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第三医院 福建 364000
摘要:目的:全面准确的认识精神病人失眠症状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调查比对,探索出精神病人失眠症状的正确护理方法,以避免病患出现意外情况,早日康复。方法: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采用一般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医院2014年1月至8月的50例患有失眠症状的精神病人进行特殊护理及观察,并将病患的病因、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详细记录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和总结,最终形成系统科学的调查报告。结果: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早醒是精神病人失眠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精神病人;环境;失眠;护理
本调查结合我院实际,针对本院50例存在失眠症状的精神病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其失眠类型,失眠的相关因素,找出共性问题,探索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失眠精神病人。将存在失眠症状的精神病人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5岁,文化小学10例,初中10例,高中14例,大专以上3例。工人16例(男9人,女7人),干部6例(男女各3人),教师8例(男3人,女5人),学生6例(男2人,女4人),无业人员14例(男8人,女6人)。平均病程2.82±4.36年,疾病诊断按CCMD—Ⅲ标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18例,情感性精神障碍22例,癔症8例,脑类所致精神障碍2例。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根据病患失眠症状及相关环境情况制作调查问卷表,并在此基础上对15名患者提前进行调查。根据此次调查效果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以达到准确客观的目的,最终形成正式问卷。问卷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般资料,第二部分是精神病人的睡眠状况,重点是失眠的类型及影响睡眠的因素。
2 结果
2.1 失眠类型
2.1.1 入睡困难
50例失眠者中有23例,从患者出现入睡欲望到真正入睡的所用时间超过1小时,占总调查人数的46%。
2.1.2 早醒
调查对象中,有18例病人睡眠觉醒时间比正常觉醒时间提前2小时以上,并且在过早觉醒后难以再次入睡,占总调查人数的36%。
2.1.3 睡眠程度浅
调查对象中,有14例病人表示自己存在睡眠程度浅,易因轻微的声响而从睡眠中醒来,每天从睡眠中觉醒的次数不少于2次,此类症状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28%。
2.1.4 睡眠时间短
睡眠时间宽裕,但由于种种原因睡眠时间明显短于正常时间的有1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0%。
3 对策
3.1 营造舒适睡眠环境
精神病人往往由于所患疾病的原因对周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调查可见此类患者出现入睡困难的比例较大。因此,首先要为患者提供干净、安逸的睡眠环境,为其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帮助其入睡;其次,还要根据季节和气温的变化及时的更换患者的衣物和被褥;另外,要注重相关睡眠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在保证患者卫生和健康的基础上,合理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指导患者逐渐放松身体,减轻心理压力。
3.2 协调病患家庭关系
精神病人由于所患病症的特殊性,一方面其家属的负担会随之加重;另一方面,其家属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我们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不能忽视此类情况,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向病患与其家属讲解相关疾病常识和注意事项,并加以恰当的调解,缓解原本紧张的家庭关系。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努力引导社会及病患家属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精神病人,最大程度上减轻病患因精神疾病而带来的各类压力,从而使其睡眠有所改善。
3.3 开展社舆论宣传
众所周知,精神病人患病后康复的关键在于社会功能的恢复。由于当前社会普遍对精神卫生等知识的普及认识不够全面,难免会对精神病患者存有一些误解和偏见。因此,可利用医院及社会资源进行舆论宣传,如在医院宣传栏、电梯间等场所设置标语,或在医院广告中加入关爱精神病患者等内容,在改变大众对精神病患者认识的同时,也使精神病人感到自身的社会参与感,减轻心理压力,恢复健康心态,从而能够调提高睡眠质量,更够更好的康复。
3.4 加强教育引导
在我们的护理工作中,要有计划、由针对性的对精神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引导,通过前期大量的调查研究,结合此类病患的共性和个性特点,耐心细致的从不同病人的不同症状、生活睡眠习惯以及用药周期等等多方面对病人进行开导和讲解。同时,在病人各方面生活习惯及病症有所好转的基础上,对其讲解疾病相关常识,使其更理性、全面、正确的认识自身所患疾病,逐渐调节自身心态和情绪,彻底回复正常睡眠,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4.讨论
精神病人病情缓解后,大多在精神状态正常的时候不愿意继续留在医院治疗,同时又怕受到其他人的歧视,由此不免对自身行为表现出自责自罪乃至自卑的心理。因此,第一、要加强医院医护人员的治疗水平和管理能力,妥善治疗和护理精神病人,特别是对那些住院时间长,不安心住院,正常需求得不到满足,家属探视后,情绪发生变化的病人,应进行重点监护,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在医疗制度,病房管理,要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安全、舒适的睡眠环境;第二、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断引导社会群体理性对待和尊重精神病人,将医、患、患者家属及社会群体间的关系努力协调处理好。同时,还要提高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对精神卫生各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改善精神病人住院和治疗环境,努力为精神病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和生活、治疗环境。
综合而言,失眼属于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对精神病人的精神状况和身体状况均有许多严重的影响,通过对50例精神病人的失眠情况调查分析,使我们对精神类疾病患者的失眠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从而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达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治标治本的改善精神病人在失眠护理方面的工作,为此类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此类患者解决长期困扰其生活的失眠难题。
参考文献:
[1]朱玲,《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与护理对策》,[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
[2]陈燕,陈蕾,张昌保,王德刚,陈胜华,《护理行为干预对住院精神患者失眠的影响》,医学信息,2012
[3]张玲,潘润德.《失眠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特征与个性缺陷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9
论文作者:李奕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精神病人论文; 睡眠论文; 患者论文; 病患论文; 此类论文; 症状论文; 精神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