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裂缝在市政施工中的控制方法论文_王加伟

路面裂缝在市政施工中的控制方法论文_王加伟

王加伟

山东富尔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威海 264205

摘要:在对市政道路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路面施工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路面施工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路面的平整度,进而决定了市政道路后期适应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但是,由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序复杂且易受人为因素、气候环境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路面在施工过程中裂缝现象普遍存在,对施工道路使用的安全性以及施工的质量带来极其不利影响。

关键词:市政施工;路面裂缝;控制方法

一、市政道路路面裂缝的分类

1、沉降裂缝

沉降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道路施工地基的出现下沉不均现象,在工市政道路施工前未对施工地点的地基进行详细的勘测,未能及时科学的对施工地基进行加固和夯实处理,导致地基的强度不高,稳定性较弱,在日程月累的使用过程中,地基就会出现不同情况的位移或者不均下沉情况,在地基位移或者下沉的同时,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会产生一定的应力,如果所产生的应力大于混凝土本身承受的范围之外,就会产生裂缝,严重影响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

2、荷载裂缝

荷载裂缝在道路裂缝当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其主要原因是车辆的载重超过了混凝土本身的荷载能力,严重破坏了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此类裂缝主要出现在大型车辆或者车辆较多的路面当中,在市政道路施工之前,未对施工路段的车辆运行与运行车辆的类型进行详细的勘察,导致浇筑完毕的混凝土承受能力无法满足此段道路车辆运行的条件,当路面负荷过大或者超过路面承载能力时,就会对路面产生结构性的破坏,从而形成了荷载裂缝。

3、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是市政道路路面裂缝中是最普遍的,混凝土有着热胀冷缩的特性,我国一年四季的温度差异较大,尤其是在夏季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之后,混凝土的内部会产生水热化效应,导致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差异过大,道路表面出现了扩张情况,加大了路面内部的牵引力,从而形成了温度裂缝。

二、市政道路出现裂缝的原因

1、材料因素

市政道路建设中,施工材料同样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就目前来说,市政道路的施工材料还有很大不足,集料的生产很不规范,质量也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很多施工材料的质量无法达到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和标准。虽然国家对于施工材料质量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要求和标准构建,但是在实际建设中,人们对于材料的质量控制并不严格,很多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的利润空间,质量管控意识薄弱,很难从根本上对施工材料的控制做到有效把控,造成了很多材料的浪费。生产的碎石材料特别是粉尘和软石含量过高,超过了3%,这两项指标是影响沥青混合料内在质量的关键因素,会使沥青粘度降低,混合料的强度降低。此外,市政道路路面建设在施工的时候应用了河砂,而河砂比例失调也会导致路面的裂缝出现,并且因为其内在的石英属酸性材料,对沥青标准会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这都会导致路面裂缝的出现和加重。

2、荷载原因

严重超载一直都是市政道路病害包括路面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主要是因为超载车辆累积次数不断增加,从而导致设计弯沉值不断减小;车辆与超载带来的振动冲击作用会一次次给路面造成破坏;超载车辆在上下坡以及急刹车的过程中会到沥青面层的剪切造成一定的破坏;同时,由于超载会使实际抗拉强度远远超过沥青路面预先设定的抗拉强度,从而导致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出现裂缝。

3、施工的因素

半刚性的基层温缩以及各层间接触状况对于沥青路面的抗裂性能存在重要的影响,这也就对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以及相应想执行的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工程通常情况下会和其他公用的基础设施进行同步的施工建设,其任务是比较重,工期也是比较紧的,由于以上因素的制约,就导致市政道路存在部分工序简化或省略的现象发生,这样将会直接影响到道路施工的整体性。

四、路面裂缝在市政施工中的控制方法

1、选用恰当的施工原材料

在选用水泥型号的过程中,首选耐久性较强、干缩性较小以及强度较高的水泥,再结合施工工期、施工技术以及市政道路等级等详细要求选择最适合市政道路实际施工的优质水泥。对细集料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细集料选用的相关要求与标准,之后选用具备耐久性强、质地坚硬的细集料;并且在满足细集料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用通过机器生产的机制砂,这是因为一方面机制砂的棱角特性远高于其他细集料,另一方面机制砂所含杂质较少,比较干净。在混凝土搅拌以及集料清洗的过程中,使用的水中不能含有碱、酸或者油等有机物,从而避免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以及集料特性产生不利影响。

2、合理的进行设计

因市政道路设计方案不合理而导致的路面裂缝问题屡屡出现,严重的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市政道路设计人员在进行施工方案设计时,应对周围的环境、气候、车流量以及未来车辆的增加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在设计时要尽量提高施工路面的结构层的相关要求与规定,最大限度提高道路的强度与荷载能力,在材料设计方面,要选择抗压性好、抗拉度强、温度收缩系数小的施工材料,提高道路设计的合理性,在厚度设计方面也要注意,其设计厚度要达到国家标定的标准,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

3、基层厚度要合理

由于交通压力的增大,市政道路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大,但是无法彻底解决交通量过大所带来的压力。公路要想获得较长时间的试用,必须做好相应的路基工作,其基础的厚度需要相应提升。只要路基做好基础,其承载的能力自然也会得到相应的增加。曾有实验证明,半刚性基层厚度由10cm增加到25cm时,路基的承载能力是最好的,基本可以达到原来承重的三倍。路基工作区是路基经受行车荷载影响较大的重要区域,保证该区域的合理强度,能够有效避免路面裂缝的出现,能够防止路面的下沉所导致的裂缝产生。另一方面就是修筑方列路面,研究表明,面层反射裂缝明显的受沥青面层厚度的影响,厚度超过15cm的面层可以有效的防止受拉疲劳所产生的裂缝,还可以降低车辆荷载引起的剪应力。

4、设计合理科学的应力吸收层

需要注意以下三点:①施工单位必须加大对应力吸收薄膜设置环节的关注度;应力薄膜能够显著减小路面裂缝出现的概率,并且能够延缓裂缝变大的时间,能够减小应力强度因子,从而提高路面的抗裂缝能力。②沥青路面施工方案最好选用土工隔栅加筋方式;这种施工方案能够及时修补较大的路面裂缝,并且土工隔栅加筋方式的不同,其发挥的功效也各不相同。③为了有效避免路面裂缝的出现,必须认真落实新设置的半刚性基层。对于新设置的半刚性基层来说,可以在其上方适当加以锯缝处理。在结构层进行碾压的准备阶段,必须在基层切开一条宽度为0.5cm的缝隙,在其中填入沥青砂或者沥青乳液,之后对切缝进行封闭,在进行基层碾压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路面裂缝的进一步扩大,从而降低路面裂缝带来的不利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道路施工工程的数量随之不断的增多,在当前的道路工程中,路面经常会产生裂缝的现象,这严重的影响了道路通行的安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以下就主要的对于市政道路中普遍存在的路面裂缝问题产生的原因做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道路通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朱志良.路面裂缝在市政施工中的控制方法分析[J].江西建材,2013(03):225~226.

[2]吴超兴.市政施工中路面裂缝的控制方法分析[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7(03):20~22.

论文作者:王加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2

标签:;  ;  ;  ;  ;  ;  ;  ;  

路面裂缝在市政施工中的控制方法论文_王加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