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青春,建立自己的人民--记着我的花农时光_华南农业大学论文

耕耘青春,建立自己的人民--记着我的花农时光_华南农业大学论文

耕耘青春,立己达人——记我的华农时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时论文,达人论文,青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起武汉的大学,大多数的人会想到武汉大学,想到武大的樱花烂漫。殊不知,华中农业大学(下文简称华农)也坐落于这所历史文化名城,也有美丽的樱花,甚至因为以农立校的关系,还有满山满园的花香、果香。当然最重要的是,这里还有一批质朴的老师带着可爱的同学在农业的道路上求索。

      下面,就让我为你讲讲我在华农遇到的故事吧。

      一汀烟雨杏花寒

      我敢打包票,假如这个时节来你来华农,你一定无法抗拒她的美。校园里满是各色花朵,红的、粉的、嫩黄的、浅白的,热热闹闹地挤满枝头,吵吵嚷嚷地告诉你春天来了。桃花很艳丽,迎春花很娇美,樱花很风雅羞怯,端庄的玉兰也静悄悄地开放了。一阵春风拂过,满园的暗香浮动。你只需在校园里慢慢地溜达一圈,连晚上的梦里都飘满了香甜。

      狮山,一栋白墙红瓦的三层小楼掩映在绿树红花之间,不熟悉的人很难发现它。然而正是这栋不起眼的小楼占据着全校最高的地势,俯瞰着整个校园,它是华农的起点,也是华农重点院系农科院的主楼。1898年,张之洞上书光绪帝,请求成立湖北农务学堂,后几经演变,终成如今的华中农学院。虽历经风雨,这栋小楼却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成为了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见证人之一。

      清晨,待旭日东升,可见三三两两的学子怀抱书本散入校园的各处。或坐在主楼前的阶梯上高声诵读,惊起屋顶的白鸽一飞冲天;或躲入桃林、亭中,默读课文;远处,学京剧的同学在吊嗓子,咿咿呀呀的腔调,婉转、清奇,听之享受;白发的老教授慢悠悠地在广场上打太极,阳光散落在鬓角,连时光都不禁放慢了脚步。

      绝知此事要躬行

      记得几年前有一款叫做“QQ农场”的游戏很火,很多人痴迷于种菜、偷菜不可自拔。等来到华农,见识到真正的农场时,我只想感慨一声:“拥有真的农场才是人生赢家啊!”

      没错,入了华农的门,学了农科类专业,怎会错过“种地课”?当然,官方美名曰:三田实习课,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华农人!

      第一次上三田实习课,老师便按照五人一组的标准将全班分好组,然后划分责任田给每个小组。课业的最终要求听起来很简单,自己耕种作物,最后递交收获打分。于是,五人一组开始同甘共苦耕耘“责任田”。你拿锄头我拿锹,将属于自己组别的一亩三分地收拾妥当:冬种油菜,夏插秧,秋收棉花……总之,一年四季地不能空,我们辛劳的汗水就这样一季接一季地挥洒,我们的青春也在这耕耘中充实。

      陆游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上三田实习课之前,我们没人想象得到要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居然这么难:根据土壤质地判断它的保水性,根据植株的状态判断虫害类型,连除个草都要考虑一下植物的科属种……用同学的话来说:“农民伯伯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们在劳作中便精通了我们大学四年所要学的知识!”

      虽然三田实习课总能让我们累得腰酸背痛,但这也是有着无数欢乐的一门课。春天油菜花开,漫山遍野金灿灿的一片,看得人心都软了下来;夏天各种果蔬成熟,红的、绿的、紫的,看起来分外喜人,摘一个自己种的有机番茄咬一口,真是甜到心坎里了;秋天就该吃自己种的玉米了,糯玉米、甜玉米堆满仓,吃不完的全部送人,很有几分人情味;冬天的话,当然是挖几个红薯出来烤,三田实习课的老师亲自给我们搭烤架,全班人围成一圈等红薯熟,热情高涨得连冬日的寒风都少了几分寒意。

      这便是我们华农学子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不是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味呢?

