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艺术在实际建筑上的应用研究论文_潘伟瑜

关于建筑艺术在实际建筑上的应用研究论文_潘伟瑜

珠海华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通过对建筑和建筑艺术的理论分析,介绍了建筑艺术的内容及其创作要求,并从建筑的性格美、造型美、结构美、环境美、风格美等方面阐述了建筑艺术的特征表现形式,从而对建筑及建筑艺术有了更清新的理解。

关键词:建筑;建筑艺术;创作要求;造型

建筑是随着人类出现的必然产物,是用砖瓦木石搭起的掩蔽空间。它之所以能登上艺术舞台,固然是因为它的贵重,以及它那比人类任何其它产物都触目的巨大容积,而不容忽视”。建筑的形式与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表现出民族、时代、社会文化特征与精神。中国建筑经历了漫长的里程,绵延几千年,在结构和使用功能的技术上,以木架结构为主要方式,利用空中立体,合理地运用建筑比例、尺度、节奏、均衡、层次等手段,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和重叠变化。

一、建筑的概念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是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创作,是各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建造活动。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创造的空间环境。

二、建筑艺术的概念

建筑艺末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是通过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以及建筑的装饰、绘画、雕刻、花纹、庭园、家具陈设等多方面的考虑和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三、建筑与建筑艺术

建筑具有双重性,即精神性和物质性。它们之间的比例不是均等的,而是根据其需要确定的。低标准的仓库、车棚等的物质性就特别强。一般的学校、医院、办公楼等就 比仓库的精神性提高了,博物馆、剧院、美术馆、文化宫等就要更高了,若是游泳、健身、标志性建筑等,它的精神性因素要求就越高了,而有些纪念碑塔等装饰性的建筑几乎就没有什么建筑性了,是纯艺术品。建筑艺术的最高层次要求营造某种环境的氛围,表现出一种情感,一种思想性,富于表情和感染力,能陶冶和震撼人的心灵。

四、建筑艺术的内容

(一)环境

建筑与它所处的自然环境之间,以及若干建筑之间都构成建筑环境。环境是人对建筑艺术产生最初审美感受的因素。建筑与自然环境配合得当,可以突出建筑的性质和艺术趣味。

(二)序列

组群中的各座建筑之间和单座建筑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可以构成一定的观赏序列。通过不同的序列结构,可以展示丰富的造型画面,形成节奏很强的韵律,更有效地突出主体 形象。序列越丰富,时间的因素就发挥得越充分,在时空交汇中构成的艺术形象就越鲜明。

(三)造型

由各种式样的平面、立面、结构、装饰组成的各种造型,是建筑艺术最基本的因素。每个时代和每个民族对于建筑造型都有各自的审美标准,也有共同的标 准。首先要求造型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总体中是和谐的、有机的和符合形式美法则的。同时每种类型建筑的造型也要求表现出各自所固有的特征。

(四)形式美法则

环境、序列、造型以及结构、色彩、质地等都有形式美的要求都要求符合某些客观的美的规则。在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中,最主要的是比例尺度和节奏韵律。

五、建筑艺术的创作

(一)功能技术和艺术的关系

建筑是功能技术同艺术的统一体但是在以功能技术为主的建筑和以艺术为主的建筑之间,存在着大量二者比重模糊的建筑。建筑艺术的创作首先必须确定 具体对象的艺术成分以及艺术成分包含的内容和所采取的表现形式。

(二)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关系

建筑中的功能、技术等物 质部分的创作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律而艺术部分又须遵循形象思维的规律。一般说来,任何建筑的创作都须首先保证功能合理,技术先进,便于建造,所以逻辑思维是进行规划设计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建筑的物质因素最终要表现为具体的形象,艺术比重大的建筑更要求这种形象富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所以在运用逻 辑思维的同时,也必然会渗入形象思维,在达到一定的创作阶段后,形象思维还可能成为主要的思维方法。逻辑思维的共性比较 强,而形象思维则主要是个性,在建筑创作中,所谓“运用之妙,存 乎一心”、“匠心独运”,就可以概括说明这两者的关系。

(三)构思与技巧的关系

美的艺术离不开熟练的技巧,但技巧总是服从总体艺术构思。无论是环境、序列、造型的设计,还是象征涵义的命题,都应当首先进行总体构思。巧妙的构思是技巧的灵魂。

(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现代建筑的主要争议之一就是建筑艺术的时代性与传统性的关系。时代性立足于创新,传统性立足于继承。没有创新,建筑艺术就不能发展;但创新不等于脱离现实和随心所欲,不能把怪诞离奇的形象强加于社会。没有继承,建筑艺术 就不能广泛借鉴,就会变成无源之水;但继承不等于复古和盲目模仿,不能不分对象和不加分析地搬用古典形式。建筑艺术的创作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的实际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重视和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

六、建筑艺术欣赏

(一)建筑的性格美

所谓建筑的性格,是指不同类型建筑的不同功能的外在表现。有性格的建筑,不仅能表现出采用那些与它的基本功能要求相适应的形式,而且还能明显地告诉人们它的作用是什么。

(二)建筑的造型美

建筑造型包括建筑体型、立面、色彩、细部 等,它是建筑内外部空间的表现形式,是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物 质技术等条件而设计的,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同时,建筑的造 型还要考虑到形式美的一些原则,如比例、尺度、均衡、韵律、对比等。这些也都是判断建筑造型是否美观的重要标准。

(三)建筑的结构美

建筑结构是建筑的骨架又是建筑物的轮廓。中国古典建筑中的斗拱、额枋、雀替等,从不同角度映衬出古典建筑的结构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建筑结构的形 式越来越丰富,如框架结构、薄壳结构、悬索结构等。建筑的结构 与建筑的功能要求、建筑造型取得完全统一时,建筑结构也体现 出一种独特的美。

(四)建筑的环境美

任何建筑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处于一定的客观环境之中。因此,就存在一个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很早就十分重视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美国现代著名建筑师赖特提出的“有机建筑”的理论,也主张建筑应与大自然相和谐,就象从大自然里生长出来似的。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流水别墅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这座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私人别墅,坐落在一个具有山石、林木和溪流瀑布的优美环境 之中。

七、建筑艺术与实际建筑的关系

(一)城市实际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城市实际建筑艺术是城市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表现,文化也是实际建筑艺术的灵魂。艺术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不是个人,实际建筑艺术的创作 首先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实际建筑艺术还是一种大众艺术,具有大众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征,一方面要基于大众文化,服务于大众;另一方面应适当超前于大众文化,引导大众文化朝健康、先进的方向发展。把建筑艺术与环境融于实践中使其具有地方特色:现代的城市实际建筑艺术 既应当旗帜鲜明地坚持地方精神,这是城市特色的灵魂、是主流,应当坚持自己特色的创作原则,并包容那些非主流的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塑造城市特色,使之 成为一种‘活的资源”,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去。

八、结论

建筑艺术在实际建筑的地位与作用已成为评价一个地域、民族的文化水准的标尺。建筑艺术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 生事物,需要各个方面的参与、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以推动城市建筑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华丽.试论灰空间应用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探讨[J].设计.2018(04)

[2]付晋德.建筑艺术与工匠精神[J].企业文明.2016(11)

[3]王凡.四川藏羌建筑艺术的传承与更新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05)

论文作者:潘伟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关于建筑艺术在实际建筑上的应用研究论文_潘伟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