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形式主义,努力提高活动质量--兼论“家长志愿者”的活动_幼儿园论文

避免形式主义,努力提高活动质量--兼论“家长志愿者”的活动_幼儿园论文

避免流于形式,努力提高活动质量——谈“家长志愿者”活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流于形式论文,努力提高论文,志愿者论文,家长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长根据自己的特点、专长,自愿报名,走进幼儿园,和教师一起组织保教活动,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帮助,这就是目前很多幼儿园推出的一种新型的“家长志愿者”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避免活动流于形式,提高活动效益,笔者谈几点认识。

一、增强“家长志愿者”活动的计划性

首先,我们应对家长的工作性质、兴趣爱好、合作态度等多方面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幼儿园开展“家长志愿者”工作的前提。这项工作可采用问卷调查、家长访谈等形式进行。

新学期开始前,在制定保教工作计划时,我们就应充分考虑到家长、社区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将“家长志愿者”活动的开展纳入本园及各年级组、各班组的教育教学计划中去,纳入到家长工作计划中去,对本学期准备开展哪些“家长志愿者”活动有一个基本的思路。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召开热心班级工作的家长代表座谈会,请他们出谋划策,征求他们的意见并作修改,赢得家长的认同与支持。

在学期初的家长会上,教师要向家长公布本园及各年级组需邀请家长协助的活动主题及内容,对开展这些活动的意义作进一步说明,请家长视自己的能力及时间自由选择;报名参加。根据家长报名情况,初步确定各主题活动“家长志愿者”人选。与此同时,还需向家长说明,这一计划是根据教育纲要和以往我们对幼儿的了解而制定的,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作一些调整,可能会临时增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内容,届时,希望能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每个月的月底,教师要将下月“家长志愿者”活动计划公布于众,以便参加这些活动的“家长志愿者”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与教师共同协商好最适合来园的时间,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全力投入到活动中来,既不影响家长工作,又保证活动的开展。

二、凸显“家长志愿者”活动的教育性

“家长志愿者”走进幼儿园,用自己的优势来对孩子的发展施加影响,但他们毕竟不是幼儿教师,有的家长的教育意识也不是很强,对孩子的兴趣与特点不是很了解,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也不是很清楚。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增强”“家长志愿者”活动的教育性,使活动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在家长组织活动前,我们要清楚地了解家长准备给孩子讲什么或做什么,了解家长组织活动所必须的用品及用品的来源,帮助家长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把握好深浅尺度,请家长尽量利用孩子身边可见可摸的物品,考虑活动的组织形式,使幼儿能真正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得到发展。

三、重视“家长志愿者”活动的协作性

协作性是幼儿园开展“家长志愿者”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教师将“家长志愿者”请进幼儿园后,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放手,由某个家长志愿者唱独角戏,而应以家长为主角,自觉当好家长的“助手”,与家长保持默契。教师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让活动冷场和乱场。当家长使用的是幼儿不太容易理解的成人化语言时,教师做“翻译”将其转化为孩子能听懂的儿童语言;当孩子有问题想问家长而又表达不清时,教师要做孩子的“代言人”使家长明白孩子希望得到解答的问题;当家长所要表述的重点孩子印象不深时,教师要做“复读机”,将其以形象化的语言再表述一遍,使孩子加深印象……总之,要使这种共育活动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必须以饱满的热情与激情,全身心地配合、协助家长。

有时,我们开展的“家长志愿者”活动并非仅仅是一个家长唱主角,而需要多个家长的参与,甚至还需要家长与幼儿的配合。活动前,教师应该召集家长志愿者们讨论确定每个人在活动中的分工,使大家明确自己的职责,增强教育意识和协作意识。这样,才能使“家长志愿者”活动活而不乱,井然有序,富有成效。

在坚持以上“三性”的同时,我们还应在每次活动后注意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活动情况,将反思和总结的重点放在家长的参与程度与参与质量上,找出成功的经验与不足,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提供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高质量的“家长志愿者”活动,能让家长、教师、孩子共同体验到不同寻常的欢乐,有助于增强家园间的联系与沟通,能使家长更加了解孩子、了解教师、理解教育。家长们尽心尽职、积极主动的参与和幼儿园的正确组织与引导,极有益于家园共育。我们应牢固树立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大教育观,拓宽共育渠道,提高共育质量。

标签:;  ;  ;  

避免形式主义,努力提高活动质量--兼论“家长志愿者”的活动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