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别错怪了孩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孩子论文,专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孩子的“聪明”与其功课之“差”产生巨大反差时,大多数家长会怪罪孩子贪玩、不努力、犯懒,没出息……近日,北师大心理学系教授刘翔平博士在他的研究室告诉记者,这种指责对孩子们来讲是“扣歪了帽子”、“下错了药”,犹如雪上加霜。刘博士说,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对个人学习能力素质的挑战,对“学习障碍儿童”的特教工作应引起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关注。
率先在国内提出“学习障碍儿童”这一新观点的刘翔平说,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孩子擅长言语学习,有些孩子擅长于空间图形的学习。由于各项学习能力发展的不平衡,某一学习能力有时会落后于孩子实际年龄的发展。比方说,一个智商100分的10岁孩子, 他的知觉动作能力有可能相当于9岁,数学推理能力相当于11岁, 感觉动作能力相当于10岁,而阅读能力仅相当于5岁, 这样一个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的孩子要完成三年级的功课,就会遇到阅读上的困难,这会妨碍他上课专心听讲,妨碍他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并会导致他对学习的厌倦。
按照刘博士的提示,记者在互联网上对“学习障碍”的英文简写“LD”进行了查询,搜索结果显示,有关“LD”的文章,多得让人吃惊。刘博士说,最早提出“LD”的是美国学者科克,现在美国中小学校有关学习障碍儿童的特教实践已普遍开展,并研究总结了不少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补救训练方法。
家有“学习障碍儿童”并不可怕,学习障碍不是病,是一个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刘博士建议家长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对有动作障碍、书写障碍、阅读障碍、数学障碍的孩子进行特殊训练,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样,做“没有眼泪”的家庭作业,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