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现价值转向创造价值,投资理念面临新嬗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造价值论文,投资理念论文,价值论文,发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热点随理念变迁
历史经验表明,在经历过度热情追高成长型股票导致最终幻想破灭之后,必然又会走回到稳健的价值型投资的老路上,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投资理念的变化呈现周期性的循环规律。
从我国股票市场所处的经济环境看: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主线,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上市公司集中在传统产业,国有企业处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前沿;90年代我国经济处于消费结构升级阶段,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也日益增大,因此,并购和成长作为市场的主流投资理念有其必然性。
2002年以后,中国股票市场越来越受到国际资本市场投资理念的冲击,一种以研究为先导,价值挖掘为主要目标的投资理念正在形成过程中。2002年手机板块的行情、2003年的汽车、金融、能源电力、钢铁板块的行情,都是在深入研究整个宏观经济形势,把握行业发展的景气度,并及时发现行业运行拐点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股市进入价值投资重新回归,高成长行业价值挖掘的阶段。
在经历了2003年“局部牛市”之后,多数大盘蓝筹股的“价值发现”过程已基本完成,而“价值投资”将向纵深发展,“价值挖掘”的过程即将来临。一直以来,人们所说的价值投资都是指投资那些股本较大、主业突出、收益稳定、分红高、市盈率低的个股。但机械地照搬价值理念选择传统的价值型个股是不可取的。目前对那些股价已经充分反映出其绩优特性的个股总体要以回避为主,选择价值低估,价值再发现个股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间的主流思想。
影响新老资金投资取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的成长性投资品种是否已经出现。随着全球高科技行业的复苏,以及美国和周边市场科技股新浪潮示范效应的逐步显现,具有良好成长性的科技股将逐步进入投资者的视野,成为新的“核心资产”。
如果说在弱势市场中,我们更看重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和市盈率、更注重投资安全性的话,那么在日益强烈的牛市预期的影响下,我们就应该更加看重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证券市场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科技股为代表的成长股的活跃不仅有利于营造牛市氛围、提升投资者信心,也有利于大盘蓝筹股的持续震荡攀升,价值股和成长股的协调表现将带领我国证券市场迎来崭新牛市格局。
随着价值投资的分化和深入,不同公司的主题挖掘,将影响市场发展的趋势。主题投资可以是发展的主题,也可以是制度改革的主题。对于整个市场来说,全流通的主题将在1300多家公司中创造出新的热点,也将使制度考虑在业绩的基础上受到更多投资者的重视。目前的市场仍然处于价值发现的延伸阶段,即将进入创造热点的时候。2004年最大的市场机会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提升股票内在价值,为市场走强提供持续动力,从发现价值向创造价值转变。
进入真正的大蓝筹时代
静态地横向比较国内A股市场和全球主要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3月11日数据显示,上证A股的算术平均市盈率约53倍,深圳A股的算术平均市盈率为约84倍,高于欧洲和美国等主要市场指数不超过40倍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但上证180指数平均市盈率为39倍左右,深证100指数平均市盈率不到36倍。
当以世界市场主要指数为比较对象时,目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偏高。但是通过结构性比较,可以看到A股市场中已经存在一批估值水平较低,具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蓝筹公司就是这批公司的典型代表。
从动态角度看,反映蓝筹股市场走势的各大成份股指数,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S & P 500指数、FTSE100指数、道琼斯欧洲斯托克指数,在近几年的变动范围集中于15-30倍左右。因而,即使以国际化的估值体系进行比较分析,A股市场中蓝筹公司的估值水平已经相对较低,可以为投资者接受,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与其他市场相接近的回报。
