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军事形势动荡的美国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动荡论文,亚太论文,形势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从全球军事形势看,亚太地区的军事形势值得重点关注,该地区一些国家正进行着激烈的军事竞争与较量,大有使其进一步走向动荡之势。可以说,亚太地区的军事形势正处于冷战结束以来最为复杂的时期。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美国因素起到了主要“推手”的作用。2010年,亚太地区出现了许多引人关注的大事:韩国“天安”号军舰爆炸、美国“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跃跃欲试要前出黄海、美印关岛联合军演、“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议上中美军事交锋等。经研究分析发现,这些现象背后总是离不开美国的影子。美国致力于炒热亚太地区的军事形势,使该地区成为全球关注热点的动机,与美国维护其国家利益的战略调整有着直接关系。
一、为战略重心转移造势是美国炒热亚太军事的首要原因
自独立以来,美国就表现出自私自利的国际形象,其在国际上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如何建立和维护自身霸权展开的。在构建与维护霸权的过程中,美国不断调整其战略重心,以使其为美国的霸权利益服务。
在美国构建霸权的过程中,南美洲是美国在海外确立的第一个战略重心地区。1823年12月,美国第五位总统詹姆斯·门罗提出“门罗主义”,目的是极力避免欧洲国家损害美国在美洲的利益,减少欧洲国家对美国在美洲建立霸权的不利影响;1899年美国向英国、俄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等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目的是由于美国比这些列强进入中国晚,担心中国被这些列强瓜分而损害了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二战时期,美国迟迟不兑现其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诺言,是欲尽可能多地消耗苏联及欧洲盟国的力量,扩大战后美国的权势,实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未能实现的建立美国世界霸权的梦想。二战后,尽管因苏联这一障碍的存在而美国未能成为世界霸主,但至少确立了其在西方世界的霸主地位。苏联解体后,美国失去了与其争霸的竞争对手,如何成为世界霸主便成为美国的战略课题。所以,美国便从欧洲国家下手。欧洲是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是世界发展的发动机,控制了欧洲就可以影响整个世界。所以,“华约”解体后,美国掌控下的“北约”不但没有解散,反而不断扩大。目前,在欧洲大大小小的40多个国家中,美国已经将其中的26个国家收入北约的囊中。从战略地位看,剩余未纳入北约的欧洲国家基本发挥不了什么战略作用。美国在欧洲的地位基本稳定。所以,美国着手将北约向欧洲之外地区扩大,格鲁吉亚和阿富汗也就成了美国的首批目标。2008年8月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的战争表明,俄罗斯不会轻易容忍其它势力染指南高加索地区。美国扩大北约,剑指南高加索的企图碰了壁。美国以“反恐”为由将其军队插入中亚的阿富汗。经过10年的战争,美国并没有将阿富汗“治理”得使其能够符合北约的标准,只是将阿富汗陆军部队装备的枪支由AK-47换成了美国的M16。美国认识到将阿富汗纳入北约成本太高,所以将视线转向了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对美国来讲并不是一个好“治理”的地区。冷战时期,即便有苏联这一明确的威胁存在,美国在该地区也只是建立起几个双边联盟,并没有建立起像北约那样一个由美国控制的多边联盟集团,这是美国非常遗憾的事情。所以,近年来,美国将精力转为在亚太地区构建由美国掌握的“类北约”力量框架。但由于亚太国家各有盘算,美国的想法迟迟不能如愿。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且发展速度加快,美国防范“中国威胁”之心愈加迫切。为构建亚太安全新体系,美国大肆制造“军事威胁”,以强化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存在。2010年3月发生的韩国“天安”号军舰沉事件,成为美国强化在本地区的军事联盟和重返东亚的极好契机。从目前的事态发展来看,美国成为“天安”号事件中最大的获益者。
一是拉住了韩国。韩国一直以维护主权为理由欲收回在美韩军事体系中的美国对韩国军队的战时指挥权,两国已定好移交期限。如今眼看即将到期,美国不甘心拱手相让。“天安”号事件后,韩国已宣布延长美国移交对韩国军队战时指挥权的时间。
二是拽紧了日本。冷战结束以来,日本不断扩大海外影响,尤其是军事影响力迅速扩大。近年日本的军事能量开始高涨,正考虑向其最西南的与那国岛派驻兵力,甚至还有向钓鱼岛派兵的构想。于是,日本国内反对美国驻军日本的呼声日益高涨,驻日美军不得不考虑从日本基地搬迁的问题。驻日冲绳美军受到来自日本的压力更为突出。对此,美国难以容忍。“天安”号事件后,日本赶走驻日美军的压力开始下降。
