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丽
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
摘要: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切实把握好路基以及路面的施工处理是核心环节,只有围绕着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进行全面分析管控,进而才能够更好提升公路工程整体施工效果,有助于后续公路工程项目的可靠应用。下面就重点围绕着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施工技术以及路面施工技术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优化施工效果,希望具备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引言: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在当前社会发展中面临着更高的难度,尤其是对于一些施工条件并不是特别理想的区域,在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更是存在较高压力,从具体施工技术入手进行严格把关也就显得至关重要。结合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具体流程进行分析,从路基施工以及路面施工两个方面进行把关控制和核心条件,相应路基施工以及路面施工建设中涉及到的各个施工技术手段也就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确保其操作更为规范可靠。
1、路基的施工特点与施工要点
1.1路基施工的特点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处于露天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在工程施工区域内的专业类型多、结构物多、各专业管线纵横交错;专业之间及社会之间配合工作多、干扰多,导致施工变化多。
1.2路基的分类
按照路基地质的不同可分为土方路基和石方路基;按照断面形式的划分可分为挖方路基、填方路基、半填半挖路基以及不填不挖路基。
1.3路基施工优化重点
1.3.1施工测量的重要性
公路路基施工首先要对施工进行测量,对已知的测量控制点进行闭合加密,建立测量控制网,再进行施工控制粧放样。施工测量贯穿施工的整个过程,确保路基的结构尺寸及各项技术数据的准确性,确保后续施工操纵具备更为明确的指导和约束,降低路基施工偏差。
在道路工程的施工阶段,道路工程测量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因此,道路施工之前,在施工图纸附图应通过测量放样定位,并且测量控制应进行,以提供结构的基准。在测量过程中,测量的精确度应确保,和偏差应避免尽可能。一旦发生偏差,就会对整个工程的进度和工程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施工前,路基应进行调查,测量,放样等,以确保其准确性,以免导致项目从设计位置偏离,从而影响行车安全和道路使用。这表明,施工测量尤为重要。
1.3.2地质勘探的重要性
对于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路基进行有效处理必然需要首先做好地质勘探工作,依据地质勘探的相关结果进行后续路基施工建设,进而才能够更好提升其准确度和适宜性。结合地质勘探在当前公路工程项目中的有效应用,其需要切实围绕着设计方案进行目标任务的明确,保障整个施工现场中和后续施工相关的所有因素都能够得到调查了解,尤其是在地下水以及土层特性方面,更是需要加大地质勘探力度。GPS技术的应用是比较高效的重要手段,其在公路工程地质勘探测量中发挥出了重要价值。
如若地质勘探工作做的不到位,就不会掌握全面的地质信息,施工方案就会有局限性,对工程造成损失,甚至对基层及面层产生影响。例如在2017年福建旧县-白砂公路改建项目,就是由于勘察设计不详,而造成路基滑坡变形、路面开裂等现象。
《福建交通科技2017第二期》。
1.3.3路基排水的的必要性
在公路工程项目路基施工建设中,路基排水技术的应用同样也是比较核心的基本要求,针对路基进行有效排水需要首先关注于恰当排水通道的构建,能够结合路基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在恰当位置布设合理的排水沟或者是其它结构,促使路基结构中存在的水分能够及时排除,对于后续整体公路工程项目稳定运行同样也具备较强价值。
(1)路基的排水系统不完善可能给道路交通带来隐患
路基的排水系统不完善,在雨雪时节就会在路面上形成积水,但积水时间过长,不能及时除去就会给车辆的安全通行带来严重的问题,或是由于积水造成路面损毁,由于外界的技术、资金等原因造成的短时间内难以修复,路况就无法通顺,会给车辆带来极大的不便,路面路基也会遭到损毁。
路基的排水系统可使道路的使用时间增长
在雨水的长时间的冲刷下,不仅降低了路基的使用强度,而且在超出路基承受的范围下就会造成路面下降,坍塌等事故的出现,所以排水工作没有做到位,就会使路基受损,而排水系统的科学合理就会保护路基,使路基处于干燥的环境条件下,增加承受的强度,延长使用时间。
路基的排水系统可增加公路的稳定性:
