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一生下来,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
一、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着孩子的性格
1.父母威望型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对孩子尊重又严格要求的父母属“威望型”:他们有威望,但不独断,也不过分放纵孩子,其行为有利于孩子积极的情绪发展。他们对孩子的尊重使得孩子养成了自尊自重的性格;而父母的严格要求又让孩子有足够的自制力。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往往品行端正,自持自制,受人尊重。
2.父母独断型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影响。许多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的缘故,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采取了独断的方式,忽视了孩子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的因素,对孩子要求严厉又在情感上排斥,他们是武断、粗暴的。在独断方式教养下的孩子,通常自卑,易激动,缺乏目标。
3.父母放纵型教养方式对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现实中常有这样的情形,当孩子因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而以各种方式胡闹,甚至躺倒在地撒野时,父母没有加以制止,反而无条件地满足他。所以在宽容、放纵型父母教养下的孩子性格一般表现为冲动、攻击型儿童,对成人反抗、不顺从,缺乏自控,专横,冲动。
二、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对孩子有重要影响
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形成单亲家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家庭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人格的发展之端。而当父母双方离异或夫妻双方只剩一方时,对孩子来说就意味失去了一方的庇护。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在心理上必将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对生活也失去勇气,对社会充满敌意。而且孩子比成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完全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裂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这类孩子由于这种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有些甚至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自卑自闭的特征。他们对别人的关心表现得极为冷淡,在挫折面前非常脆弱,稍有不顺心就容易冲动,对生活中的小小摩擦反应非常强烈,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极易产生极端行为。
三、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榜样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孩子真正的“启蒙教师”是自己的父母。教会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在孩子用询问的眼光注视世界、认识世界的时候,在他的眼中最常见到的是父母,父母总是最先被孩子无条件认定并且肯定,于是无意识的模仿对象就由此确定了。因此,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以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堂堂正正的人应该是一个正直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时惜时的人。那种贪婪、自私、斤斤计较、欺善怕恶、吹牛、违犯法纪、缺乏爱心的是最损害形象的,一旦印入孩子心中,不但难以磨灭,而且常是导致孩子自悲、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病态心理的原因之一。另外,还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认错,那种认为认错就意味着降低威信,于是强词夺理硬辩,甚至以打骂手段镇住孩子的做法是最愚蠢、最失诚信的,在孩子心里会刻下失望、伤心和轻视,甚至会是孩子的发展趋势。家庭成员还要爱好广泛, 知趣高雅, 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会使家庭气氛活跃,美满幸福。因此,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启蒙教师”。
四、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现在的父母大多忙于挣钱,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往往忽略了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些父母可能简单地认为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有最先进的学习工具就是对教育的投资。其实不然,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仅是一些物质的简单投入,而更多地包括对孩子心理的关爱和呵护。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骄自傲,这样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事。否则孩子就会片面地认识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遇事总感觉不顺心,不是嫉妒别人,就是烦恼、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所笼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乐。要培养孩子的自信,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自信的基本点是相信自己有力量完成某项任务,即使这项任务带有挑战性,自信心来源于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欣赏孩子,是每个父母对孩子都应该有的基本态度。最后,要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世界上,没有一条缀满鲜花的路铺在孩子面前,只待他去收获一个又一个的果子、去体会种种成功的欢乐,谁也躲不开那生活中必然会有的失败和挫折。
总之,家庭教育环境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主导因素,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因素。孩子的成长,不是只靠学校制度的约束、老师教学的管理来完成的,还有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习惯的养成、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性格形成等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来说, 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家庭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质,才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真正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论文作者:崔娜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孩子论文; 父母论文; 的人论文; 家庭论文; 自己的论文; 心理论文; 教养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