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在历史和社会教学中的应用体会_历史与社会论文

Wiki在历史和社会教学中的应用体会_历史与社会论文

Wiki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用的点滴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点滴论文,社会论文,历史论文,教学中论文,Wiki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Wiki作为一种社会性软件、一种网络文化,具有开放、共创、共享、可增长、可汇聚等特征,兼有人人对话、人机对话的优势,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历史与社会是集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这一学科中运用兼容性强大的Wiki平台有利于师师交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并提高获取信息的准确性;有利于个别化教学,从而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利于同侪交流

目前,中小学教师,虽然都是在相同的环境中工作,但在同一所学校,甚至是同一办公室,教师在教学方面仍缺乏必要的交流。他们往往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不利于年轻教师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唯有取长补短,通过Wiki可聚集各人之长,突破时间、空间对教师的限制,由众位教师共同完善课程内容和相关教学资源,让整个课程的资源更充实,内容更详尽,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利用Wiki进行网上教学设计的研究或者某一课题的讨论,让团队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将集体备课扩展到全体教师的合作。

例如,笔者在备《历史与社会》初一下册的《知识就是力量》一课时,虽然通过互联网能找到许多相关的参考资料,可由于经验不足和教学水平有限,不能确定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否有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特把初步的设想放置在Wiki平台中,请同学科教师浏览,并请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是直接在笔者的教学设计上修改。经过多次修改,笔者再通过历史版本进行比较,吸取了备课组成员的各种建议,最后确定较优的、可行的教学设计。

课后,笔者把自己的上课感想和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再次放置到Wiki平台中,与学科成员共同探讨,在大家的帮助下,笔者再次设计了教学方案。最终整理出较为理想的教学设计。Wiki平台的兼收并蓄、人人对话的优势能使每位教师取百家之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设计,让自己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了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学习在本质上是建构性的,它是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理解知识、赋予知识以个人意义的过程,这样所学的知识不再是外在于自己的负担,而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Wiki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内部还可以链接Web网页系统,使用者之间自然构成一个社群,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这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现实。

例如,在教授《知识改变生活》一课时,笔者课前在Wiki平台中放置设计好的各种问题,课堂上学生在各自的计算机终端,登录Wiki平台阅读各自的任务,学生带着这些任务通过互联网自行收集信息和学习,通过自主学习达到学习目标。同时要求各小组成员须共同完成一组任务,之后要把整理的学习成果发布在Wiki平台中。各小组把各自的成果进行交流汇总,通过成果分享,加深学习,形成知识结构。

这只是学习的开始,更多是向课外延续。将教学内容信息发布在Wiki平台中,可以让学习者在课堂之外继续咀嚼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Wiki能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协作、学会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实现教学的第二次飞跃。

虽然学生利用网络环境可以寻找到丰富多彩的资料,但是有些网站的资料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是错漏百出,因此给学生带来诸多不便。而Wiki的开放、共创的特征,恰恰能填补网络资料的这些缺陷,因为Wiki资料库中的资料都是学生经过甄别筛选共同创建的,并由教师严格把关,这样确保了资料的准确性,所以,学生在Wiki网络的环境中不仅实现学习的自主性,而且能保证知识的准确性。

利于个别化教学

由于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个人成长经历的不同,就算是在同一个班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和接受能力都存在差异。教师是对由个性完全不同的学生组成的集体教学,在课堂上照顾水平较高或是水平偏低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几乎不可能。因此,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进行个别化的教学,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是人们长期追求的教育理想,而使得每个学生受到适合于自身的教育,也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命题。

在初三总复习中,个别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有的学生地理薄弱,有的学生历史知识不足,复习课内容很难达到一致,更需要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如笔者班上的一位学生,他对历史知识很感兴趣,古今中外人物、事件可以信手拈来,但地理部分特别薄弱。笔者了解到,初一由于他自身原因没有掌握好地理知识,所以面对中考他紧张担心,希望笔者能帮助他弥补地理部分的知识。为了针对他的情况进行教学,笔者特在Wiki平台中添加了系统的地理知识,让他自己到Wiki平台中学习,并要求他随时提出疑问。针对其不理解的知识点,深入浅出地为他分析讲解,然后在Wiki平台中设计习题,让他在练习中巩固。在模拟考试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Wiki给教师个别化教学提供了环境和可能。在这个平台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学生也能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不会与他人相互干扰。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借助Wiki平台,学生都能够得到帮助,从而更好地搭建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平台。特别是历史与社会学科中,往往学生掌握地理、历史、社会等知识的程度不一样,这时教师可以在Wiki平台中放置不同知识点去帮助学生。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可放入Wiki平台中,教师以及其他学生可以在Wiki上直接评阅、更正和附上评语,教学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从而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Wiki的局限性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Wiki的出现给教育信息化注入更加新鲜的血液,为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思路。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教学改革中,没有哪一种技术可以解决所有教学问题,没有那一种教学模式可以适应所有的教学内容。Wiki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应用技术,有其自身的不足,它与历史与社会的结合受制于许多条件。

1.由于Wiki处于起始阶段,大多数都是倾向于知识库的作用。Wiki本身也是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仍不够成熟,最终也限制了它在历史与社会学科中作用的发挥。教育资源包罗万象,不仅仅包括课件、教案、反思、心得、练习、作业等,还包括媒体素材、网络课件、特定的音视频、动画等。因此,真正发挥Wiki网络教学优势,仍需不断提升Wiki的技术,只有有了基本的技术支持,Wiki的优势才能充分得以显现。

2.学生自身能力有限。信息时代到来,也带来数以亿计的信息内容,面对互联网中膨胀到极点的信息,作为一名初中生如何去筛选,并且把这些零碎的信息整理成需要的知识模块呢?这就需要教师专门的训练,反复实践,学生才能形成稳定的能力素养。

总而言之,Wiki作为一种新生的网络文化,在教育领域方兴未艾,前景可观。更重要的是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探索,同时也要扬长避短,物尽其用,切实发挥其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优势和长处,使其成为广大师生所共有的平台。

标签:;  

Wiki在历史和社会教学中的应用体会_历史与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