      一片冰心在玉壶

      如果说种地是我们农科生的大学主菜的话,那么社团生活则是必不可少的配菜了。和其他大学一样,华农的学生社团也是种类繁多,任君挑选。但其中最出名最有影响力的是爱心社团,他们为华农的支教传统提供了有力保障。

      每年四月,学校开始接受支教报名,这时便会有无数的社团成员、志愿者报名参加,筛选、培训,足足两个月后才能确定最终的人选。支教的地点一般选择比较偏选、条件比较差的地方。比如我和室友去的就是贵州山区,在没去之前,根本想不到还有如此艰苦的地方。

      在贵州的深山老林中,手机是没有信号的,我们对外的联系全都靠最原始的方法——人与人直接送信,但因出一次山不容易,我们与外界的联系基本是中断的。待在支教的地方,白天,我们要教学生读书写字、唱歌跳舞,由于当地的条件不好,学生所接受的教育都是时断时续的,往往上三年级了却连拼音也认不全;晚上,我们要共用一盏古老的煤油灯批改作业、备课,灯火如豆,又有近视的我们通常将双眼瞪得通红,倘若哪天来电了,大家便高声欢呼,可惜这样的日子不多。当然,开心的时候也不少,带着学生们一起爬山,挖土豆焖了吃,学生们一高兴了就开始唱歌,边唱边打拍子,清澈的歌声在山里回荡。

      在去贵州之前,根本不敢想自己可以在那样的环境中坚持整整两个月,更不会料到自己会在离开时大哭不止。后来和同学交流时,同学说:“支教是一件可以洗涤人心灵的事,可能正因为这样,支教才会一直前赴后继吧。”我深以为然,想着也许是因为支教与校训的后半句“立己达人”有关吧。我们对社会有所回报,才更能体现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心。

      原来只为遇见你

      在华农生活已经近三年,认识了很多很好的老师,他们时常透出的“傻气”让我心生温暖。

      教生物化学的教授是个笑眯眯的小老头,讲课有浓重的地方口音。他颇为自得地告诉我们他和毛主席是一个地方的人,他讲的话是地道的长沙话。但我们班同样长沙“出产”的同学却表示听不懂他在讲什么。后来这个消息传到了他的耳中,他有点委屈地辩解:“我从前长沙话说得很好的,后来,学校老逼我去学普通话,这才害我变成现在这样……”台下顿时笑声一片。但是我们都没有告诉他,其实他的口音听久了还挺习惯的,尤其是他的音色还挺萌萌哒的。

      教我们三田实习课的老师很年轻,才三十出头,整天像个大孩子似的陪我们闹。有次上课甚至拎来了两只老母鸡,说是送给我们吃。于是,那节课自然地变成了料理课,大家全都围着一口铁锅不肯走,谁知眼巴巴地等了一个上午,鸡还没炖熟,一口鸡汤也没喝上。老师知道后很惭愧,叫师母熬了鸡汤,然后把我们全班同学都叫到他家里去喝汤,几十平米的客厅被塞得满满当当。尽管有不少同学是蹲在门口吃的,但大家都觉得好开心,等到吃完饭纷纷把从自己“责任田”里摘的玉米、采的青菜堆到屋子里,冲师母打招呼:“师母,这是伙食费,打扰了啊!”

      这样的小事数不胜数,不管是每次出国都要给我们寄巧克力的班主任,还是与全班一起煮方便面吃的团支书。每每想起他们,便觉得我的大学很温暖,很庆幸在华农遇到了他们,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爱与感动。

      知识小链接:

      华中农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于1898年建校,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学校始终坚持“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发展成为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

标签:;  

耕耘青春,建立自己的人民--记着我的花农时光_华南农业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