三是增强了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实力。随着“天安”号事件、钓鱼岛问题、中国海军强势捍卫海疆动作等的出现,美国最高军事指挥当局“顺势”而为,开始考虑实施加大亚太地区军事力量的举措:其一是将关岛建成全球最大的军事堡垒。根据美日协议,2014年底前,驻冲绳的美军至少将有8000人迁往关岛。日本还将投入60亿美元支持美国修建关岛的军事基地。一旦驻兵及基地建设完成,关岛将成为美军全球最大的军事基地。其二是向亚太地区部署最大规模的海上力量。美国正在关岛修建停泊航母、潜艇和各型舰艇需用的码头。根据美国媒体消息,美国拥有航母的一半以上未来有可能部署在亚太地区。这将使美国太平洋战区成为其全球军事部署中海上实力最强的战区。其三是战略威慑的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正将战略威慑由核威慑转向常规战略武器威慑。近年来,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不断部署大量常规威慑力量,如具有威慑力的F-22Q“猛禽”战斗机就部署到了韩国。
四是适时转换澳大利亚的“角色”。人们通常认为,冷战时期,澳大利亚走的是亲西方路线,即“向西看”。冷战后,澳大利亚推行了“向亚洲看”的政策。伴随着澳大利亚对外政策的调整,美国将澳大利亚在其全球战略中的角色定位也进行了调整。在美国的亚洲战略中,人们通常认为,日本是美国亚洲政策的“北锚”,澳大利亚则是美国亚洲政策的“南锚”。在军事上,美国非常注重发挥澳大利亚的作用。一战时,澳大利亚就是美国的军事盟国之一。二战时,澳美在军事上仍然是同盟关系。在此期间,美国还在澳大利亚开始建立情报基地。冷战时期,澳大利亚与美国保持着军事联盟关系。与冷战时期相比,近年来美澳军事交流日益密切,军事关系不断强化。如美国与澳大利亚先后建立了数个联合军事训练基地。2010年,美澳两国又达成了军事合作协议,美国对澳大利亚的军售额达近15亿美元,这个数字10年来增加了8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最近美国负责外交和国防的高官同时访问澳大利亚,美澳双方还签署了相关协议,美澳双方就共享军事基地、加强军事合作达成了共识,澳方同意美军舰船和飞机长期使用澳大利亚军事设施,双方还表示要加强联合军事演习。有关专家认为,美国正在逐渐将澳大利亚在其全球战略中作用的定位从“情报收集”转为“战备中心”。可以说,澳大利亚担当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南锚”角色将逐渐走向活跃。今后,澳大利亚将不再只是一个起到稳定美国亚太战略作用的“死锚”,而将成为一个在美国推行亚太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活锚”。
二、为输出军火做铺垫是美国炒热亚太军事的经济动力
美国经济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将军事经济作为支柱。从美国经济发展的力量结构看,美国大军火公司是美国经济前行的发动机。这些军火公司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军队频频在世界各地动武,不能说与这些大军火公司的怂恿没有关系。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无力扭转颓势。所以,美国一再在世界各地制造“威胁”,力图通过推销军火来刺激经济的发展。美国已经将其“爱国者”防空导弹在东欧打开销路,开始在波兰部署。下一步美国极可能将“爱国者”防空导弹部署在捷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最近,美国与沙特阿拉伯又签订了一份高达600亿美元的军火合同。这是美国“树立”伊朗这一中东地区威胁的最大收获。接着,美国又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议上大造“中国威胁”论,企图扩大美国在东南亚国家的军火市场。美国搞热亚太军事的最大收获是其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水平得到提升。9月15日,美俄两国防长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谈。一周后,俄罗斯国防部长向外界表示,俄方有兴趣购买美国的军事技术,如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等。显然,美俄两国防长在会谈时已触及到了这些问题。一旦美国向俄罗斯输出先进的军事技术成为现实,美俄两国间在高新军事技术方面“互通有无”的可能性极大。为满足俄罗斯提高其军队武器装备水平的渴望,美国凭借自己在军事高技术上的优势,将在一个时期内加大对俄罗斯的军事技术输出力度,以赚取大笔美元。
三、为“引导”中国发展营造气氛是美国维护全球霸权之需
冷战时期,美国对华战略有两个特点:一是使中国与苏联不能结成同盟,二是构筑“军事遏制链条”,使中国不能向外发展军事影响力,避免对美国谋求世界霸权构成障碍。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化的深化、中国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原来的对华战略,并进行调整。如何不让中国成为美国谋求全球霸权的消极因素,是美国战略家目前正在探讨并欲解决的一个战略问题。
目前,美国面临的问题是通过军事手段遏制中国已经不起作用。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对抗的一个突出特点即军事对峙。实施对华军事遏制是美国的一个重要手段,加之中国的军事能力所限,当时美国对华军事遏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发挥了作用的。目前,随着中国军事能力的提升,美国对华军事遏制已经失去效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海军出访南亚的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实现了军队走出国门的第一步。1997年中国海军出访美洲,标志着中国海军具有长时间在远海活动和执行任务的能力。2002年实现了中国海军环绕世界航行的梦想。随着2002年以来中国军队开始与其他国家军队联合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中国军事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陆空的跨区联合军演、海军在三大海区的联合军演等,无不说明中国军队完全有能力冲出美国的“封锁链”,并对这种能力充满信心。尤其是中国军队在亚丁湾打击海盗的出色表现、中国军人“和谐之师、威武之师和文明之师”的形象在非洲等大陆树立、中国三军仪仗队在墨西哥的出色表现等,都表明中国军事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已势不可挡。
