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明年有望降温 但仍“具有积极性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政策论文,但仍论文,性质论文,明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临近年底,明年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取向如何?再次成为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讨论的焦点。
今年5月27日,财政部长金人庆在上海“全球扶贫大会”上提出,为确保中国经济稳步健康发展,财政政策将由“积极”转向“中性”,从而引发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中性”的讨论。10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3144亿元,同比增长9.5%,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似乎为明年实行中性财政政策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但是,据国家发改委一位主要负责官员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指出:“明年将继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但具体数额还没有最终确定。”他说,对于下一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取向,目前存在不同意见,但发改委的主流观点是,“明年继续实行‘具有积极性质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继续实行从紧的土地管理政策”。
不过,发改委和财政部官员同时表示,明年财政政策的定调问题,最终将在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
明年预算11月大定
财政政策的取向,会在财政预算编制中得到具体体现。据了解,国庆节后,明年的政府预算控制数陆续下达(财政系统通常称之为“一下”,意指第一次下达),各预算单位调整后的“二上”预算安排将在10月底上报,意味着各级政府部门明年的预算安排“大数”将在11月大致确定。
在中央各部门中,发改委具有预算分配权,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及长期建设国债资金,由财政整体“切块”给发改委,再由发改委进行二次分配。2002年底,财政部就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逐步“淡出”,但以增发国债、扩张支出为主要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仍得以延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如果积极财政政策退出,在建国债投资项目将失去资金来源,会变成烂尾工程或半截子工程。当时有关专家测算,国债项目续建所需资金约为6000亿-10000亿元。
发改委一位官员表示,这是为了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宏观调控政策将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的方向、力度和重点,明年政策的重点是加强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促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探索主要利用信贷、投资、价格等方面的经济、法律手段改善宏观调控的方式,进一步建立健全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财政:关注成本
“国债项目续建所需资金,不一定非要通过发长期建设国债来解决。”财政部国库司官员认为,债务收入是政府主要收入途径之一,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长很快,也可用一部分税收收入完成国债项目建设。
事实上,今年中央财政在发行1100亿元国债项目资金的同时,增加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50亿元,使总额达到354亿元。金人庆承诺,在逐步削减长期建设国债数额的同时,增加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资金,在完全取消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后,将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资金增加到1000亿元。
显然,在保持既得利益的前提下,逐步调整减少长期建设国债规模,这种此消彼长的政策安排,推行要容易得多。
“财政大量发行国债的同时,在央行又保持较高的存款余额,不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部国库司官员认为,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对财政债务管理与国库现金管理的需求凸现,必须将政府债务管理与国库现金管理结合起来。
据财政部统计,2002年,财政在央行的月未存款余额有9个月超过1500亿元,2003年,有9个月超过2500亿元。今年3月末,财政在央行的存款余额达到3416.0亿元,6月末,存款余额高达7755.6亿元。
这位官员以去年情况举例说,如果近几年少发2100亿元国债,那么2003年末存款余额将降至524亿元,从全年存款余额变化看,少发2100亿元国债后,存款余额仍能满足财政支出需要。这样,若债务平均利率按3.50%测算,每年可节省73.5亿元利息支出,同时债务余额减少2100亿元。
自1998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财政资金来源中负债资金的比重持续上升,也引起了财政部的重视,2001年以来,中央政府债务余额占中央财政总支出(不含国债收支部分)的比重均超过了130%,2003年达到了140%。
财政部官员认为,这直接导致了财政资金获得成本的不断提高,在政府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成本上升的同时,政府现金资产又存在大量闲置,并不断增大,造成资源浪费,形成国家财政的一种巨大负担。
预算超收3000亿无疑削减赤字和追加支出两难
据国家税务总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92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3%,增收4014亿元。专家预计,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收5000亿元已无悬念,超预算收入将突破3000亿元。
对于超预算收入,是削减赤字,还是追加支出?或者转到下年度预算?按照惯例,国务院会在11月做出决定。
全国人大预工委专家介绍说,财政追加支出是当年使用,按预算法的规定,不需要报人大审批。但在12月底,国务院会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使用情况。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马海涛认为,对于今年的财政超收收入的安排,从宏观调控的角度讲,增加支出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因为目前的财政支出压力也比较大,许多领域财政支出安排不足,如三农问题、振兴东北、西部开发、科教兴国这些支出压力,另外今年还不得不考虑税改的成本。
他说,如果今年超收收入过大,应该用一部分来减少赤字,一部分用来追加支出。1997年,中央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为0.7%,2003年为2.7%,赤字率逐年提高。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国债是所有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储备资产,即“二级储备”的主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控基础货币的工具。因此,如果国债规模迅速减少,所有的金融机构就会感到资产流动性不足,同时也使得中央银行感到缺乏有效的手段来展开公开市场操作。
他认为,国债兼有财政和金融的双重功能,财政部门的国债规模是与财政赤字联系的,而金融部门对国债的需求则是相对稳定且不断增长的。
在预算出现盈余的情况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协调?这就需要关注国债的净清偿额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如果财政部在市场上清偿国债,将会在金融市场上造成资产流动性不足。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戴国强认为,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需要大量的交易工具,最好的就是国债,而且最好是短期国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连续买进、卖出国债,来调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但现在没有这么大量的国债,央行被迫发行票据,他认为,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实际上大量发行央行票据是不妥当的。
当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存在矛盾,对国家来说也是必要的制度安排,因为政府总是喜欢花钱的,央行为了保证币值的稳定,就是要管住钱的,这两个矛盾必须要存在,“如果它们两个目标一致,对政府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情”。
但对央行来说,需要财政提供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对央行提供了手段,央行对财政的支持和配合也就相对积极,“财政和央行的目标可以不一致,但是在操作层面上应相互配合、相互提供方便”。
标签:国债论文; 预算控制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预算调整论文; 财政政策工具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财政制度论文; 银行论文; 经济论文; 存款余额论文; 财政学论文; 预算论文; 宏观调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