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南乡村聚落民居现状初探——以仙岛湖周边村庄为例论文_吴思

(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71)

【摘 要】美丽乡村建设始于浙江安吉,由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对中国的乡村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前,新建设的乡村民居,正逐渐放弃本土建筑材料与建筑风格,走上了功能至上的道路。本文以仙岛湖周边乡村聚落为例,初探鄂东南乡村聚落民居现状,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鄂东南;民居;仙岛湖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8-0229-02

本文调查范围位于阳新县王英镇、三溪镇境内,沿316国道、三王公路分布,共十一个行政村。仙岛湖为省级生态旅游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地处幕阜山北麓,因湖畔山崖上悬有一块“灵通仙岛”的古匾而得名,以灵湖、仙岛、湖畔岩洞等自然景观特色而闻名。

1.建筑现状

鄂东南地区宗祠文化盛行,自然村落多建有祠堂,因此建筑主要为住宅与祠堂两种。

1.1 住宅

调查范围内住宅主要有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两种。

1.1.1 传统建筑

传统建筑,建筑层数为一层;结构为砌体结构;建筑材料主要为土砖、黑瓦、青石、木材等;色彩极为朴素,直接呈现出砖、瓦、石、木等材料本色,极少粉刷。

图 3 现代建筑中的仿古建筑

2.祠堂

清朝中后期,鄂东南家族祠堂大规模建立,由于地域上靠近江西,受其影响较多。而阳新位于吴头楚尾,兼具湘鄂赣文化特征。祠堂有宗祠(族祠)、支祠、家祠三级,调查范围内应多为支祠。

祠堂是多功能的公共场所,除祭祀祖先之外,祠堂还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是宗族存在与发展的象征,是举行重要礼仪活动的地点(婚丧嫁娶),是议事厅,也是娱乐空间(年节演戏)和社交场所(招待宾客)。祠堂里也教化或奖惩族众。

图4 调查范围内的祠堂

调查范围内的祠堂,大部分为新建,一处仍在建设中。建筑材料多用水泥、石膏、石材,堂前有较大空地,空地前有畔池,建筑风格均仿古,入口处设有气派的牌坊门或八字门墙,门为红色木门,门前有石墩,山墙有五岳朝天式、三花猫拱背式等式样,进深较深。

3.鄂东南民居特征

鄂东南地区是“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运动的典型移民通道,其民居兼具皖赣建筑与荆楚建筑的特点。根据《“荆楚派”村镇风貌规划与民居建筑风格设计导则》的总结,鄂东南传统民居,在空间上,多采用多进式院落,有“五间三天井”、“三间一天井”或祠宅合一等布局方式,空间布局灵活;构架上,以砖木混合结构为主要结构体系,常见雕饰穿斗挑梁头、挑梁托檐柱、鳌鱼挑等构架形式;墙壁普遍为清水砖墙,不施任何涂装,仅在墙檐处勾出白边,山墙运用云形、人字形、一字型等多种样式,组合成优美的轮廓;屋顶多为硬山小青瓦屋面,屋面被形形色色的马头墙所隔断;色彩极为素雅,多采用清水砖墙,近檐口处墙面和退进的入口以白灰粉刷,部分建筑在檐下作水墨彩绘处理;门常见八字形槽门、偏转斜门、角部带雕饰的石库门、牌楼门等做法;雕饰细节丰富,以窗花、木雕为主。

调查范围内基本不见传统鄂东南民居。较为传统的建筑,建筑年代多为六、七十年代后,在空间布局、建筑结构、色彩、雕饰等方面,均比鄂东南传统民居简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建造工艺的发展,人们更注重建筑的功能性、舒适性与性价比,尽管本土特色正在逐渐褪去,但这样的发展趋势是经济且合理的。

4.结语

美丽乡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文化是不断发展与演变的,传统建筑的风格也是适应地理条件与人文诉求的结果。根据调查结果,仙岛湖十一村乡村聚落建筑已不复鄂东南传统,但其传统建筑风格与元素也有许多可取之处。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应结合传统,应用更为经济、简洁、舒适的建造材料与工艺,铭记本我,但也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飞.鄂东南家族祠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2]杨国安.空间与秩序:明清以来鄂东南地区的村落、祠堂与家族社会[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8,00:34-62.

[3]厍金杰.鄂东南地区乡土建筑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4]王瑶.鄂东南传统街屋建筑艺术特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5]郭亚成.鄂东南地区村落变迁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7.

[6]“荆楚派”建筑风格设计导则》、《“荆楚派”村镇风貌规划与民居建筑风格设计导则》,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4年12月.

论文作者:吴思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0

标签:;  ;  ;  ;  ;  ;  ;  ;  

鄂东南乡村聚落民居现状初探——以仙岛湖周边村庄为例论文_吴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