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式护理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患儿神经行为的影响论文_刘欣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探究袋鼠式护理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患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研究,从中随机性选择病例数80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均分为对照组(早期护理模式)、观察组(袋鼠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模式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缺氧缺血脑病新生患儿的神经行为。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实施袋鼠式护理干预后,其神经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随访6个月,观察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体格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干预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应用效果较为显著,有助于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病情,提高其神经功能,对于患儿的身体发育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袋鼠式护理干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

缺氧缺血性脑病作为新生儿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新生儿的成长发育会造成极大的影响。该疾病发生后,会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受到损伤,甚至产生永久性的伤害。缺氧缺血性脑病多发于子宫内窘迫产妇中,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围生期脑部发生缺血缺氧引起[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减轻新生儿病情严重性。在本文当中,针对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开始研究,探究袋鼠式护理干预在其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以下是具体的报道内容。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研究(共收集病例数80例),所选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将这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病例数各为40例。所有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家属均知晓并且同意参与研究,本次研究在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认同后实施。对照组中,男性患儿病例数为22例、女性患儿病例数为18例,日龄范围1-5d,平均日龄(2.4±0.5)d,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33例、中度7例,早产25例、足月15例。观察组: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16例,早产20例、足月20例;轻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别为21例、19例。将2组患儿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即在患儿出生后对其进行用药护理、吸氧保暖等护理,并在其清醒状态下给予视觉、听觉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给予袋鼠式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式为:为新生儿穿上纸尿裤后,将其放在母亲胸前(嘱咐患儿母亲解除衣扣,使其皮肤与患儿皮肤接触贴合),指导患儿母亲用一只手托住患儿臀部,另一只手放在新生儿的背部,以促使新生儿感到安全、舒适。袋鼠式护理模式维持时间在1小时左右,每天训练2-3次[2]。患儿出院后仍可以进行袋鼠式护理干预,每天训练2次,每次60分钟。在进行袋鼠式护理干预时,患儿家属可以在其耳边轻声呼唤,对其皮肤进行抚摸,轻轻拍打背部等。可以亲吻、挑逗患儿,通过感官刺激促使患儿神经行为得到有效改善。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神经行为,随访半年后患儿的体格发育情况。神经行为采取NBNA进行评分,对五个方面进行评定:行为能力、被动肌能力、主动肌能力、原始反射、一般反应。每项评分为0-2分,总分为为40例,将评分低于35分患儿视为神经行为异常。本次研究主要以计入总分的形式进行比较。

体格指标包括:头围、身长、体重。

1.4 统计学处理

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2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神经行为评分、体格指标均数,并用t值检验,将所得结果带入SPSS20.0软件核对后,当2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2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行为评分

将两组缺氧缺血脑病患儿6个月后的神经行为进行对比,其中,对照组患儿神经行为评分明显大于观察组,对照组神经行为评分:25.38±1.44分,观察组神经行为评分:14.36±1.39分,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t=34.8234 P=0.0000。

2.2 2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体格发育对比

对两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进行6个月的随访,对比2组患儿体格发育情况,观察组患儿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组间数据差异性较为明显:P<0.05,详细内容见表1。

表1 2组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病患儿体格发育情况对比()

3 讨论

新生儿脑部发育最旺盛时期为1-2岁,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在此期间实施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能够改善其病情,提高神经功能,改善神经行为。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护理,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神经系统,该护理方法已经取得较为理想效果。

袋鼠式护理是针对新生儿的一种早期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的呼吸、循环系统以及体温代谢的等产生生理影响[3]。有助于改善新生儿的母婴关系,刺激新生儿神经功能。袋鼠式护理让母婴双方进行长时间的皮肤接触,利用皮肤感觉,将刺激传至患儿脑部神经系统。除皮肤接触外,将视觉、听觉等感官感受联合应用,使得患儿神经系统尽早进行信息处理,逐渐恢复促进脑部神经功能发育成熟[4]。环境对于新生儿智力发育具有积极影响,丰富的外界刺激对于新生儿脑部发育、突触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袋鼠式护理不仅能够给予新生儿温暖舒适的环境,还能够促进母婴双方的情感交流,对于降低新生儿哭闹,提高其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效果。

触觉作为人类原始感官之一,能够通过皮肤对脑部产生温和型刺激,伴随着外界信息相互交换,新生儿能够在无语言的状态下感受到安全、舒适、满足。袋鼠式护理干预利用母婴双方的皮肤接触,促进大脑产生生长激素,对于新生儿的体格发育十分有效[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实施袋鼠式护理干预后,患儿的体格发育、神经行为均得到良好的改变,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较而言,差异较大:P<0.05。

总之,袋鼠式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新生儿早期护理方式,能够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神经行为产生作用,有助于患儿的身体发育,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媛媛,杨小红,洪菲.袋鼠式护理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患儿神经行为的影响[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11):1065-1067.

[2]张伟华,朱守容,江静霞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新生儿期症状及预后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283-284.

[3]杨新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7):256-258.

[4]陈卫珊.护理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生长发育及血清S100B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87-90.

[5]吕俊英,梁莉丹,王逸扬.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发育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7):146-149.

论文作者:刘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袋鼠式护理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患儿神经行为的影响论文_刘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