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晴天,警惕玉米茎腐病_玉米论文

暴雨晴天,警惕玉米茎腐病_玉米论文

暴雨暴晴,警惕玉米茎基腐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暴雨论文,玉米论文,茎基腐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玉米茎基腐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细菌性的,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病部软化、腐烂,还会发臭,然后从茎基部往上扩散;另一种就是真菌性,由瓜果腐霉菌所致,就是老百姓习惯称的青枯病。

      细菌性茎腐病

      症状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前开始发病,先是植株中下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出现不规则的水浸状病斑,病菌在侵染茎秆、心叶的过程中,造成生长点组织坏死、腐烂,心叶失绿萎蔫,易拔出,最后导致病株组织软化、腐烂,并散发出腥臭味。

      病因 病菌在田间越冬,第二年随气流和风雨传播蔓延。高温多雨,潮湿闷热,叶鞘积水,最有利于病菌侵染。当玉米高为60厘米时,组织柔嫩易发此病,并且害虫危害造成的伤口也有利于病菌侵入。同时,玉米连作地土壤内存有大量细菌,当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施用氮肥过多,也容易导致此病发生。

      防治 发病初期可施用溴菌腈,严重时可直接拔掉带出大田销毁。故而重点在预防,建议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播种时可以采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用量的0.2%进行药剂拌种,或5%根保剂按种子用量的4%进行药剂拌种。

      真菌性茎腐病

      症状 玉米真菌性茎腐病是真菌病害,一般在乳熟后期到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病株最初表现萎蔫,全株叶片突然褪色,无光泽,叶片自下而上失水变成青灰色并干枯,呈现青枯症状。有的病株出现急性症状,即在乳熟末期或蜡熟期全株骤然青枯,没有明显由下而上逐渐发展的过程,这种情况在雨后乍晴时较为多见。病株根部、茎基部空心变软,遇风易折倒,破开后可见茎髓组织变褐分解,须根减少,易拔起;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离,籽粒无光泽灰暗,排列松散易脱粒。

      病因 玉米苗期发病主要是由于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或者由于肥力较差、天气过旱或过涝、土壤中除草剂残留过多,造成幼苗根系发育不良,生长势弱,抗病性降低。玉米近成熟期发病,一方面与品种自身的抗病性有关,另一方面与高温多雨,尤其遇暴雨突然转晴有关。施氮肥过多,过度密植、田间郁闭以及对植株造成各种损伤,都会加重病情。玉米连作地,土壤中病原菌积累数量大,发病重。低洼积水的玉米田地,也极易导致发病。

      防治 采取种植抗病品种为主,栽培技术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高温沤肥,减少田间初侵染来源。合理密植,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钾肥。采用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注意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湿气滞留。及时中耕松土,避免各种损伤。

      玉米粗缩病如何防治

      玉米苗叶片浓绿,苗矮不长,节间缩短,并且叶背面有长短不等的蜡状隆起。这是玉米粗缩病危害。玉米粗缩病又名黑条矮缩病、万年青、生姜玉米。我国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辽宁、甘肃等地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已成为玉米生产重要病害之一。

      玉米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幼苗被害,叶色浓绿,根系少,苗矮不长,类似生姜叶片。成株期感病,植株下部膨大,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粗壮,叶色浓绿,叶背主脉上产生长短不等的蜡状隆起,称为脉突。病株不抽雄穗或不孕,根和茎部的维管束肿大,果穗小,结实少。该病的病原为玉米粗缩病毒,传毒昆虫媒介是灰飞虱。除侵染玉米外,还侵染小麦、燕麦、蟋蟀草等禾本科杂草。该病毒由灰飞虱传播,冬季气温偏暖,早春温度回升早,春、夏季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灰飞虱的发生,另外水肥不足,有机肥施入偏少,植株生长不良,免疫力减弱,加剧该病的发生。

      1.农业防治 调整玉米播种期,避开灰飞虱迁飞高峰期,玉米播种前整地灭茬,清除沟渠、地头杂草,及时中耕,拔除病苗,加强肥水管理。

      2.药物防治 及时防治灰飞虱是减轻玉米粗缩病的技术关键,玉米齐苗后或3~4叶期用3%啶虫脒或48%毒死稗1000~1500倍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防治病毒用1.8%菌克毒克(宁南霉素)水剂250倍或3.6%克毒灵水剂500倍,在喷药的同时,建议加上有机硅助剂以减少害虫对农药的抗性。

