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护理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论文_王琴

如何护理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论文_王琴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县中医医院 810600

【摘要】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脑血管意外、下肢骨折以及严重的心肺疾患、老年性痴呆等导致老人长时间卧床,甚至卧床至生命终结多见。因此有效的护理工作的关键在于预防或者减轻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发展。

【关键词】长期卧床;老年病人;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30.6+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2-321-01

一、老年人患病的总体特点有:患病率高、不能全面正确提供病史、疾病不易被发觉、疾病的并存性(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的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程长、康复慢、并发症多。

二、由于老年病人各脏器、组织生理功能、形态、解剖上发生退行性变,表现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因此,护理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护理工作首先要注意防止以下并发症的发生:

(一)关节僵硬:长期施行固定的病人,易于出现关节僵硬。为防止关节僵硬,固定期间在医生指导下尽可能主动活动及被动活动受伤肢体关节,固定的时间、范围应恰到好处。

(二)压疮:防止压疮最根本的办法是,适时翻身,适当按摩,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或在局部加用空气垫圈,或使用气垫床。

(三)尿路感染及结石:长期卧床老年病人,由于骨骼失用性疏松而出现高钙血症,加上活动少,以及留置导尿管处理不当,则易出现尿路结石及尿路感染。为防止尿路结石和尿路感染,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勤翻身;在病情许可下多活动肢体,特别是未受伤的肢体;在无菌条件下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冲洗膀胱。一旦出现尿痛、尿频、尿血伴灼热感,需要及时治疗。

(四)静脉血栓及血栓性静脉炎:肢体长期不活动使静脉血回流不畅易致静脉血栓及血栓性静脉炎,尤多见于下肢。应主动做下吱肌肉舒缩练习,并常由远至近按摩肢体。

(五)失用性:肢体长期缺乏活动易致失用性骨质疏松和失用性叽肉萎缩,而早日进行肌肉舒缩练习,适当活动关节,有助于减轻夫用程度。

(六)坠积性肺炎:长期仰卧,痰液排出不畅而易出现肺部感染,称为坠积性肺炎。防治以及护理的方法如下:

1、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多改变躺卧的身体位置。

2、以蜜炼川贝枇杷膏兑水稀释代茶服用。

3、多做深呼吸或吹气球等活动动作。及早给予呼吸训练器锻炼。

4、主动拍背咳嗽咳痰。

5、遇有感冒可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若出现肺部感染症状,应及时医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还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一般护理

1、晨间护理:可促使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单位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男病人剃须)和按摩受压处。

2、晚间护理: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作一次晚间护理。内容包括:除重复晨间护理内容外,给病人擦背与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剪指(趾)甲(修剪指甲形状应与指尖相同,足趾应平剪,剪后应用控刀磨平)、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3、协助病人进餐:先排尿、洗净双手,用棉被或大枕头托注病人腰部,双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协助病人进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对于不能取坐位进餐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方法。

(二)口腔护理与预防呼吸道感染

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防御功能减低或减退,易发生吸人性、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的慢性病人,口腔内的细菌携带者比正常人高,口腔内的条件致病菌的携带率也比正常人高。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主要途径。

口腔护理中,要注意到刷牙与漱口的关系。对于卧床的病人,有时漱口比刷牙显得 重要。因此,要求卧床的病人在就餐后(或喝牛奶、饮料后)一定要漱口;病重或吞咽有困难的病人(中风、脑瘫、口腔内肿瘤术后)等,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自己不能漱口的病人,可在就餐后用饮水的方法代替漱口漱口的方法。刷牙漱口后应饮一到二口温水,以冲洗咽喉部,其目的是将该部位的细菌总数的数显减少,是将细菌稀释后吞咽至胃内由胃酸杀灭。如遇疾病限制饮水的病人,可利用全日饮水总量控制,分多次、少量饮水,达到清洁口腔、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三)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对于瘫痪或床上活动困难的病人,要定时翻身和有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次。计划可挂在墙上,付以表格让执行者记录,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夜间翻身可根据睡眠习惯,安排翻身时间,如晚11点睡觉,可在睡前给病人翻身,晨2点前再为病人翻身一次,5点前给病人翻身一次至天亮。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再让病人饮温开水l~2口,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作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褥疮。

对于在床上能活动的病人,视病情和耐受情况制定和指导自行翻身的护理计划。计划要切合实际,训练要循序渐进。方法:白天利用晨起、早中晚饭前、午睡前后、夜间睡前的排尿时间进行翻身;夜间根据睡眠习惯和排尿次数增加1~2次。

(四)大小便失禁的护理

长期卧床且又患大小便失禁,护理中对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抗感染治疗,做好心理护理必不可少(病人和家属),基础护理技巧也是很重要。首先要分析病人的年龄、病情、失禁的原因、时间(晨间、晚间)等,根据分析制定 个体化护理方案。

如果病人清醒,但虚弱无力,不自主地排泄大小便,可告知家人。这类情况可通过观察病人的二便规律,再根据规律设定安排二便护理计划,做到有目的、有准备的主动护理,减少在床上排尿便的次数。如果病人痴呆,小便失禁的处理也可参照上述方法。若效果不好,可在床上(对不穿内裤者)或内裤中的会阴部放置吸水垫子,材料可选用海绵类吸水力强的物品,外用纯棉布包裹,以吸附尿液。使用该垫应及时更换避免尿液刺激皮肤引发皮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

如果病人上肢可活动,且神志清醒并能配合护理,可在心理护理中应用积极的语言向导、鼓励病人自我护理,减少家属或他人的照顾。可在床旁放置病人伸手可以拿到的专用便器(小巧、便利)。完成自我护理会使病人产生自信,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小结:

长期卧床老年病人的护理是一项长期、细致而艰辛的工作,需要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并严格执行。临床实践证明,对于卧床老年病人只要护理措施得当,就会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有一部分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达到一定的生活自理。

参考文献

[1]邓翠珍,护理学基础,郑州人民出版社,2007.

[2]王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11.

[3]杨青敏,卧床病人家庭护理及保健,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4-1.

论文作者:王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  ;  ;  ;  ;  ;  ;  ;  

如何护理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论文_王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