些微丝毫拒绝呢?
这还得从小丽的成长经历说起。
小丽的父母都是老师,因为事业心都很强,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外,还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这样就没时间照顾女儿,所以在小丽两岁时,父母便将小丽送到了农村的奶奶家,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小丽上小学。
小丽的童年是快乐的,但她认为那都是奶奶给予的,而对自己的父母总感到陌生甚至排斥。父母也感到亏欠女儿的太多,总是尽可能地满足小丽的要求。还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时,在和妈妈买练习册时,小丽看中了一个双层铅笔盒,妈妈觉得不应该买,因为她已经有一个了,可小丽却坚持要买,并且哭着站在铅笔盒前不走,妈妈硬是狠着心把小丽拉回了家。可第二天,小丽的愿望还是得到了满足,因为小丽哭着不吃饭,爸爸认为不就是个铅笔盒嘛,何苦让女儿不高兴?于是,爸爸把那个铅笔盒悄悄买回家。妈妈很无奈,但只能认了。小丽得意地笑了,此后在她的印象中父母再未拒绝过她的要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丽与父母的关系并未改变多少,她对父母很少有亲昵的表示,放学回家后也不愿多说什么,用小丽妈妈的说法:感觉与女儿之间有代沟。为了多了解女儿,妈妈曾偷看过小丽的日记,发现小丽也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那就是对偶像的热爱。日记中记载了小丽对偶像的崇拜:“不知为什么,我是那样喜欢张国荣,这也许不只是喜欢了,这是爱。在我的世界里只存在张国荣,我只为他而活。”这段内心独白,成了后来小丽自杀的注脚。
那天,小丽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日用品。转到音像专柜时,小丽央求妈妈买一张张国荣的CD,考虑到孩子马上就要考试了,妈妈拒绝了女儿的要求,并说:“人都死了,还是同性恋,有什么好的!”回家的路上,小丽一直默默流泪。回家后,妈妈看到女儿还是一副不开心的样子,便又数落了她几句。小丽一声不吭,只是冷冷地看了妈妈一眼,就回自己的房间了。可一小时过去了,女儿的屋里一点动静也没有,妈妈冲进屋里,发现小丽已割腕自杀。多亏发现及时,否则小丽就会命殒花季。
让我们听听小丽母亲的疑问吧:“我对她那么好,什么事都宠着她,顺着她,她从来都是说一不二,难道就仅仅因为不让她买张碟,她就能不要父母家人了吗?生她养她的妈妈还不如一个死了的明星吗?”
孩子与家长间的代沟和对偶像的崇拜,已成为时下青少年群体一个普遍现象。做家长的,如果多与孩子沟通,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相信那道无形的沟壑就不难填平。与此同时,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一定要把握尺度,既不能偏激,也不能把偶像作为精神家园的惟一内容或主要支柱。
建议——假期必修De六门功课
★我为父母洗次脚
每天我们都在父母的呵护、关爱下生活:我们过生日,父母给我们买来生日蛋糕;我们爱打球,父母带我们去选名牌球鞋;我们喜欢郊游,父母送我们超high的山地车;我们生病了,父母背我们到医院;我们要减肥又跑不动,父母就很早起来陪我们一起锻炼;我们复习考试,父母一直等到我们睡了才关掉电灯……
我们不禁自问:父母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关心过自己的父母吗?在行动上又真正为父母做过些什么呢?我们仔细观察过父母的双脚吗?我们给父母洗过脚吗?
在这个假期中,我们都来给父母洗一次脚吧!
看看父母为我们能生活得更好而操劳奔波的那双脚,喜欢泡在多热的水里才舒服,按摩脚上的哪个部位才解乏。然后把父母的反应,自己的感受,自身的变化都写下来。
★我的独立生存能力测验
身为中学生的我们,自己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吗?
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是具有高竞争能力的人才。在父母的照顾甚至是溺爱下,你能独当一面地解决困难吗?你知道如何在困境中迈出逆转的第一步吗?你知道如何与陌生人沟通,顺利表达自己的意图吗?除了学习、考试,自己其他的能力究竟怎么样?
考验你生存能力的时刻到了!
行动是最好的试金石,现实是最好的老师。让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吧!
