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 :社会语言学刊文计量分析
李树军1杨城1,2
(1.辽宁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2.辽宁大学 文科综合实验中心,辽宁 沈阳 110136)
摘 要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其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的研究视角对于语言问题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对其多年来的发展进行梳理和展望也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社会语言学研究重地同时也是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的《语言文字应用》,是进行社会语言学刊文计量统计分析的极佳选择。通过对刊文的计量分析,掌握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热点内容、核心作者、发文机构、基金资助等情况,从而进一步总结中国社会语言学发展的脉络。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展开有理有据的设想和建议,展望中国社会语言学发展未来。这对促进中国语言学学科发展,丰富学科内涵,早日建设成为一级学科甚至学科群等方面都具有可观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社会语言学;文献计量;《语言文字应用》
一 、研究缘由和研究意义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多方面关系的学科,可以从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诸多社会科学的角度考察语言现象。社会语言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兴起于西方,1964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召开了第一次社会语言学会议,并出版《国际社会语言学杂志》和《社会中的语言》,标志着社会语言学的诞生。中国传统语言学中已经带有具备社会语言学性质的研究,如《说文解字》《方言》和历朝历代的地方志、民谣集、方言学著作等。但是,中国真正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还是在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社会语言学理论大量传入我国后才开始的。赵蓉晖在2004年时称“社会语言学理论传入中国已有20多年的时间”[1]。由此可见,我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至少已经进行了40年。一本学科杂志的出现标志着该学科的正式建立,依此学界普遍的观点,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则要从2003年《中国社会语言学》杂志的问世开始算起,迄今只有15年的时间。所以说,中国社会语言学是一块大有可为的语言学沃土,其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最新和最具价值的研究成果必然在中国语言学的核心期刊上得到很好的呈现。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即CSSCI)最具有学术影响力,在该索引中共收录13家中国语言学的来源期刊,分别是:《当代修辞学》《语言研究》《当代语言学》《方言》《古汉语研究》《汉语学报》《民族语文》《世界汉语教学》《语文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科学》《语言文字应用》《中国语文》(按音序排列)。
在上述13家核心期刊中,自创刊至今,设置有涉及社会语言学相关栏目的共3家期刊。第一是《当代语言学》,设有“语言、社会及意识形态研究”栏目,仅收录2篇文章。这2篇文章谈论的都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语言的关系。第二是《当代修辞学》,设有“社会语言生活”栏目,共收录12篇文章。这12篇文章涉及媒体语言、军政语言、性别语言、职业语言等社会语言学的多个方面,但是这个栏目仅仅存在了2008年和2009年两年,此后便不再设立,无法进行相关的历时研究。第三是《语言文字应用》,设有“社会语言学”专栏。该期刊是唯一自2007年初始设置“社会语言学”专栏以来,没有间断过社会语言学相关研究论文的刊发和介绍的期刊,截至2018年第1期,该栏目共计收录社会语言学论文85篇。另外,从人文精神层面来说,《语言文字应用》“从艰难创刊、坚韧维持到平稳发展,充分表现出坚毅的精神和坚定的步伐”[2]。有鉴于此,本文对2007-2018年间《语言文字应用》期刊“社会语言学”栏目下的所有刊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与研究,对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回顾,更期对中国社会语言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二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文献计量分析的对象具体指的是《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2期至2018年第1期“社会语言学”栏目下的85篇刊文。之所以选择《语言文字应用》作为文献来源,是因为仅有该期刊设有“社会语言学”栏目,还因为《语言文字应用》的主办单位——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是中国社会语言学多届全国学术研讨会的主办方,并设立有社会语言学研究室,这是我国第一个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机构,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学科建设,《语言文字应用》的“社会语言学”专栏也正是在这种良好的学术氛围下成长发展起来的。并且,《语言文字应用》是汉语语言文字学学术性刊物,主要宣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政策,该刊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在2001年,该刊以“双效”身份进入 “中国期刊方阵”。《语言文字应用》是汉语语言文字研究的核心高水平刊物。