在地下水长时间侵蚀下,会使路基变得松动,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减少了公路的稳定性与耐压性,且积水的长时间积累,会逐渐渗入,透过路面侵蚀路基,在长期的循环下,就会影响路基的稳定对于路基排水技术的应用应进行严格把关,相关技术人员同样也需要关注到整体路基结构的适应性和协调性,并且同时优化整体路基结构的防水性能,避免路基结构在后续轻易受到雨水的侵蚀影响。
1.3.4土方开挖技术
路基开挖,又称辊,在路基工程施工的关键点。特别是在高等级道路丘陵和山峦重建设,路基开挖往往是关键控制项目的进度。道路建成通车后,开挖断面维护公路养护部门关注的焦点。由于挖掘道路由天然地层,天然地层通常具有在形成演化的长期处理的地质结构复杂。在地壳的表面上的挖掘路边斜坡的结构是由自然和人为因素,包括水文学,水文地质,地表水,气候,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影响,并且是对变形和损坏比堤斜率更敏感。
大多数发生在路基病害发生在道路上,如山体滑坡,崩塌,落石和路基开挖。大段路基的开挖破坏了山体原有的平衡和地下水和地表水体的平衡。如果建设规划不合理,坡度太陡,废弃的面太近,并且表面铺成和挡土墙建设不及时,而引流不畅会造成道路的坡度不稳定和滑坡。在严重的情况下,它甚至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进度。这是一个经常出现在开挖路基施工的问题。施工人员应检查设计审查,施工方案的选择,和现场地质和水文调查。
1.3.5土方填筑技术要点
当原地面标髙低于设计路基标高时,需要填筑土方,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路基处理中土方填筑同样也应该予以严格把关,确保其能够较好维系后续路基结构的稳定性。
目前路基填筑施工应用较广泛的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见下图
在土方填筑施工处理中,技术人员应该重点把握好具体填筑材料的恰当运用,确保填筑材料的性能较为理想,避免应用不良材料进行施工操作,针对填料的多方面性能进行详细试验检测,尤其是需要充分考虑填筑材料的强度以及稳定性,含水量也需要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施工前及时按规范要求取样,采用重型击实法取得土方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曲线图,为后续施工填筑提供有力依据。
结合这种土方填筑技术的应用,一般在具体操作中需要采取分层填筑的方式进行控制,设置相应的层级高度,避免一次性填筑过高影响到施工质量控制效果。在不同层级中同样也需要关注到恰当材料的规范运用。
当需要对土采和人工加水时,达到压实最佳含量所需要的加水量可按式估算:
1.3.6压实技术
在公路工程项目路基施工建设中,压实技术的应用同样也应该落实到位,能够确保相应压实处理能够协同土方填筑工作有序开展,保障填筑后的公路工程路基结构具备更为理想的稳定性效果。
结合公路工程项目路基压实技术的应用进行把关,相应压实机具的选择是关键条件,不同的公路路基选择不同吨位的压路机,应该有效设置压实机械组合,相应技术人员需要围绕着现场尺寸以及最终压实度96%以上需求进行压实机具的有效明确,保障其能够在后续更为规范有序运用。
注:①表列压实度以部颁《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重型击实试验法为准;
②对于铺筑中级或低级路面的三、四级公路路基,允许采用轻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路基压实标准;
③其他等级公路,修建高级路面时,其压实标准,应采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规定值;
④特殊干旱地区的压实度标准可降低2%~3%;
结合后续路基压实操作的具体执行状况进行分析,相应操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初压、复压以及终压这三个不同环节进行针对性控制,确保相应压实更为可靠高效,在不同压实阶段采取不同的压实参数和压实遍数,在上一阶段压实检查无误后,再进行后续压实处理。在压实工作完成后,应该详细检测相应压实度。针对公路路基结构进行弯沉检测也是必要手段,可以借助于自动弯沉测定仪进行检测分析,更好了解路基结构的刚度以及强度表现。
2、公路工程路面施工技术
甲路面是通过使用各种道路材料直接承受道路上的负载构成的层状结构。良好的品质路面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其表面应平整度见面,紧凑性和防滑的要求。路面结构由表面层,基础层和缓冲层的。
2.1路床处理技术
2.1.1路床的作用
路床是指路基顶面承载路面的部分,一般是路基顶面下80cm,其作用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是保护路基不被水的侵蚀软化(不透水性和整体性)。
固化路基填筑材料(使其不流失不扬尘)。
提供车辆有效的摩擦系数(行车安全)。
路面本身有抵抗高频率拉压和抗疲劳能力(耐久性)。
能与路基一起协调变形一致的能力(协调性)。
增强美感(观赏性)
2.1.2路床处理的重要性
