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新课标下如何有效组织“活动”内容的学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新课标论文,组织论文,内容论文,高中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新教材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地理新教材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几乎每个课题里都安排有“活动”,这与以往的高中地理教材相比是一个新的变化。“活动”的内容新颖、类型多样,与现实联系密切,突出了新教材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运用所学课本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地理实践能力、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地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一、高中地理新课标中“活动”的类型
按照新课程标准“活动建议”中“活动”的内容、形式和特点可以把课标中的79项活动分为以下几类(见下表):
1.语言交往类活动
指学生自主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会,并在交往中应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收集的地理信息,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解释的一类活动。这类活动的开展方式主要有主题辩论会和主题讨论会。
2.模拟情境类活动
利用计算机动画演示、学生角色扮演或做实验等形式模拟自然与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直接经验的一类活动。这类活动主要包括: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等。
3.图上作业类活动
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或搜集的信息,通过计算机或其他手段把某些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通过示意图、分布图、曲线图、柱状图或其他地理图表等表现出来的一类活动。此类活动颇具地理特色,凸显学生的地理技能,是地理活动成果的主要展示方式。
4.观察和体验类活动
学生自主地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发生、演变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从中发现其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如必修Ⅰ第9页中的活动“观察月相”,要求学生“从农历初一开始,观察一个月内月亮的形状和它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这类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另一方面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社会实践类活动(含研究性学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校门,深入社会调查,搜集所需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类活动。如必修Ⅱ第44页中的活动“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城市或集镇,讨论它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你的解决方案”、必修Ⅱ第56页中的活动“调查学校附近的一家工厂,了解这家工厂的原料(或零部件)来源和产品的市场,并分析这家工厂与哪些地区(或部门)存在商贸联系”、“家乡的工业区位条件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合作撰写一份加速家乡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等等,这些活动定位于乡土地理基础之上,使学生不但能深入了解和研究家乡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变化,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相互协作的科学态度和对自然、社会的评价能力。
6.应用信息技术类活动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是高中地理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围绕这一理念,课程的设置与以前相比有重大突破,如必修课程中专门设置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单元(必修Ⅲ第三单元),选修课程中最后一个模块就是“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选修7)。信息技术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地理学习和研究手段的现代化标志。如“用电子地图(网络或光盘形式)查询城镇交通、旅游等信息”、“学习在GIS软件中,绘制并输出某年段中国各省人口的增长图”等,这类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二、“活动”课的实施步骤
新课程中“活动”内容形式多样,难易度和综合程度也大有不同。“活动”设计的难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太大意义。因此,在开展“活动”教学前,教师一定要细心研究“活动”的内容,要综合考虑“活动”需要的资料、场地、时间等因素,还要考虑本校的地理教学资源情况,以及不同班级、不同类型学生的具体情况,最后确定“活动”课的开展方式。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恰当的“活动”课,下面着重介绍几种“活动”课的实施步骤:
1.主题辩论会
主题辩论会是让学生围绕一个大的中心议题,分两大阵营进行辩论的一种活动方式。若是“活动”的内容涉及面广、难度大,学生们对该活动的看法或观点有着明显的争议,并且这些观点难以融合,甚至出现对立,则可以采用这种活动方式。
主题辩论会的实施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划分小组,建立对立的阵营,并推举出3~5人作为各自阵营的辩手。第二步,指导学生制定针对主题的调查方案,选择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第三步,发动学生展开社会调查、网上搜索或野外考察,进行相关资料或信息的收集。这一步骤费时多,要在课外进行方可完成,也可以让学生分组展开专项调查活动。第四步,组织学生整理所收集的材料,把各自的观点和论据进行总结归纳,写出初步的分析报告。分析报告要有明确的观点和真实的论据材料。该步骤费时也较多,也要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第五步,召开主题辩论会。当各阵营把材料组织好后,专门拿出一节课或是自习,进行主题辩论。每个阵营首先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展开辩论。可以选一部分学生作为评判人,也可以请教师作为评判人。通过辩论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明辨是非,锻炼口才和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分析归纳和整理材料的能力、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2.模拟情境类活动
这类活动实施过程主要是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第二步,实物模拟、教具演示。要尽量缩短各类模拟演示的时间,力求在课堂上全面完整地完成模拟演示过程。学生能自己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做。第三步,归纳总结出地理理论或地理模式。具体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计算机模拟实验
计算机模拟实验是指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演示地理现象、过程、规律等,使学生直观地获得地理知识的一种方法。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无法感知的遥远地理环境,如天体系统、天体运动等,以及许多难以观察的大尺度地理环境和现象,如大气运动、水循环、洋流运动等。这些地理现象、过程、规律,超出了学生的感知范围,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上的难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则可以直观地表现出来。
(2)教师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并演示实验来配合讲解,使学生获得对地理事物感性认识的一种方法。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一些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学习印象,形成正确的概念。如在讲述“热力环流”的内容时,教师就可用一个演示实验型“活动”来做说明。
[活动]
材料: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左右,宽30厘米左右,高40厘米左右)、胶合板或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实验步骤:
①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
②用平整的胶合板或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③在胶合板或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④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由实验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产生疑问,自然就调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所见现象,这时老师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见解,然后综合各种观点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形成对热力环流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能较好的掌握其原理,还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3)学生操作实验
学生操作实验是地理实验教学最理想的状况,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是多元的。
3.图上作业类活动
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关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第二步,分析图或绘制地理图。该步骤所用时间较多,有时在课堂上可能完不成,教师可利用自习时间指导学生完成该过程。如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空变化时,可让学生读图,并同步绘图,学生直观感受到在空间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再如让学生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特点等活动。第三步,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规律或分布模式。
三、“活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活动”的展开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较多,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也不必要将每个“活动”都进行展开,如果“活动”并不涉及知识结构中的内容的,可以适度留给学生自己课后思考,如果“活动”中明确了要求分析归纳总结出相应的地理知识时,则应对其进行展开;如果涉及到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的,可适当开展“活动”;如果涉及到实际生活的则应认真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种“活动”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也比较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2.“活动”的设计
“活动”设计的不同,将影响学生对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的认识程度,影响学生的学习策略,从而影响在使用“活动”过程中能否达到其培养目标。“活动”设计内容的范围过大,学生往往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样不仅失去思考的乐趣,“活动”也变得无意义。比如,“描述……特点”、“说出……的分布规律”、“比较……的异同”,诸如此类的话语,还要细化,告知学生应从哪些方面描述才是讲述其特点、规律等。
3.“活动”的指导
“活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学生通过“活动”得到了很多动手、动脑的机会。可以说,“活动”是培养学生技能的主要载体。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指导,对于不同类型的活动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一方面,把“活动”内容渗透在教学中,丰富学生对所学地理原理、规律的感性认识,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素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资料收集和整理时,要指导学生怎样查,如何收集,怎样撰写小论文等,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要认真总结,及时点评。
四、结语
高中地理新课标教科书中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变学习方式”的理念,其内容与要求,是高中地理主干、核心知识与能力要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达成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与有效途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用好“活动”练习,给学生留下“活动”的时间,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使“活动”的开展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的智力潜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积极、健康、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