综上,《语言文字应用》是研究社会语言学的“重镇”,在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占据着极高的地位,其有关社会语言学的刊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且“社会语言学”栏目自设立以来每年从未间断,可以对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进行相关的历时和共时研究。另外,文献量适中,非常有利于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进行穷尽式的归纳总结。这样能够更充分地占有资料,对我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翔实地描写。
(二)研究方法
1.语料库分析法
将《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2期至2018年第1期“社会语言学”栏目下的85篇刊文进行穷尽式搜集,形成封闭性的语料库。并且针对发文年份、内容、作者等分门别类录入到EXCEL表格,方便后期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的统计工作。
患者病情观察除常规外,我们要求医生在患者手术下来时用记号笔在头部敷料上画上手术切口的走向以提醒不能受压。医生换药时,责任护士必须查看伤口,并记录于特护记录单上。
3.文献计量法
步骤2,延迟缓冲器的下界确定后,我们重新进行采样.对于每一次采样,最小化需要的延迟缓冲器的数量,并且使它们的调整值向中心值逼近.这一步,因为下限已经确定,取调整值的均值就可以反映出调整值的趋势.因此,压缩调整值以接近其均值的方法可以缩小延迟缓冲器的面积损耗.最后,延迟缓冲器的面积由最小和最大调整值决定.
“啊,再有机会?这是诀别之语啊!琼儿要告诉羽弟:琼儿要与他生死与共。”最后一句是萧琼喊出来的。她含泪冲出了书屋。“琼儿不可以!”萧夫人追出书屋,可萧琼不顾母亲阻拦去马厩牵马也不备鞍就驭马冲出了萧家大院。
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和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网站,线上和线下多种渠道搜集有关对语言学核心期刊特别是其社会语言学方向的文献计量研究,在了解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现状的同时,更侧重基于语言学核心期刊特别是《语言文字应用》的研究。从而掌握当前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基础,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得出更为充分、全新和客观的结论。
在语言学研究过程中,采用跨学科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已成为推动中国语言学研究现代化的大趋势。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对《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社会语言学85篇刊文进行计量分析,主要从刊文的内容分布、作者、作者所在机构及地区分布、基金资助情况几个方面进行测定,数据结果统一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以此数据为基础,对论文的内容分布和评价进行定量与定性的阐述。
1.论文作者合著度(列表3)
将语料库中所选取的85篇刊文作为样本,依据内容进行数据归类梳理,形成几个模块,继而在定量的基础上定性地对各个模块中的论文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对各个模块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掌握目前相关的研究历史和研究动态,从而最终为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展望提供翔实的依据。
三 、对中国社会语言学发展的回顾
笔者对自建语料库中《语言文字应用》所刊发的85篇社会语言学论文进行文献计量研究,分别从论文研究内容分布、论文作者、作者所在机构及地区分布、基金资助情况四个方面分析。根据内容分布的统计数据,对该刊社会语言学不同的关注点详细地解析,以期对《语言文字应用》社会语言学刊文特色进行归纳梳理和总结概括,对中国社会语言学十数年来的发展历程展开回顾。
(一)内容分布计量分析
1.研究内容统计(列表1)
表 1刊文研究内容统计表
1.在风险预测的工作中存在没有规律、有序开展的问题。风险预测和评估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基础工作,开展有效的风险预测和评估有利于设计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公立医院作为国家行政单位被要求必须每年至少做一次风险预测和评估的工作,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大多数的公立医院都未能开展定期、有效的风险预测和评估的工作。大多数公立医院对风险预测和评估认识不足,不利于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工作同时降低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工作效率和效能。