请你在假期的某一天,身上不带一分钱(如果你觉得有难度,那就带一点,但一定要控制在可以吃一顿饭的数目以下)到社会上生存一天。你可以利用任何合法的方式,例如去打钟点工或者找一份临时的工作,在完成工作赚到钱后再去请自己吃顿饭。看看你是否会因找不到工作或赚不到钱而饿一整天肚子。看你是否有生存警惕性,会不会被坏人钻空子。也许你会遭到拒绝、失败、嘲笑甚至被欺负。但别灰心,因为通过这堂课你就会真正了解社会,体验生活。你的意志品质、思想观念乃至为人处世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还等什么?
Let's go!
★我实践,我当家
我们生长在城市,我们是不需为吃穿发愁,但却要天天面对书本,天天面对老师、同学与父母。我们有时也在偷想:真想飞出这童话般美丽缺少变化的世界,到那一端去体验……终于,假期来了。就让我们把这个假期变得与众不同吧。打起行囊,带上我们年轻、渴望挑战的心,走进自然,走进麦田,走进那些同我们年龄相仿却生活在我们的童话世界以外的伙伴与家庭。尝试书本以外的辛苦,学会没有父母在身边时如何照顾自己;学会这里的伙伴怎样照顾自己的父母;经历吃水不忘打井人的“幸福生活”;懂得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我们发现,艰苦朴素与勤俭节约离我们并不遥远。今天,我们自己在家,趁父母不备,当一次家庭小主人,给劳累的父母一个惊喜吧。窗户上的玻璃,屋里的地板,茶几上的零零碎碎,该洗的衣服,都是我们征服和自我表现的对象。不要说累,不要说没必要,当你完成这一切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了不起。窗户因你而明亮,茶几因你而整洁,衣服因你而干净清爽,整个房间因你的劳动而美丽!嘿,劳动最光荣!
★我缺点,我改正
人无完人,何况还未成人的我们,但我们要有勇气面对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改进自己。真心接受别人对自己提出的意见,把抵触的情绪抛在一边。最好为自己买一个漂亮的记事本,在第一页送给自己一句话。然后,就让我们主动的“数落数落”自己吧,把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一一写下来。也许我们会觉得这很疯狂,很不合情理。但你是否还记得尼采的一句话呢?他说,我没有疯!因为,当你在写每一个与自己有关的文字的同时,你的心也在随笔尖颤动。然后,让我们在记事本的最后一页同样的送给自己一句话。从倒数第二页开始,对应前面的不足把已改正的缺点写下来,看一看哪些缺点可以删除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贵在坚持。当一本写完时,缺点为负,改进为正,衡量一下自己近期的表现如何吧。不管结果是否令你满意,你都会觉得这是自我成长过程中的自检,受益匪浅!
★我服务,我光荣
找上自己的伙伴,成立属于自己的志愿者小分队。就在这个明朗的夏日,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修剪我们年轻、充满激情的心灵,体验团队合作的巨大力量,感受互帮互助的温馨甜蜜,学会与我们的队友达成共识。我们可以去孤儿院,帮助那些需要关怀和爱的孩子,这时的我们便是“阳光”;我们可以去敬老院,给年迈的老人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趣闻,给他们带去欢乐,这时的我们便是“开心果”;我们还可以去聋哑学校,感受那里的肢体语言,学着体验他们的生活与世界,这时我们便成为了一名与众不同的、体会人生真谛的学生……完善自己,帮助他人。当我们能够发自内心地与某人进行交流,当我们能勇敢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当我们发现自己可以给予别人力量和爱的时候,我们便学会了以自我为荣!
★我最棒,我能行
我们上学,无论是坐公共汽车、骑车还是步行,都会选择最方便快捷的途径。何不换一换思路,尝试用其他的方式到达目的地呢?沿途的风景变了,所熟悉的环境变了,但我们要到达目的地的愿望没有因此而改变,这种不因外界环境而转移自我意志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延伸到做其他事情,不要因为小小的挫折和环境的变化就轻易地打退堂鼓。信念一旦坚定,信心就应立马跟进,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最棒,我能行!!
★编后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念的匮乏自然与家庭、学校、社会的环境密不可分;而家庭则是未成年人扬帆起航的起锚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子不教,父之过,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责无旁贷,我们期待每一个家庭都是可供孩子栖息的温馨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