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精神病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 探究小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精神科开放病区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近年来来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作为试验研究样本,梳理分析病例资料,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100例纳入试验研究序列,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小组心理护理干预,试验前及试验6周后分别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化评价两组受试个体的焦虑、抑郁情况,同时借助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对患者的健康知晓率进行评分。结果 试验前,HAMA与HAMD评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6周后,在HAMA、HAMD评分方面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在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得分方面,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小组心理护理在缓解精神焦虑抑郁方面效果显著,同时可明显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组心理护理;精神科开放病区;抑郁症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of group psychotherap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in the open ward of psychiatry department.Method:choose to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in recent years as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ample,carding analysis of case data,select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est experimental study 100 cases included in the sequence,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50 cases,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care,observation group group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experiment before and after 6 weeks respectively by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and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two groups o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individual anxiety,depression,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help of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evaluation,the patient's health awareness rate.Results:before the test,the HAMA and HAMD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P > 0.05),and 6 weeks after intervention,in terms of HAMA and HAMD scores between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In terms of the awareness rate score of health knowledge,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P<0.05),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group psychological nursing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alleviating men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and can improve patients' awareness of health knowledge.
[Key words] group psychological care;Psychiatric open ward;depression
抑郁症属于精神类疾病范畴,患者多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心境低落,目前临床上尚未对该病的发病机理形成统一认识,有研究资料指出,抑郁症广泛存在于人群当中,多数患者的病态状况不明显,有数据统计表明,大概1/7的人在一生之中至少会爆发一次精神抑郁[1]。该病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人际交往、社会活动构成了较大障碍。在临床治疗中,多以施药治疗为主,但单一的用药治疗难以发挥出理想的效果,患者出院后往往病情复发,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小组心理护理的工作机制在于归纳出心理特征相似的病例,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以小组形式进行心理护理,该种护理方法的显著优势在于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交流沟通,从而增强组员间的相互信任,得到相互理解和帮助,对于治疗能够起到积极的效果[2]。本次研究密切联系抑郁症疾病的病发特征,建立小组心理护理试验研究模型,通过激发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互动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以期证实小组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治疗中显著作用,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践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来院接受治疗的抑郁患者作为试验研究样本,梳理分析病例资料,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100例纳入试验研究序列,排除脑器质性病变的病例,所有受试个体均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临床确诊为精神抑郁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50例,入组试验前均征得受试个体的许可。基线资料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基线资料组间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在采用抗抑郁药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疾病健康宣教,进行常规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组心理护理,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1)成立心理护理小组,给患者搭建一个便捷的交流沟通平台,护士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升护理服务意识,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及情绪波动情况,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若发现患者依从性、自护能力差,应及时针对上述护理诊断提供护理服务,积极引导患者对自身病情进行全面认识,向患者宣贯治疗抑郁症的基本知识,提高患者疾病认知能力,询问患者的主要需求,重视患者主诉。(2)结合以往典型的病情恶化或复发的案例,对患者讲解小组心理护理的积极意义,使患者充分意识到抑郁症病情反复的实际情况,提高其依从性,约束自己提升日常用药的准时性,消除患者对药物引起毒副作用的认识,引导其理性看待药物副反应,坚定患者长期服药的信心。(3)集中小组成员进行基础知识的宣教,并引导成员间互动合作,通过角色扮演缓解患者紧张心理,活跃小组氛围;对于反应异常的患者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救助,心理治疗主要通过向患者讲解疾病的诱发因素及发病机理,降低患者由于对病情缺乏基本认知而导致的过度恐慌,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引导患者制定科学、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必要时对患者的睡眠进行一定的控制,鼓励患者参与娱乐活动。(4)引导患者家属参与到治疗过程中,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的治疗环境,使患者家属成为小组中的一员,并告知家属抑郁症的基本特征,使之知晓疾病防控的基本知识,以利于协助护理人员完成基本的护理要求。
1.3 评价方法
采用HAMA和HAMD量表对受试个体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量化评估,HAMA量表中涉及到14项评估项目,而HAMD量表中涉及到17项评估项目,两个量表中的项目评分均为0~4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严重。采用自行编制的教育效果评价量表对受试个体的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量化评估,在本量表的编制过程中充分结合了抑郁症患者教育的基本特点,增加了该量表的实用性;该量表主要含有11个维度,根据患者对教育内容的知晓多少,由多到少依次评为5分、4分、3分、2分、1分,5分表示全部知晓,1分表示全部不知晓。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c2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2.1焦虑和抑郁情况的组间比较
在试验前,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焦虑、抑郁情况的组间对比
3 讨论
抑郁症及焦虑症的诱发因素较多,通常与年龄、环境及遗传等因素有着一定联系,直接表现为人体脑神经元的器质性受损,导致人体大脑皮质等脑组织损伤而引发抑郁症或焦虑症[3]。该病在临床上属于精神类疾病的范畴,患者多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心境低落,目前临床上尚未对该病的发病机理形成统一的认识,有研究资料指出,抑郁症广泛存在于人群当中,多数患者的病态状况不明显;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持续性心境低落、焦虑、恐慌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4]。
单纯采用药物疗法对精神抑郁、焦虑患者进行治疗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借助心理治疗可激发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促使患者对病症的认知,缓解内心负担,提高其依从性,约束自己提升日常用药的准时性,消除患者对药物引起毒副作用的认识,引导其理性看待药物副反应,坚定患者长期服药的信心。抑郁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破坏性极大的精神障碍症,严重影响着人体的生命质量情况。有资料显示,患者家属对于精神抑郁病症的用药、护理等基础知识的知晓率越高,越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从性,患者病情转归效果越明显[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前,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表征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情况的11项观察指标方面,除“抑郁发病基本知识”、“ 抑郁药物名称”、“用药副作用及应对”三项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外,其他指标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结果指示,小组心理护理方法对于抑郁症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小组心理护理在缓解精神焦虑抑郁方面效果显著,同时可明显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卢微,谭扬亚,刘彦茹,何瑞.小组心理护理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06):1055-1058.
[2]陈欣.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小组心理护理应用效果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08):113-115.
[3]徐叶萍,穆梅赞.小组心理护理在精神科开放病区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8):202-204.
[4]朱玉星.小组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作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8,34(03):102-104.
[5]李彦,廖波,熊梨花,卢迪冰.心理护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8):72-74.
论文作者:宋淑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患者论文; 抑郁症论文; 心理论文; 小组论文; 抑郁论文; 焦虑论文; 量表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