(2)针对不同地域语言的研究。由表1可知,《语言文字应用》的社会语言学栏目刊发该类研究内容的共20篇文章,占所有社会语言学刊文的近1/4。该类研究涉及的地域主要有:新疆、山西、安徽、江苏、上海、湖北、湖南、四川、福建、江西、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台湾。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在地域语言研究中,对南方地域的语言研究占据绝对优势,涉及北方的语言研究仅有新疆和山西两地。这种分布的不均衡有着特殊原因,南方方言复杂程度较高,一直以来都是语言研究的重中之重。在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下,对南方方言进行研究,更容易得到崭新的学术发现。山西的晋方言保留了较多古汉语的成分,独具特色,对其进行社会语言的历时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意义。而新疆作为我国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典范代表,社会背景的多样化使得对其进行社会语言研究有了翔实的依据。
近日,由水利部综合事业局、中国水利学会、湖南省水利厅、长沙市人民政府、湖南广播电视台、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2中国国际水利机械及施工装备展览会(简称水工展)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水利行业首个专业机械展会,水工展吸引了近200家水利机械及施工装备展商参展,近万名专业观众观摩展会。
(3)针对不同领域语言的研究。由表1可以得知,《语言文字应用》的社会语言学栏目刊发该类研究内容的共8篇文章,占所有社会语言学刊文的近1/10。该类研究涉及的领域主要有:家庭、媒体、军事、市场、教育、会议等。家庭语言从代际差异角度进行研究,媒体语言从主流媒体使用流行语的特性进行分析,军事语言从言语社区和概念整合的模式进行研究,市场语言从国内农贸市场和跨国公司两个对象进行研究,教育语言主要针对的是普通话的普及情况调查,而会议语言是从国际学术会议的工作语言使用和规范方面进行阐述的。
(4)对新背景下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由表1可以得知,《语言文字应用》的社会语言学栏目刊发该类研究内容的论文共8篇,占所有社会语言学刊文的近1/10。这8篇文章都是立足于新的社会背景,分别从八个不同的角度入手,或者讨论新社会背景下社会语言学遇到的问题,或者引介新的社会语言学流派。例如,文字字母化潮流下汉语拼音方案的去留问题;全球化背景和语言舆情背景下的国民语言能力问题;“互联网+”和“一带一路”新形势下的语言规划问题;新兴起的语言经济学和全球化社会语言学;对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语言学发展趋势的综述。
由于内层变化较慢,教师信念建构是一种长期的意识变化[4],教师职业发展必然体现出长期逐渐进步的过程[5-6]。不从历时角度进行过程研究很难揭示教师职业发展的规律,而当前相关研究缺少历时研究[7],因此,开展历时研究,探讨外语教师信念建构过程及其对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非常必要。
改进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数控机床热误差预测。针对数控机床误差的复杂性和耦合性,采用提升小波方法分解数控机床热误差数据,达到去噪的目的。在使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之后,针对出现较大误差点的现象,增加误差预测环节,有效修正预测结果,提高预测结果的稳定性。
(5)对新词与语言规范的研究。由表1可以得知,《语言文字应用》的社会语言学栏目刊发该类研究内容的论文共4篇,占所有社会语言学刊文的比例较低,不足5%。这4篇文章分别讨论了社会语言使用过程中,异形词的使用规范、丽水地名的读音规范、网络媒体语言学下的笑声拟声词的使用规范状况和文化语言学视角下“晒”族新词的使用心理。
2.文献资料法
(6)对称谓语的研究。由表1可以得知,《语言文字应用》的社会语言学栏目刊发该类研究内容的论文共3篇,占所有社会语言学刊文的比例最低,不足4%。这3篇文章分别涉及亲属称谓语、称谓语缺位和“老外”这一具体的称谓语的使用问题。亲属称谓语从称谓语的概念结构入手,从亲属称谓及非亲属称谓和辈分两个层级对比分析。称谓语缺位提出了“师丈”这一借贷性称谓语以弥补现在的称谓语缺位问题。“老外”称谓语使用是基于中国人和外国人各自不同的心理动机进行考察,最终文章认为“老外”这个称呼是具有贬义性色彩的,应当尽量避免在社会中使用。周庆生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有望进入该学科前沿的课题大概有:普通话的地方变体、汉语的民族变体、语言与国家认同、方言与地方认同、民族语言与民族认同、英汉双语使用、语言生活状况、多语服务等”[3]。
2.高被引刊文关键词统计(列表2)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厮杀”,艾热在《中国新说唱》舞台上逆风翻盘,冠军争霸之夜一路八杀,成功拿下属于冠军的金戒指和金话筒。面对走红,他表示:“《星球坠落》播出后,我在大街上会被人认出来合影。那时候我开始意识到我的生活不一样了,以后要低调一些,少去人多的地方。而且我不想让我的作品被遗忘,希望十年后有人听到还会被惊艳到。”
表 2刊文被引频次前十位刊文关键词统计表