      玉米授粉期别让高温成“杀手”

      时值秋季,气温难下“火线”,我国多地高温持续,热浪袭人之余又怎会不忘侵害作物。我们熟知,玉米抗热,但这个伏天也让玉米难以承受。当前,是玉米抽雄散粉期,受高温热害影响,玉米授粉不利,导致品质、产量难以向好。如何缓解现状,请看看下面这些门道。

      高温不利,授粉玉米热害严重 开花时期遇高温,玉米抽雄散粉遭受不利影响。有试验数据表明,当气温高于32C时,不利于玉米授粉,将会导致玉米花粉活力降低或花粉死亡,吐丝困难,或花丝丧失受精能力,不能完成授粉结实过程,雌雄穗不协调,结实率下降,而形成果穗秃顶缺粒,何况近期38C左右的高温?

      纵观诸多品种,玉米雄穗较多的品种花期相对更耐高温,结实性也相对要好,郑单538、德单5号就表现出了很强的抗热性,结实情况比较好;先玉335、登海605等品种花期耐高温能力较弱,今年热害发生程度较重。

      综合防治 减轻损失 正常情况下,玉米花丝受精能力一般可保持7天左右,以抽丝后2~5天受精能力最强。抽丝后7~9天花柱活力衰退,11天几乎丧失受精能力。花丝在受精后停止伸长,2~3天后变褐枯萎。玉米抽穗开花期遇严重干旱或持续高温天气,不仅导致雄穗开花散粉少,还会导致雌穗抽丝延迟,使花期相遇不好,以致授粉受精率低。

      夏玉米处于抽雄吐丝期,是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为减轻当前高温对夏玉米的危害,有条件的可以采取灌水降温、人工辅助授粉、叶面喷肥等措施。灌水可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株间温度1℃~2℃,增加相对湿度,有效减轻高温危害。人工辅助授粉,可使落在柱头上的花粉量增加,提高结实率。用尿素、磷酸二氢钾或其他优质叶面肥等进行多次喷雾,增加植株穗部水分,能够降温增湿,促进散粉,同时可给叶片提供水分和养分,但需注意肥液浓度不能太大。

      另外,合理追施攻粒肥,以提高千粒重,割除严重受害植株,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病虫害发生,千方百计增加单株生产能力,减轻产量损失。

      玉米秃尖咋防

      在种植玉米的时候,都会遇到秃尖的问题,有的秃尖两三厘米,有的秃尖特别厉害,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很是让人烦恼。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防止秃尖的出现呢?

      玉米棒秃尖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影响,防止玉米秃尖,要抓好以下5点:

      密度要合理 玉米密度过大,会造成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玉米叶片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满足不了玉米棒生长发育所需要,穗分化时,造成小花败育,形成秃尖。玉米留苗时,要根据玉米品种的特性,做到合理密植。一般大棒型品种,亩留苗在3000~3500株,中棒型品种亩留苗3500~4000株,小棒型品种,亩留苗4000~4500株为宜。最近,发现有的农民播种后不间苗,这样会使秃尖率增加,还有倒伏的危险。

      及时防治虫害 玉米螟等虫害啃咬玉米花丝,严重影响授粉结实,造成秃尖。要及时除治虫害,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液,或2.5%功夫1500液防治。蚜虫吸食玉米汁液,严重影响玉米灌浆,造成秃尖,可用10%吡虫啉2000倍液,或5%啶虫脒3000倍液防治。

      补追攻籽肥 要在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前及时补施攻籽肥,每亩追施尿素15~20斤,或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20~30斤。

      防旱防涝 天气干旱要及时浇水,严防卡脖旱。遇雨要及时排水,以防涝灾。

      人工辅助授粉 遇到阴雨天和高温天气,玉米自然授粉不良,胚珠不能正常受精造成秃尖。要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受精率,减少秃尖。

      联系电话:0931-8826844

标签:;  ;  ;  ;  

暴雨晴天,警惕玉米茎腐病_玉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