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_互动教学论文

互动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_互动教学论文

互动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动论文,思想品德论文,课中论文,式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互动式教学是实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效形式,它摒弃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参与为主的生动活泼、互相促进的教学形式。正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所指出的那样:“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索和体验,通过道德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互动式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发挥出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二是激发出学生前所未有的创新潜能。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互动式教学的创设形式,以及创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多维度创设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形式

互动式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其本质在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融入教学全过程,这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多维度创造互动式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笔者认为可来取以下互动式教学形式。

1.小品表演式

在教学中,当教材内容适合表演小品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即兴表演,也可以课前准备小品材料,让学生进行表演。如在讲述《维护消费者权益》时,笔者课前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准备了“耐克VS耐客”、“火眼金睛”等几个内容的小品剧本,组织学生表演,把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几种消费者权利融入小品中,让学生在情景中去分析消费者的各种权利和维权途径,探讨如何练就一双“慧眼”,避免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从而达到本课教学目标。

2.主题讨论式

这是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展开讨论,以求得正确结论的一种教学形式。如在讲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一段灾难片《2012》,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各组发表观后感。在学生发言时,引导他们从“爱护生命、保护地球、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又如在讲授《让生命之花绽放》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观看了残疾人舞蹈《千手观音》。在学生发言时引导他们从“热爱生命,不放弃生命”的角度进行思想交流。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自由讨论的气氛中获得新知识,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游戏式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简单易懂,但是无法通过自学完全掌握其中的知识。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解这一学科的内容,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学起来没劲。因此,游戏式成为笔者课堂上常采用的方式。如讲解《创建新集体》时,笔者设计了一个“立锥之地”的游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发一张报纸,要求小组成员全部站在报纸上,然后将报纸不断地对折,仍然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全部站在报纸上。以站到最小报纸面积的小组为游戏的最终胜利方。这个游戏将课堂推向了一个高潮,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各个小组以不同的方式来争取最终的胜利。在游戏的过程中,小组各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组内成员间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在游戏中明确了创建优秀的集体必须要依靠集体中每一位成员团结协作的意识。

4.多维思辨式

这种形式就是模拟辩论赛,即按辩论的规则,把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辩驳、阐述。如在教授《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时,笔者针对上网的利弊问题组织学生对“上网是利大于弊”与“上网是弊大于利”这两个观点进行辩论。又如在讲解《享受学习》时,笔者就学习的苦与乐问题组织学生对“学习苦多于乐”和“学习乐多于苦”这两个观点进行辩论。在这两场辩论赛中,正反双方的辩手在组内智囊团的帮助下,列举了很多的例子来说明各自的观点,最后由教师来做最后的点评。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明辨是非,提高了自我保护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这种形式不仅能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而且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舞台。

5.过程体验式

这种形式要求学生将课堂学习转移到现实的情境中,按知识内容的要求,进行某种行动,体验某种生活。如在讲解《丰富多样的情绪》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制作“情绪万花筒”的环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忆自己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体验当时的情绪,在组内分享自己的情绪,并在课前准备好的白纸上用一种颜色将这种情绪表现出来。让学生表演小品“哭婆变笑婆”,体验不同情绪对人的影响。这种活动形式既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坚持了知行统一的原则,使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自身的生活体验中了解情绪的作用,使学生从体验生活中获取有关知识。

此外,互动式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编写寄语、讲故事比赛、设计公益广告、小组制作手抄报、演讲、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进行。

二、创设互动式教学的关键问题

1.处理好课程资源的预设和生成

教师在选择课程资源时,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课程资源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进行探究性教学时,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应尽量多搜集、多运用材料,但这些材料要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真实性和典型性。如果材料脱离教学内容,脱离客观实际,则难以有效地说明问题。在教学设计上,互动式教学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另一方面,教学中要处理好突发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表现出的闪光点,灵活运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资源。如教师在讲授《激发自己的潜能》时设计了背诵圆周率的小竞赛,其中有一位学生数学基础很差,连小数点后5位都背不下来。教师根据这一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调整了教学目标,引导该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不断挑战自我,最后他顺利背到小数点后15位。教师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巧妙地转化为生成的课程资源,实现了学生知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善于控制课堂,做到活而不乱

互动式课堂教学注重师生的互动,因此课堂气氛往往是比较活跃的,但互动式课堂绝不能是“放羊”,而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根据笔者个人的经验,如果在互动式教学中敷衍了事,对学生进行“放羊式”管理,必然会导致教学时既无明确的主题,又无具体的组织程序和要求,也无有效的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做好活动安排和课堂总结等环节。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必须要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做到“活而不乱”,确保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果。

3.协调好“形动”与“神动”的和谐统一

所谓“形动”,是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借助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即动眼、动耳、动口、动手。所谓“神动”,是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脑,思维要动起来,这点更为重要。

在教学中,一是存在“是不是”、“对不对”,所谓的问题满天飞的情况;二是针对过去“满堂灌”的弊端,许多教师开始注重“启发式”教学,于是“满堂灌”又变成“满堂问”,而且,教师依次抛出自己“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常常成为学生的思想圈套——正是在教师的一步步提问,学生的一次次回答,以及教师对学生答案的纠正中,学生成了教师思想的“俘虏”,或是充当教师见解的复述者。这都不是真正的“神动”。真正的“神动”,应是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知识的增值、创新的光芒。

4.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恰到好处

互动式教学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锻炼学生的能力。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出色,又不脱离本课的学习主题,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恰到好处。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或进行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二是教学生活化,活动设计要围绕学生生活,走进生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课堂;三是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追求真理、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师生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教师要让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要反对那种轻过程重结果的做法,消除那种对持有不同观点、看法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的现象,尤其要珍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鼓励学生质疑。对学生的异议甚至是错误的观点,也应该采取尊重、宽容的态度,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课堂环境,精心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内心世界敞开于课堂,让学生的生活经历融入课堂,我们的课堂就能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合作的舞台。这样我们才能将学生对世界环境的好奇,对千变万化的社会事物的关注,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对生活的品味和心灵的感悟都带进课堂,真正实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目标。也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才会不再空洞、单调,教学才会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标签:;  ;  ;  

互动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_互动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