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新兴阵地 发展先进文化——试论公民新闻兴起与网络文明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阵地论文,先进文化论文,试论论文,公民论文,文明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公民新闻兴起和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在这样的变革下如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和有效管理虚拟的网络空间,开展实实在在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才能占领网络这个新兴媒体阵地,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开创公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和网络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公民新闻兴起与互联网的发展
从2000年开始,公民新闻的概念传入了中国,从早期的“德拉吉报道”一类凤毛麟角的个体实践,发展到今天数以万计的“公民新闻”网站。公民新闻之所以勃然兴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个人传播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为公民提供和发布新闻给予了技术上的支持,使人们可以随时将自己在突发事件现场所获取的新闻事件传播出去。第二,受众主动参与新闻传播的需求日趋高涨。第三,网络传播是关键。许多超越传统媒体的新闻搜集、报导、分析方式也纷纷问世,网络论坛、博客、播客、微博等成为公民新闻日渐活跃的传播平台。
公民新闻作为一种非正规媒体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新闻主体的广泛性。公民新闻的报道主体是社会普通大众,他们关注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由于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从而成为突发事件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有机会获得第一手新闻资料。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第一个发布发生地震消息的,是一位网友在地震吧14时35分发出一篇题为“地震了”的帖子,距地震发生时间仅间隔6分钟,比最早的主流媒体快了近20分钟。二是新闻载体的技术性。公民新闻一兴起,就是以互联网、手机以及家用小型摄像机的使用为前提的,这使得公民新闻在传播上有着互动性、公开性、海量性和新闻内容传输的及时性等网络新闻特点。如在伦敦地铁站爆炸案发生的同时,就已经有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发布了用手机拍摄下来的画面。三是新闻内容的公共性。一般博客所涉及的情感性内容大都具有个人性质,而公民新闻的公共性大多表现为对公共领域事件的关心,并把这种关心上升到一种公民所具备的特有素质。如2007年的公民新闻“历史上最牛的钉子户”、2009年上海的“钓鱼执法”等,使普通公众有了更广阔的传播平台和公开表达的机会,他们的民主参与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无形的动力。
由此可见,公民新闻的兴起为互联网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互联网络的发展又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丰富多彩、方便快捷的服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公民新闻兴起和互联网的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有何影响
第一、公民新闻兴起和互联网的发展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新的机遇。
一是网络受众多,影响大。在我国现有4亿网民中,80%以上网民主要依靠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网络已经成为公民接收和传递信息、学习获取知识、交流传播思想的重要场所。
二是网络互动好,传播快。网络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信息单向传输的模式,为大众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献计献策提供了便利,为广大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新途径。例如,中国文明网开展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评选”和“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等,就吸引了上千万人的参与。另外,网络扩散力强,社会动员能力大,为组织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提供了新方式。信息一旦上网便可在瞬间传遍各个角落。2006年9月,华龙网、重庆热线等举办“网上募捐大行动——帮助重庆灾区共渡难关”活动,全国各地及海外网民点击率达2000多万次,捐赠钱物折合约340万元。
三是网络形式新,功能全。特别是网络动漫、网络游戏,适应了现代人快节奏、高效率、图解化的阅读习惯,融入了电影、音乐、漫画等时尚元素,深受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例如,今年8月以来由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的“百位市长创建文明城市网上谈”活动,创新了市长与网民亲切交流的形式,扩大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影响,受到广大网民欢迎。
第二、公民新闻兴起和互联网的发展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新的挑战。
一是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环境复杂化。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网上鱼目混珠,错误思想、腐朽文化内容还比较多,网络色情、暴力、赌博、欺诈、迷信等问题屡禁不止,有悖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大量存在。有害信息严重侵蚀了人们心灵,败坏社会风气,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造成严重危害。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纷杂的网络空间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是增加了文化管理、净化文化环境的难度。近年来,网上信息传播已由传统的“编辑部发布”模式向“社会发布”模式转变,公民新闻人“唱主角”,重点网站的“中心地位”逐渐削弱,个人成为网上信息主体,网上信息源头呈几何级数增长,信息传播渠道呈网状扩散。这对传统的抓中心、抓重点的工作方式造成冲击,对清除网上有害信息,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带来很大困难。
三促使文明创建工作方法再创新。如果我们的网上宣传教育方法不新、内容不吸引人,网民就不会点击,工作成效就等于零。相反,现在一些不良信息大量运用网络各种新技术、新手段,渗透到广大网民中造成负面思想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改进工作方法,采取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占领网络阵地。
第三、如何利用公民新闻和网络传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公民新闻不是简单的一条新闻信息,网络空间也不是一个单纯的虚拟空间,它们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是社会关系、社会利益、社会角色的网上真实再现。可以说创建网络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网络时代的一个重要方面。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那么,我们该如何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呢?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着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我们要利用网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引领社会前进的新风尚。网络要逐步发挥引领社会思潮的主途径作用,既倡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又要有力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错误言论,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面引导和舆论强势,唱响主旋律。
2、要打造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开辟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充分尊重网络传播规律和网民习惯,运用先进技术手段不断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主流网站的访谈,直播等音视频形式,加强嘉宾访谈和网上直播,逐步形成网上舆论主导核心,通过“文化大讲坛”等形式,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不断提升网民的文明素养。加强与网民的互动交流,发挥网上舆论引导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用,引领网上精神文明建设。
3、要构建网民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网络正日益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在年轻一代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各重点新闻网站要积极关注网民新的需求,积极利用各种网络新技术,不断推出新的网络应用,不断推出网络文化新产品,培育新的业态,满足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要认真落实“文明上网、文明办网”自律公约,加大执法力度。广泛采纳网民建议,在引入社会监督机制的前提下,广泛开展网络道德评议,形成积极、向上、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为网民提供一个健康、清新的网络精神家园。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创网络文明建设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