目前,大部分行业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状况,这使得小企业追赶大企业的难度加大,所以国内的行业领先型公司应该获得更高的估值水平。而实际情况却是,行业领先型企业与行业均值的估值水平存在约20%的折价,个别行业如石油化工、普通机械、食品制造等行业的折价率更高达40%以上。比较结果使得行业领先型企业的投资价值更加凸现,故此我们认为目前行业领先型企业的估值水平明显偏低,其潜在长期投资风险和长期收益回报并不对称。
蓝筹股并不等同于低市盈率,恰恰相反,国内的蓝筹公司高增长和低风险的特征应该获得更高的估值才合理。国外成熟市场中蓝筹公司获得高估值的现象很普遍,譬如国际金融业巨头花旗集团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指标都要高于标普500的银行股指数的平均水平。因而有必要对于蓝筹公司的投资价值有重新认识,这将成为引领蓝筹股行情步入高潮的关键因素。
我们认为,各个层面的前景变化都支持蓝筹股行情再续佳绩。尤其在投资理念上对蓝筹公司投资价值的重新认识,将消除投资者对于蓝筹股在去年已有一定涨幅的恐惧,使其更加坚定对蓝筹股的持有信心和投资热情,从而推动市场在2004年进入真正的大蓝筹时代。
购并打造新篮筹
购并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是改变了市场对资产重组的认识,提升了资产重组的档次。实际上购并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壳资源类重组的淡化,而以强强联合为代表的战略购并的兴起。随着壳资源购并的淡化,目的在于巩固自身市场份额、行业地位,着眼于未来战略,不仅仅局限于财务购并的,具有战略购并特征的外资购并将会不断得到市场的认可,而且也将成为未来控股权更迭的主流发展趋势,将成为证券市场的一个持续性的热点,是证券市场的新投资机会。
从目前来看,上市公司战略性重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京东方模式,即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优势,进行行业购并,从而使得京东方的市场空间由国内向全球拓展,其内在的投资价值随之提升,进而为二级市场提供了持续的做多动力,而前期定向增发B股则充分向市场表明了管理层对此类重组模式的认同。类似个股尚有国电电力、*ST华靖、秦川发展、新希望等。
二是武钢模式,此模式的要点就是以上市公司为母本,定向增发,然后用募集资金收购集团公司资产,进而达到集团公司资产整体上市的目的。
三是TCL模式,此模式的要点就是集团公司吸收合并其控股子公司,然后进行首发募集资金达到集团公司资产整体上市的目的。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充分保护了二级市场的原有中小股东的利益,从而使得市场实现了多赢局面。
虽然目前证券市场虽然尚未出现类似个股,但华联商厦曾有类似公告,称百联集团组建后为减少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现正对有关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目前尚无成熟方案,但从中也可看出潜在的可能性。
TCL模式和前两种模式进行对照的话,不难发现存在着诸多不同点,最为关键之于就是在于TCL模式适合于集团内拥有诸多不同细分的资产,比如说彩电与手机,而武钢集团就是单一的钢铁资产,适合于定向增发并逆向收购的购并模式。就京东方模式而言,主要适合于那些在行业内已具备一定龙头特性,有能力进行行业整合的个股。所以,对那些在行业内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上市公司要高度关注,比如说化肥行业的四川美丰,煤炭行业的兖州煤业,电力行业的国电电力,啤酒行业的青岛啤酒、燕京啤酒,证券行业的中信证券、宏源证券,轮胎行业的黄海股份、风神股份等。
在此思路引导下,我们发现上市公司的重组多了一些实质,少了一些概念,而且在近期又有升级的迹象,即将产业整合升级一揽子解决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资金占用等问题。
可见,上市公司的机会不在于重组题材的挖掘,而在于寻找那些绩优潜力。我们从四方面构划出上市公司机会的路线图。
一是寻找新近组建的集团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可能被集团公司借壳上市,从而有潜在的蓝筹股的投资机会。深能源就是如此,另外,上海电气也是如此。
二是那些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引资方向相吻合的上市公司,比如深发展。
三是寻找那些业绩中等偏上,但存在着金融创新题材的个股,比如电器股份、轻工机械等。
四是寻找当前已是蓝筹但还具有发展潜力的个股,如上海汽车、上海石化、宝钢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