刊文的被引频次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出该文章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应用广泛度,也可以直接反映受众的偏好,更能侧面反映刊物的学术影响力。因此,本课题选取了被引频次居于前十位的论文,对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的穷尽式统计。由表2可以得出,被引频次较高的论文主要关注的方面有: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方法应用、新词新语的研究、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语言问题研究、汉语社会称呼语研究、青少年语言的使用和研究。这代表着该刊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关注点,也是社会语言学的重点研究领域,论文被引频次普遍较高,证明《语言文字应用》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二)作者分布计量分析
4.归纳分析法
表 3刊文合著度情况统计表
由表3可以看出,《语言文字应用》社会语言学栏目下所刊发的85篇研究性论文,独著的占57.65%,合著的占42.3%。在合著的论文中,最多的是两位作者的文章,占到了绝大部分,三位作者的文章仅有3篇,四位作者的仅有1篇。另外,以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项目组的名义发文1篇,作者也由四位组成,分别是郭龙生、李卫红、姚喜双、魏晖。据此可知,总体来看,刊文合著度较高。这一特点与之前相关学者得出的结论不同,比如鹿琼瑶在对《语文研究》的论文分析中得出结论:核心期刊论文合著度低,“一直是语言学学科各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4],“不需要较大的人力、较大的劳动规模,不需多人良好的科研合作就能取得进展”[4]。从本课题社会语言学的这一研究领域来说,这个结论明显偏颇,社会语言学本身就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性应用学科,不同知识背景的科研工作者一起合作也正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必然趋势。语言学自身处于文理交叉的十字路口,已经远不是单纯的人文学科,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也需要消耗相当大的人力物力等,而跨学科背景的人才或者团队通过合作共赢更能取得突出的成果。
一是水位控制,鱼苗下塘时水位可以控制在50~70cm,而后在养殖过程中再逐渐加水,最后保持水位1.5m左右。前期水位较低,一方面,可以保证水温快速上升,促进鱼苗生长。另一方面,通过逐渐加水,保持水体合适的肥度,控制水体透明度35~40cm,防止因水质过肥,浮游植物过多,光合作用强烈,池水含氧过饱和,发生气泡病造成鱼苗大量死亡。
2.核心作者群
在《语言文字应用》社会语言学栏目论文第一作者中,有47位作者只刊发过1篇文章(参见表4),占文章总数比例达55.3%左右。根据文献计量学的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的计算公式为所统计年限中最高发文量那位作者的发文篇数的平方根的0.749倍,普赖斯称之为M值,通过计算,本次研究对象的M值取整后为2,即发文2篇及以上的作者为本次研究的核心作者群。本次研究对象的核心作者群共有15位,占所有103位作者的14.56%,发文量共39篇,占所有文章量的45.88%。这15位核心作者分别是:俞玮奇、付义荣、王立、邬美丽、武小军、朱学佳、伏干、郭骏、劲松、李金凤、刘玉屏、毛力群、佟秋妹、张斌华、张积家(按音序排列)。这意味着这些作者是该刊的中坚作者群,长期关注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研究,并为《语言文字应用》撰稿。而一半以上的只刊发过一篇文章的作者群体则说明该刊物刊文选择具有广泛性,除了核心作者群体以外,也向其他更多的作者抛出了“橄榄枝”。这说明《语言文字应用》作为中国语言学类的核心期刊,在选择刊文方面并没有固定为几位业界著名学者,而是更为广泛地刊发优秀作者的成果。
(1)针对不同群体语言的研究。由表1可以得知,《语言文字应用》的社会语言学栏目刊发该类研究内容的论文共42篇,约占所有社会语言学刊文的半数。该类研究涉及的群体主要有:农民工、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城市移民、留学生、教师等。对农民工和进城务工人员使用语言的多维角度研究占据了较大比例,涉及北京、浙江、安徽、广东多个直辖市和省份,主要针对他们使用语言的状况、认同和态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还对他们子女的语言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而对其他儿童和学生使用语言的研究则是侧重关注随着年龄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逐渐升高,其使用语言状况发生变化的情况。对流动人口、城市移民、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语言使用状况多是立足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引发出来语言使用问题,进而对其关注和探索。进行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契合《语言文字应用》刊名,符合办刊宗旨,而教师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情况研究是该刊一直关注的重点。留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研究是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新课题。最后,海外华人社团的大华语非常贴合当今全球大华语的社会潮流,是社会语言学开辟的又一方研究领域。
表 4第一作者发文统计表
(三)作者所属机构、地区计量分析(列表5)
