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水培技术_虹鳟鱼论文

虹鳟鱼水培技术_虹鳟鱼论文

虹鳟鱼的流水养殖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虹鳟论文,养殖技术论文,流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虹鳟鱼因其成体沿侧线具一棕红色纵纹,如同彩虹一样而得名。虹鳟鱼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食用价值高,生长迅速,人工繁殖简便易行等特点。目前已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产量高而优良的四大淡水养殖品种之一,被列为高档鱼。

虹鳟鱼生活水温为2~25℃,最适水温为12~20℃,其适应性很强,既能在池塘中养殖,也可在水库、湖泊、河川中放养,尤其在流水中饲养一年四季都可生长,产量很高。大面积的实践证明,一般每667平方米产30000~35000千克,最高可达50000千克以上。因此,虹鳟鱼流水养殖前景诱人。

一、鱼池的建造和布局 一个完善的养殖场应根据虹鳟鱼的不同生长阶段,设有仔鱼池、鱼苗池、鱼种池、成鱼池、亲鱼池和后备亲鱼池等,其面积可分别占面积的0.5%、1.0%、12.5%、80%、3.0%、3.0%,有条件的地方还应设少量的检疫池,以备病鱼隔离检疫用。

仔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石砌或混凝土结构为好,成鱼池和亲鱼池既可以是土质,也可以是石砌或混凝土结构。不论何种结构的鱼池,其形状的确定,都必须考虑到流水畅通、易于排污和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率以及降低工程造价等方面。

各类鱼池的布局为:仔鱼池、鱼苗池、鱼种池放在前面,成鱼和亲鱼池在后面。检疫池要单独使用水,排出的水不能再用。根据地形的可能,每排鱼池要有一定的落差,以有利于自然流水。

虹鳟鱼池的进水排水系统是建池中的重要部分。整个鱼场要根据地形、规模、鱼池布局等合理布置,做到排水畅通、管理方便、不发生事故等。每个鱼池都要有进水口、排水口和排污口。进水、排水口的大小,要根据水的流量、流速、鱼池大小以及鱼池的形状,进水方法,要求换水次数等来确定。如果直流式进水、排水,水口宽一点为好,有利于增氧。如用喷水或淋水等方法进水,排水口的大小要根据所需流量,水的压力,流速的要求来设计。进水、排水口处均要设置拦鱼棚,防止逃鱼。拦鱼棚要严密,间距大小要根据鱼体大小来确定。

二、饲养及管理 虹鳟鱼的饲养全过程,由卵破膜孵化算起,可以分为仔鱼期(由孵出至开食两个月止)、鱼苗期(由开食后两个月至6个月止)。鱼种期(由开食后9个月至当年年底)和成鱼期(从第二年一月开始到出售)等几个阶段。

孵化后的20天内,仔鱼依靠吸收卵黄囊中的营养来维持其生长发育,每平方米可放1万~5万尾左右。孵化后20天,开始投喂饲料,最初可以将煮熟的蛋黄调成浆水,滴到鱼池上游有鱼的水面。开食后1个月,每平方米可放500~1000尾,可以用纱布挤出煮熟的蛋黄,呈细颗粒状滴于水中,以后蛋清也可以一起用。还可以用动物肝脏、新鲜小杂鱼磨成糨糊状,滴入水面投喂。每天投喂6~8次。日投饵量可占鱼体重的12%左右。开食两个月后,仔鱼体重已达1克左右,进入了鱼苗期,每平方米可放养200~500尾,这时可全部投喂颗粒饲料。但饲料中的动物性成分须维持在80%以上。日投饵量可占鱼体重的9%左右。日投饵次数4次。开食后半年,一直到当年年底,为鱼种期,每平方米可放养50~200尾。可投喂成鱼用饲料、投饵量可占鱼体重的5%左右。日投饵次数3~4次。

成鱼期每平方可放养15~50尾,水深在1~2米。饲料中,动物性饲料占30%~40%,植物性饲料占60%~70%。颗粒大小以适口为度,一般直径在4~8毫米;日投喂两次,投喂量为鱼总重的2%~3%。

为使成鱼高产,在管理上首先要保持足够的水量和设置增氧设备,一旦缺氛,立即予以补充。其次要经常把已经达到食用标准的成鱼及时捕捞出售,将出现明显差异的个体选出分池饲养。

在虹鳟鱼饲养过程中,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严格的操作制度。一是要注意保持流水池水畅通、恒定。二是随着鱼苗的生长,要经常分池,调整饲养的密度。在生长过程中,饲养一个月后,就会出现大小不匀的现象,必须及时筛选分池。三是做好清污工作,要坚持每天清污一次。

联系电话:0531-2054107

标签:;  ;  ;  ;  ;  ;  ;  

虹鳟鱼水培技术_虹鳟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