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企业循环到社会循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分析_可持续发展论文

从小企业循环到社会循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分析_可持续发展论文

从企业小循环到社会大循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循环论文,大循环论文,驱动力论文,中国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12月26日,在经济日报论坛办的主持下,召开了“焦炭行业与循环经济暨三佳模式”论坛。其基本思路足:从建设绿色GDP入手解决能源创新问题;从企业小循环、区域微循环入手完善社会大循环,发展全面的务实的循环经济;从企业实践中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使绿色GDP来源于环保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

能源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如何选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经济学家高尚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栋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家李义平教授;以及《经济日报》社冯并总编辑等与会并发表了真知灼见。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循环经济阶段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经济学家高尚全:

中央工作会议已经把发展循环经济列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资源约束不断增加,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GDP的高增长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来维持。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但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我们创造的GDP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但能源的消耗要高于20%了,资源的利用率很低,这样的发展不可持续。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以上。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矛盾很多,比较突出的是资源约束的矛盾,资源利用率比较低;工业化与环境污染的矛盾;以及环境污染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矛盾。

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不断地改善人民生活的条件和质量。让人民群众用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但正是因为我们在发展经济中过度地向自然索取,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自然灾害增多,食物污染,空气污染,恶性疾病等,严重影响人民生活的质量。

为此,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到从资源集约当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当中求发展,从发展环境经济当中求发展。

我们要从改革中找出路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建立环境补偿制度;要完善对资源的配置;建立完善的价格机制;建立新的干部考核制度与统计制度,作为评判GDP的基本制度;政府要转换机制,建立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家谢伏瞻:

三佳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环境至上、集约资源、回报社会”的企业发展理念,我觉得非常好。在现阶段尤其要加以提倡。

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进入到一个关键的阶段。最近几年,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改革开放初期的供给约束变为现在的需求约束,到最近又出现资源约束,如果我们不走建设集约型社会,不发展循环经济,我们目前的这种资源支持程度就不能够足以支持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快速发展。

建设集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关系到中国自身,也和世界紧密关联。建设集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孤立的事情,而是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企业都要去努力的事情。

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怎样建设集约型社会?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两个创新。

首先就是体制创新。所谓“体制创新”就是说要通过深化改革,改变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当中不利于建立集约型社会的因素。

另外,我们确实需要加快技术的创新。

我们现在生产很多产品的能源消耗都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加快技术创新,效益也不能提高。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大研发的投资,我们现在研发占了GDP的比重是1.2%,在发达国家和不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是远过于我们,几倍于我们的投入。你要保护知识产权,要鼓励建立自主知识产权或自主品牌,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达到建设集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循环经济模式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栋生:

就在这个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反复提出要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一个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所以三佳的循环经济模式是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20世纪60-70年代美国伯尔丁提出:“黑色GDP”、“绿色GDP”。为什么将近半个世纪以后,我们也提到搞“节约型产业”,选择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呢?我想主要就是两句话“两个受不了”。一个是按我们现在这个发展的办法,资源受不了。第二是环境受不了,我们同样一个单位的GDP,排气、排水、固体废物是别的国家的四倍到十倍,甚至更多。别的地方我们不知道,但山西是这样的。

上个世纪50年代,我就在山西搞调研。那时山西东边是太行山,西边是吕梁山,中间的汾河两岸非常漂亮,环境很好。但是这二十多年,挖煤,炼焦,生产电解铝,就是这三家毁了原来的资源。国外讲“代际公平”是说不要吃子孙的饭,毁子孙的田,但在中国是毁我们当代的资源,损害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发展。这是非常严重的。

我提两个建议:

第一,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推进焦炭的清洁生产。合同能源管理是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创造的一个模式,是从节能,每个单位都使用能源,要用节能技术推广。

第二,刚才几位专家都演示了,三佳模式在资源上主要是突破了主焦煤的限制,这是资源方面的节约。所以我希望三佳的模式,能够继续回报社会,继续创新理念,继续研究,继续深化,对煤炭的有效的成份怎么进一步的充分利用,来不断的完善现在这样一个技术的路线。希望三佳模式加快的推广、采用新的市场化的运作,然后不断的提高完善。

循环经济模式机遇与挑战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主任周绍朋: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出:随着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应当重视发展循环经济。目前,循环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家的价格政策;区域领导和企业领导应建立新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法律保障;环保意识;还有就是企业在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上的责任。

《经济日报》社冯并总编辑:

第一、这是个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发展协调的问题。目前主要还是工业化时代的问题,适用工业生产的技术改革,比如三佳模式的这个技术路线,走出了传统产业固有的思路,不能用登月的标准来要求它。

第二、我国的焦碳在国际能源结构上最有话事权。西方关闭了严重污染的大机焦,却让发展中国家生产。我们处在巨大矛盾中。现在有三条路:关闭土焦,机焦面临转型,创新的工业路线应该得到推广。

第三、技术的命运既决定于观念又不完全决定于观念。结构调整必须要进行,所以形成观念与利害关系的冲突。大机焦是主导,企业管理者、技术人员、职工、科技专家,很多人靠这个吃饭。新旧技术路线必然斗争,往往“打扮”成技术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实践、靠市场说话。

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企业小循环到社会大循环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主任周绍朋:

三佳模式在可持续发展上具有一定意义:作为焦炭行业,污染严重,排放物利用循环。作为一种特定的行业,生产上游产品,注重环保,对整个社会建立循环经济模式确实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我们这种行业都能解决,其他还有什么行业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呢?

另外我看三佳模式中,有两个核心的问题:技术创新和资源化。我们发展能源经济,减少资源消耗,以及减少环境污染都要依靠高技术的发展。资源化是循环经济的特点,就是要把排放品作为资源再利用,然后是低消耗、低排放,最后达到报销。

中国人民大学李义平教授:

从经济学上看,“三佳模式”的意义更是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企业同时要承担低层次责任,包括环保,善待工人等;也要承担高层次责任。环保具有外部性,企业成本少,应把消除污染经济性。建设市场经济,其选择原因是选择社会。从这个角度看,“三佳模式”在国内是走在前列的。

还可以从企业层面和社会层面看这个模式:从企业层面看,前一阶段浙江也树了这样一个企业典型。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看,企业应当率先认同社会责任。长期看来,从社会经济上一定会获得超额汇报。因为如果不环保,社会经济将很难运行。

在社会层面上,注重这种负的外部性的处理,一般采用两种办法:市场办法和政府办法。用市场的办法,就是借助市场价格手段解决问题。迫使企业必须改变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因是:我们的环境资源价格是歪曲的,不能正确反映价格稀缺程度。政府的办法就是用法律手段解决污染问题。

标签:;  ;  ;  ;  ;  ;  ;  

从小企业循环到社会循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分析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