由表5可以看出,首先是在核心作者中,没有两位属于同一机构,而通过统计所有作者的机构,发现超过95%的机构都属于国内外的高校,仅有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一个研究所发文量为4篇。这也直接说明了高校是该刊社会语言学刊文的主要来源,这些高校多数不属于“211”“985”或者“双一流”高校,证明该刊选择刊文没有高校歧视,更看重文章质量。另外,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作为《语言文字应用》的主办单位,也对该栏目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发文量占比较少,侧面说明该单位对本单位的发文的有力管控,不“以亲而论文”。其次,地区分布上以江苏、北京、浙江、广东、湖北略占优势,其余省份则比较分散,甚至没有核心作者。这个趋势在表6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由表6可以看出,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共有15个省份在《语言文字应用》的社会语言学栏目发文,其中以北京、浙江、上海、广东等经济、人文较为发达地区为主。而与此相反,还有19个省份没有作者在该栏目发文。以上结果表明,该刊社会语言学刊文选择地区较为分散,没有明显的系统性和规律性,采编选择没有固定偏好对于作者投稿来说更为公平。但同时有19个省份的作者未曾刊文也说明该刊地区刊文选择面比较狭窄,西部地区仅有新疆和云南两个省份各有一篇刊文,与经济较发达地区刊文量相对较多的情况形成明显对比,尚未形成全国范围的系统性,将刊文眼光更多地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更有利于形成全国范围乃至全球范围内社会语言学刊文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表 5核心作者所属机构 、地区统计表
表 6作者所属地区发文统计表
(四)基金资助计量分析 (列表7)
由表7可以发现,刊文受基金资助的比例达70.59%,涵盖国家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47%、省部级(教育部基金项目、各省市基金项目)47.06%、厅局级(各省市教育厅基金项目)4.71%、院校级(高校科研基金项目)2.35%。总体来说,受到基金资助的刊文占比较大,基金资助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涉及的基金资助覆盖面较广,但以省部级为主,国家级次之,只有个别几篇文章属于厅局级和院校级资助。基金资助的论文绝大多数都是该项目结项论文中水平较高的那部分,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刊文的质量水平。这表明,该刊社会语言学栏目的刊文大部分的学术水平都较高,代表着该领域最新的研究导向和研究成果,带有基金资助的文章也更容易得到该刊的认可。
表 7论文基金项目情况统计表
四 、对中国社会语言学未来的思考与展望
(一)弥补理论研究
社会语言学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中国社会语言学完善的学科体系仍未形成。本次课题大多数刊文研究的都是利用西方的社会语言学理论来研究汉语问题,缺乏本土语言理论的指导,在利用西方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同时也比较分散、不成体系。所研究的选题虽然比较开阔,但没有系统性也没有承继性。“我国有丰富的语言宝库,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语言学表现在高度重视自己的语言发展变异”[5],所以中国社会语言学要发展,不仅要引介西方社会语言学理论,还要学习西方社会语言学理论体系,进而形成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创造既有理论创新、又有应用研究的新局面,完成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从点到面,从分散到系统的理论建设。
(二)更新研究方法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还限于调查问卷、田野调查、数据统计等基础方法,甚少向更广阔、精密的数理方向求方法谋发展。这就导致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定量和定性分析不均衡,论述问题多为就现实问题进行描写性的研究,还没有上升到推理统计的层次。所以,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应该更符合其本身的跨学科性质,引用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如数理统计、文献计量、数学建模等。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思维视角,在更大程度上可能发现语言新的奥秘,才能促进中国社会语言学的不断革新。
(三)缩小地域差异
研究中已经发现,中国社会语言学存在南北方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差异。这不仅由于社会、历史和语言本身的差异,还有学术传统、地区支持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南方广大方言区的语言有其独特的研究优势,这并不意味着北方方言的语言没有研究价值。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做得风生水起,也并不意味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语言学没有研究的必要。恰恰是这些尚未形成规模研究的地区的社会语言学更有研究空间,它们共同构成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整体。所以,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应该适当地向这些地区倾斜,包括各类优惠政策和地区鼓励支持,逐步形成学术研究的传统。
