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世纪 努力开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德育论文,中等职业学校论文,工作新局面论文,努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德育工作的一系列论述,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非常关心青少年的培养教育,在不同时期从不同的角度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江泽民总书记发表的《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继承并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理论。当前,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全面领会这些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第二,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地位。他特别强调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重大作用,并进一步论述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来自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来自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教育。这些恰恰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所以说,学校德育工作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一项扎扎实实、很重要的工作,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实施以德治国的客观要求。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问题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德治属于思想建设,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如何从依法治国、政治建设和以德治国、思想建设紧密结合的高度,加强和实施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纪律教育,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第四,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弘扬时代主旋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需要。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对应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不可避免地带来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市场经济活动存在弱点及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中,容易诱发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伴随着改革开放,国外的腐朽思想和文化也会乘机而入,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封建残余思想也会故态复萌。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形势、新变化,如何对尚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中的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抵御社会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避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积极与消极、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等矛盾冲突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不利影响,江泽民总书记强调:要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积极吸收人类的文明成果,弘扬时代主旋律,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抵御资本主义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五,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教育战线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三个代表”的讲话精神,教育不仅是物质生产的直接动力,而且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文化阵地建设,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使学校成为培养青少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理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的园地。
第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需要。校园安全和学校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学生来自千家万户,从来就是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广大青少年学生富有正义感,但思想、情绪还不太稳定,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因此,必须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读书,校园要拒绝邪教。
江泽民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和论述,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及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深刻指明了当前教育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方向、目标、任务和要求,对于我们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推动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知识教育和学校设施建设“抓得比较紧”,思想品德教育、法制纪律教育等“抓得比较松”的现象。这一“紧”、一“松”现象,实际上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中“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在教育工作中的反映。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是当前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何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际、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科学地把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是当前职业教育战线和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深入分析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新的世纪,中华民族面临复兴的机遇,也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我国将在新世纪的前半期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根本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同时,实现了温饱并开始走向富裕的人们,如何对待和利用物质财富,如何教育年轻一代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道德情操,正困扰着许多家庭,对广大德育工作者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当今社会处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之中,新旧体制并存,特别是新体制只能逐渐趋于完善,难免会有漏洞,这必然对人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影响;实行对外开放,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同时,也必然会引入国外的文化和观念,包括一些腐朽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随着劳动力和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不少群众离开原来稳定的社区,尚未融入新的社区,一时难以接受新的道德传递方式和行为约束;经济发展不平衡,个人收入差距拉大,加剧了人们心理的不平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兼顾公平和效率,如何处理新旧体制交替对新老社会成员的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应如何评判;等等,都是前所未有的全新问题。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及时汲取营养,也容易为环境所左右。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渴望成才,有强烈的进取心,但也韧性不足,对发展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估计不足,遇到困难、挫折容易消沉泄气;喜欢独立思考,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现成结论,但又缺乏辩证的思想方法,往往主观、偏激,容易被误导,也容易受错误思潮的冲击和影响;求知欲强,乐于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但往往目标不稳定、不专一;自信心忽强忽弱,既有表现自己才华和知识的强烈愿望,又受鄙薄职业教育观念的影响,承受着应试教育失败、对个人发展前景迷茫的心理压力等。针对这些情况,江泽民总书记一再强调: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使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教师教书育人的心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坚持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和教育思想,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
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第一,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德育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导渠道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观点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纪律法制教育,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必须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讲求实际效果。这次课程改革把德育课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课程包括“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哲学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四门课程。选修课程由各地在贯彻落实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设,以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德育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除了要加强课堂教学之外,更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例如学校图书馆的建设,用健康的书籍丰富青少年的精神生活。
第二,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把当代青年的成才之路归纳为“四个统一”: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职业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密切、更直接,职业学校更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顶岗训练,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不能整天把学生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拓展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技能和社会经验。
要积极开展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校园文化建设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要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治理好学校周边环境,把职业学校办成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传播科学技术的中心,严格管理,杜绝打架斗殴等现象的发生,切实对学生负责,使群众放心送学生接受职业教育。
第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构建各个教育教学环节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广大教师应树立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观念,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也是师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当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对每一个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而言是能够做到的,而且也是必须做到的。希望广大教师身体力行。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以及对民族负责的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才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学校是耕耘希望的园地,是孕育明天的摇篮。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员工,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要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管理、服务、环境都要围绕育人去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职业学校更要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体育、音乐、美术活动,积极开展学生喜爱的文体娱乐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情感,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提高心理素质。
三、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人才而奋斗
改革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实施“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要学习借鉴高等院校“两课”、“三进”的经验,把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引向深入。
这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新方案和新教学大纲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自1993年以来又一次新的飞跃。为贯彻落实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新方案和新教学大纲,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领导重视、各方参与是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新方案的根本保证。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德育课教学和德育工作,加强领导,积极为德育课教师创造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的有利条件和场所,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德育课教学经费的投入,保证德育课教师有经费订阅报刊和音像资料;有经费“走出去”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有经费购买教学设备,更新教学手段;有经费开展科学研究。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进德育课教学方法。要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改进教学方法,要彻底改变“空洞说教”的做法,彻底改变从书本到书本、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讲授方法,要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职业学校的广泛应用,是贯彻落实新德育课课程设置方案的重要条件。要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抽象枯燥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对学生周围的社会现象进行讲解,使学生感到有说服力、有吸引力。
德育课教学融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于一体,对教学方法要求很高。教学方法改革不仅是形式问题、投入问题,而且是一次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学方法改革涉及许多内容,例如如何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手段,使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如何改变各个教学环节“满堂灌”的现象,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改变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合理调配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增加有地方特色的内容,让学生结合自身体会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等。
要进一步提高对德育课教学在整个学校教育教学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2000年11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在济南举办教学改革培训班,海信集团人力资源部的王经理根据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海信集团企业工作的表现,从企业用人的角度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五点建议:一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训,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三要注重法制纪律教育,四要重视合作精神的培养,五要注重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他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诸多方面的配合,其中员工的职业道德、法制纪律和合作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加强和改进上述五个方面的教育,可以说恰恰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和德育课教学的内容。实际上,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应当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政治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
第三,积极开展德育课教师培训,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新方案的关键环节。要加大对德育课教师培养、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水平。重点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实施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在今明两年内拨出一部分专项资金,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骨干教师培训,使他们成为未来十年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骨干和带头人;二是逐渐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资源库,以全面提高德育课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现状进行一次全面调查,为进一步开展德育课教师的培养、培训奠定基础。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提供支持。广大德育工作者常年紧张工作,非常辛苦,为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从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爱护这支队伍,为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条件。
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既有知识的传授,更有行为的养成。实践证明:解决思想认识和行为养成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希望大家共同研究和思考,总结经验,克服不足,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广泛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渠道,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同春风化雨、细雨润物一样,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