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平措旺堆

关于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平措旺堆

平措旺堆 西藏拉萨林周县强嘎乡中心小学 851600

【摘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引起了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教育中越来越被重视。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性能力,谈几点笔者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数学教学;藏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4-179-01

一、老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

数学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老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数学教育观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在创新教育方面,我们经常想到教科书以外的活动,让学生任意思考。如果觉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到另一个极端。事实上,所有合理的新发现,原创性和其他观点都是创新的。一个人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否具有创新性,是问题是否由别人解决,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老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引入与课堂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和新问题,并将其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引导他们的主动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方法,并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舒适氛围,鼓励班级竞争与合作,营造创造性的思维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扮演配角,大部分学生是观众、听观的旧地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教学中参与课堂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营造一种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其次,群体可以聚集智慧和兴趣,让学生在群体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认真进行协作教育,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能够动态变化,,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发展协作能力。

(三)老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老师运用有深度的教育艺术,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小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孩子们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孩子们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源能,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源能。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渴求未知阶段,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果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受挫,会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我们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必需的。

(三)用数学图形的美感来激励学生。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基于生成的数学理论和一些几何的组合,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在数学教育中应充分利用图形线条美、彩色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 在课堂教学中,将真正把中美的图形连接到课堂教学中,然后将图形用于艺术和生活的空间设计,激发移情创造美丽的图形,使学生保持创新和长的创新兴趣。

(四)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不仅可以了解数学史,而且可以丰富知识,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师要及时保护孩子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分清孩子们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作为教师要从客观上保护小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 教师应该明确地赞扬学生的正确行为,让学生了解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例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比如“非常好!”、“太棒了!”、 “很不错”、“进步明显”等等,以表示老师的关注和认同。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是思维的源泉,是创新的动力。 因为好奇,学生有求新求变的欲望,力求揭开事物之谜,这种欲望是求知行为的火花,在孩子心中点燃了最有价值的创新心理素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呈现递减 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是永恒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态去看待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都要保持这种好奇心,老师对学生的好奇心应该给予肯定。 例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总之,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既要求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要求学生的主体。 只有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下,教学才能相长。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大全网,2014-08-31.

[2]董月红《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初探》中国论文网,2017-04-15.

论文作者:平措旺堆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  ;  ;  ;  ;  ;  ;  ;  

关于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平措旺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