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市第二中学 538001
摘 要:凭借多年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结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的心理现状,综合分析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及具体实施方法,并提出了预防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心理疾病的发生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心理健康 探究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在课堂上,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要发挥好教学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而并非灌注知识,替代选择学习的内容与方式。要使教学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就应该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开展心理教育,通过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良好个性和指导学习方法等为发挥学生主体性创造条件。
1.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有效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源动力,它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心理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并把提出的学习目标付诸于实践,最终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要做到这一点,要求老师必须要了解学生心理需求,统筹全局进行课程安排。
2.指导学习方法,进行高效学习。方法得当会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学习亦如此。学法指导是教学中开展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正如古人所言,要“授之以渔”。在教学中,运用注意理论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运用感知的规律,教学生学会观察;运用记忆理论帮助学生正确复习;教以思维的知识使学生学会思考等,总之,通过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3.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不甘落后的品质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逐步得到提高,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很强,针对这样的学生,我采取鼓励、激发的办法,有些简单的知识,让学生自学,独立解决,对这样的学生我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帮他们组建兴趣小组,充分自主开展研究学习,探讨一些课外知识,使他们的能力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可以在学习方法上予以帮助,多鼓励,使学生消除自卑感和消极情绪,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重视课后的心理辅导
课后心理辅导是针对个别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一时无法在课堂中解决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并在课后进行疏导。通过在作业本上或试卷上给学生写上鼓励的评语,及时与学生交流。如对于创新的思路,教师应予以肯定和鼓励。我在其作业本上批注一个“好”字,这样做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动力。对于有错误的,教师不要一味地打“×”。因为学生一般不愿看到“×”,教师应给他找出错误发生的关键之处,并打上“?”或旁边注上启示,以利其心理的接受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都喜欢在QQ上聊天,因为通过QQ聊天,不用面对面接触,学生就会感觉放松,就会乐于把自己的心理话告诉老师,于是我每教一个新的班级,就让学生把我加入他们班的QQ群里,在QQ里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防止网络造成的心理疾病
网络游戏及各种应用软件都使人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空间。这是个虚拟的世界,使人的个性、性格、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乃至于整个生活方式,都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如果青少年失去了自控能力,便容易失去自我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出现人格障碍。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到现代技术给人的个性发展带来的新的影响因素。以便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预防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心理疾病的发生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1.进行人机关系的教育,使学生增强自主意识,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做机器的主人而不被动为机器所牵制。
2.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减少人机关系给人际关系带来的不良影响,防止人际关系障碍的发生。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开朗活泼的性格,以避免人机对话过程中的情感淡漠所造成的情感障碍的发生。
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贯穿于计算机课堂教学,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活跃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有利于培养新世纪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作为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积极探索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知识丰富、心理健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建芹 心理学[M].郑州:河南出版社,1998。
[2]张大均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1):325。
论文作者:上官云雁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4月总第2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心理论文; 能力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知识论文; 课后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4月总第2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