在公路工程路面施工处理前,针对上路床进行有效处理是比较关键的前提条件,相应上路床的处理应该切实保障整体结构具备更强的稳定性和平整度,进而才能够在后续路面施工建设中提供理想条件,避免该方面的问题影响到后续路面施工效果。结合路床处理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除了要进一步审查检验其压实度效果外,同样也需要重点围绕着整体平整度进行严格把关,对于存在的凹凸不平问题进行及时调整。
一旦路床与路面的结合处理不妥,使之未形成一个整体,不能与路基协调变形一致,便可能会造成路面的不均匀沉降、产生反射裂缝、擁包、局部塌陷等危害,后期处理较为困难。
2.2路面摊铺技术
2.2.1基层摊铺技术
基层是在铺装结构,其主要承载车辆负载的垂直力和表面层到路基下传播的应力承载层。它还提供了地面建设一个稳定和坚实的工作表面上。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增加,基层建设工作与道路成型的质量和工期。摊铺和碾压施工工艺是基层建设的最重要的。施工是不好的,并且许多疾病,如裂纹和翻滚等。
基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虽然不如面层,但是作为路基作为最重要的承重层应该有足够的水稳性、以防基层遇水变形,导致面层遭到破坏。另外,基层还应该满足其结构强度、扩散荷载能力及抗冻性的要求。
在地下水丰富的区域施工,不排水基层应该在基层设置下封层,防止地下水反向“吸水”。
2.2.2面层摊铺技术
面层直接与大气和行车相接触,不仅承受行车荷载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还要受到降水的侵蚀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面层摊铺技术的应用同样也关系到后续整体公路工程施工效果,需要从具体填筑材料以及填筑操作入手进行全面把关。针对当前路面摊铺材料的选用,沥青混凝土材料是最为常见的基本类型,该类材料的审查把关不仅仅需要重点关注于自身基本性能指标,还需要考虑到温度方面的控制,确保沥青混凝土材料能够在摊铺中维持在较为适宜的温度水平,正常温度下施工摊铺温度不得低于135摄氏度,低温施工摊铺温度不得低于160摄氏度,避免降温过大影响到摊铺效果。摊铺机具的应用同样也需要严格把关,除了要考虑到摊铺机具的宽度指标外,还需要合理设置摊铺的具体厚度以及摊铺量的控制,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公分,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验确定,结合整个路面施工建设的要求,确保摊铺操作能够较好形成理想的路面层结构。整个摊铺过程中还需要控制到摊铺机的运行速度和均匀性,避免出现严重摊铺不均衡现象。
2.2.3面层压实技术
路面施工建设中切实把握好压实技术的应用也比较关键,这种路面压实技术的应用同样也需要结合相应路面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相应路面整体压实更为均匀适宜,同样也应该重点围绕着不同压实阶段进行针对性控制,避免可能出现的路面结构不理想问题。
在路面压实处理中,相应压实机具的规范化控制至关重要,需要从具体参数层面进行协调把关,力争整体压实符合后续路面施工建设的基本要求。
在路面压实技术的应用中,技术人员往往还需要考虑到路面结构中相关排水设施的有效构建,维系后续公路工程项目的稳定耐久运行。在路面压实完成后,技术人员还需要切实把握好养护工作,确保养护较为全面适宜,最大程度上规避路面裂缝或者是不平整等问题出现。
在路面压实技术操作后,同样也应该借助于必要的弯沉检测技术,了解路面结构的塑性变形问题,把握好抗疲劳性能,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施工建设中切实把握好路基以及路面两个方面的施工建设至关重要,从路基施工以及路面施工入手进行关键施工技术的详细分析,严格规范把关,确保整体施工具备更强的质量效果,维系公路工程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刘荣.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探析[J].科技与创新,2018(21):93-94.
[2]孙支援.刍议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要点[J].价值工程,2018,37(32):222-224.
[3]何代荣.公路工程项目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交通世界,2018(19):42-43.
[4]苏成军.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应用[J].珠江水运,2018(14):80-81.
[5]申冬杨.浅谈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8,16(18):92+94.
[6]吉运达.论公路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8):181-182.
论文作者:汤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路基论文; 路面论文; 压实论文; 公路论文; 结构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模拟》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