(四)扩展研究领域
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多考虑当时社会大环境,考虑当时的热点话题,但较为缺乏长远研究、体系研究和社会语言学对策性应用研究。以农民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语言、儿童学生语言、某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语言发展为主题的研究占据了绝大比例,而语言政策、语言规划等应用研究相对较少。所以,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前进离不开学科自身的更新,拓展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也是必须面对的课题。不能因循守旧,陈陈相因而缺乏创新。将研究眼光更多地投向新兴领域,发现有长远研究、可持续研究价值的课题。
方案的被引用次数和方案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再现了第一阶段实验中的指数规律,而不是更为普遍的幂律,关于这种现象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设计师选择引用对象的决策模式并非根据该方案的被引用次数,即“富者更富”的幂律分布成因并不是唯一的或主要的因素。设计方案的得分情况也是一种重要的决策依据,如图7所示,有可能幂律只是一种间接规律。
(五)培养核心人才
从所有刊文作者和核心作者及他们所在的研究机构,明显可以掌握到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学术圈子,学术人才较为分散,没有集中形成学术传承。核心作者数量多,但是社会语言学的学术大家比例低。所以,中国社会语言学学会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也一直在努力将社会语言学的学术会议开到更广阔的地方,积极推进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与各大高校、研究机构共同培养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人才,以期形成更为坚实的社会语言学人才队伍,进一步为中国社会语言学培养高素质人才。
(六)加大投入力度
语言学研究不再是“扶手椅”式的纯人文学科,其广泛的链接性和普适性促使其与我国的13个学科门类都可以产生学术效应,田野语言学、实验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的出现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而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也要建设相应的实验室和基础设备,需要较大投入,解决目前设备不足、基金资助不足等问题,使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能够站在高起点,利用最新设备和技术手段开展研究,让更多学者尤其是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地域的学者走到一起,共同开展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以上观点,仅就荦荦大端而言,若究其细处,则必将有更为广阔的学术空间。对中国社会语言学进行计量研究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而真正深入社会语言学的其他问题更是任重道远,需要语言学界的各位前辈、同仁和后来者不懈地探索、攻关。那么,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将迎来一次又一次不断的繁荣。
参考文献 :
[1]赵蓉晖.中国社会语言学发展的若干特点[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 (2).
[2]陈章太.坚定前行走向辉煌——《语言文字应用》创刊20周年感言[J].语言文字应用,2012(2).
[3]周庆生.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述略[J].语言文字应用,2010 (4).
[4]鹿琼瑶.《语文研究》语言学论文刊文研究(1980-2014)[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6.
[5]陈建民,陈章太.从我国语言实际出发研究社会语言学[J].语文建设,1988(4).
中图分类号 :H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600(2019)04-0103-06
收稿日期 :2018-11-21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清代古文经学理论下的《诗经》学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8YJA751018)。
作者简介 :
李树军(1974—),男,山东济南人, 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学、修辞学和中国古代诗学研究;
杨城(1993—),男,山东烟台人, 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计量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郭德民】
标签:社会语言学论文; 文献计量论文; 《语言文字应用》论文; 辽宁大学文学院论文; 辽宁大学文科综合实验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