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0)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 随机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并将其按护理方案的差异性分为两组,一般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其中,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100.00%(实验组)和84.00%(一般组)。实验组均优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可在有效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的同时不断优化其各项心功能指标,值得推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抢救护理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arrhythmia.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bined with arrhythmia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nursing plan. General nursing was carried out in general group, and routine nursing + targeted nursing was carried ou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rescue effect and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mong the two groups,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was 100% (experimental group) and 84% (genera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genera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targeted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bined with arrhythmi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clinical rescue and optimize the indexes of heart function,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rrhythmia; emergency care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077-02
急性心肌梗死即因人体严重性和持久性心肌缺血所引发的急性心肌坏死症[1-2]。大量临床相关研究表明,心律失常是该疾病的最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50例作为研究样本,并根據奇偶数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一般组和实验组,各25例。其中,一般组男女比例为:15∶10;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为(55.29±5.27)岁;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12例,Ⅳ级5例。实验组男女性比例为13∶12;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为(55.15±5.10)岁;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13例,Ⅳ级4例。就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做好心电监护与急救准备: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首先要做好持续的心电监护,以便随机观察患者病况,如呼吸、心率、血压、心电示波的变化,作好记录,及时反馈给主治医师,这样的心电监护至少在发生心肌梗塞后监护72h,而且,在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的适当延长。其主要为胸前双极导联监护,最佳便于分析心律失常的方法为不但使得综合导联波形有较为清晰的P波,同时使得QRS波群主导向上,并且综合导联波振幅应>0.5 mV。此时,电极片应当避开电除颤和听诊的位置以及经常活动和容易发生摩擦的地方,黏贴牢固。在进行心电监护24h后,医护人员应当使用温水对电极片外皮肤擦拭一次。若此时发现患者的皮肤出现红肿以及瘙痒现象,应当及时更换患者放置电极片的位置。并且要对起搏器、除颤器、气管插管等抢救设备进行详细全面检查。此外,要保持患者静脉通畅,保证药物能够有效注入,并在针头与输液管道中安装好三通阀,将急救药物放置在急救设备附近,随时准备对意外情况的抢救。
1.2.2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发展:在做好患者心电监护与急救准备的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生命体征变化。一般说来,每15min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心律、血氧含量、呼吸情况以及患者意识清醒状况作好记录,即使得医护人员在患者的表现对是否会合并发生心律失常现象作出基本判断,以便于及时发现心肌梗塞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经常是出现了室性期前收缩以及室性心动过速,导致下壁心肌死,有的患者还有可能伴有严重的窦缓、房室传导受阻等现象。若患者出现这样的状况,医护人员应当做到及时用药,以便于防止心律失常现象的发生。专门的护理人员在24h的心电监护期间,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较为异常的现象,医护人员应当及时通知医生,并且要配合医生对患者及时予以抢救。
1.2.3对患者进行日常一般护理: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较为完全的卧床休息1周后,仍然存在心律失常的现象,应当嘱托患者继续卧床休息,避免活动给心脏造成缺氧等各种负担,医护人员要做好协助患者的日常活动,并且尽可能的使得患者在进行必要的活动时动作舒缓。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急性期的输氧量维持在6 L/ min,并且输氧时间要维持3d~5d。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情况,由于要尽可能的减少对心脏的负担,因而鼓励患者卧床休息。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运动量的急剧减少,导致肠胃蠕动能力减弱,加之吗啡等镇痛药物的使用,进一步抑制了肠胃功能的正常运动,患者很容易便秘。因而,医护人员要在患者入院之日起,让患者服用通便灵药物。而且一旦患者发生便秘情况,要对患者出现便秘的心理、生理、药物作用进行分析。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饮食与心理的护理。首先要向患者及其家属接受膳食纤维促消化的作用,以便于降低便秘的发生;此外,向患者及其亲属介绍心理变化与身体变化之间的关系,使得患者保持较为愉悦的心情,与患者家属以及患者制定共同的护理计划。②专业护理。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防便秘的专业护理,一般是以肚脐为中点用手指指腹沿结肠的基本走向从左到右进行环形按摩,每日3次,每次20min左右,以促进肠胃运动,防止便秘发生。③日常指导。对患者排便进行指导,使得患者养成每天排便的生活习惯,患者在进行排便时,医护人员要在身边守护,让患者放松。④其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在入院后,心电图监测正常的情况下,可以让患者在3d后进行少量运动。
1.2.4用药护理以及心脑复苏护理:要在心电监护下使用抗心律市场药物,且要使用微量泵匀速灌输。护理人员要掌握好药物的浓度、剂量以及灌输速度,且在药物使用时,同时观察心电变化情况。灌输速度过快,患者则会出现嗜睡等现象;剂量过大,则患者会出现头晕等现象,因此,在药物灌输时,还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此外,抢救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成功的关键便是掌握心、肺、脑复苏。因此,在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心搏骤停等情况时,护理
论文作者:韩艳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患者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电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药物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