同时,美国也无力遏制中国的发展。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上升。中国成功地抗住了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又经受住了2008年出现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这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实力。2010年8月初,中国官方认为“中国实际上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接着,日本方面公布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超过日本。按照目前两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2010年的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几成定局。这表明中国经济已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同时,中国的国防实力不断上升。目前,中国高新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比例不断提高。2009年中国国庆节阅兵展示的所有武器装备全部是自行研发的。据总装备部统计,中国军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武器装备比10年前增加了15倍。随着武器装备自研率的提高,中国在国际军事舞台上发挥作用的能力也将随之增强。从近年中国军队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来看,中国军事在国际上发挥作用是任何其它因素无法阻挡的。面对军事遏制手段失效,对中国发展又无法遏制的形势,美国只有选择“引导”这一策略,实现迟滞中国发展进程的目的。而且,美国还欲从多个领域迟滞中国的发展。其中“引导”中国发展是美国对华战略的主旋律,在多领域迟滞中国发展是主要手段。从目前看,美国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维持“台湾问题”的存在。美国不断给台湾输入武器,目的是使台海两岸之间保持某种水平的军事平衡。美国这样做严重践踏了中国的主权,并侵害了中国领土完整。
二是鼓动与中国存在边界领土争端、海域分歧的国家不断制造事端。最近发生的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撞击中国渔船一事,如果背后没有美国的暗示,日本可能不会立场如此强硬。
三是在中国周边,尤其是中国的近海地区不断举行各种规模与形式的军事演习,制造紧张空气。近年来,美国不断增加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举行军事演习的次数和种类。如美国与韩国举行的“不屈意志”联合军演就是非“例行”的。
四是以反“核恐怖”为名破坏中国周边安全。从目前看,奥巴马政府军事战略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由重点反常规恐怖主义向反核恐怖主义调整。今年,美国已从伊拉克撤出了全部作战部队,美军2011年底还要从阿富汗撤出。这表明美国在国际上的常规“反恐”作战行动即将画上一个句号。奥巴马大力推销“无核世界”理念,大力落实与俄罗斯签署的核新约,目的是降低对美国的核威胁。所以,美国下一步的重点将反核扩散和反恐怖主义结合起来,打击核恐怖主义。打击对象不言自明。从目前看,朝鲜与巴基斯坦的“核问题”将可能被美国列为关注重点。朝鲜一直是美国因“核问题”而关注的国家,美国未来不仅不会放松对朝鲜的关注,而且还可能以“核问题”为由,加大对朝鲜的压力,“消耗中国的能量”。巴基斯坦近年来一直受到塔利班极端势力的困扰。尤其是塔利班组织近来不断在巴境内袭击北约向阿富汗运送物资的车队。在冷战时期,巴基斯坦是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冷战结束以来,巴基斯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正发生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实际巴基斯坦的恐怖分子猖獗的形势已经影响了美国“反恐”战略的实施。美国下一步极可能调整对巴基斯坦的策略,以巴核装置受到恐怖分子威胁为由,而对巴基斯坦采取“必要的措施”。巴基斯坦是中国的近邻与友好国家,一旦美国对其采取“必要的措施”,这将是对中国的一个严峻考验。从这个角度看,未来中国周边的核形势将是影响中国安全的一个较严重的负面因素。
美国通过这些措施来“引导”中国的战略发展,以在无法遏制中国发展的情况下避免中国成为影响美国全球霸权的消极因素。如“引导”中国与周边国家发生大的军事摩擦,“引导”中国过度发展军力等,通过这些行动来减弱中国的发展势头。对此,我们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标签:军事论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日本军事论文; 日本中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