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疼痛、腰椎功能的改善分析论文_魏昭

中医针灸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疼痛、腰椎功能的改善分析论文_魏昭

阳泉市妇产医院 山西阳泉 045000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中医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疼痛、腰椎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结果:两组治疗前疼痛、腰椎功能评分结果对比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腰椎功能评分结果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及腰椎功能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针灸;腰椎功能;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致病原因较多,患病后将对患者正常活动以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并且容易诱发相关并发症,患者临床症状集中表现为腰椎疼痛以及下肢麻木等。本次研究将重点分析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中医针灸疗法对于改善患者疼痛感以及提升腰椎功能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院内自2018年1月起,到2019年1月止诊治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为回顾分析对象,利用数字法来分组,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包括患者38例,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37~69岁,年龄均值(48.2±0.6)岁;病程2个月~7年,病程均值(2.2±0.5)年。对照组:包括患者38例,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36~70岁,年龄均值(48.4±0.3)岁;病程2个月~8年,病程均值(2.3±0.3)年。两组研究对象上述线性资料组间比较均衡度高(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主要措施有牵引、拔罐、药物和推拿等治疗方案,其中推拿可采取顺患者夹脊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由上至下进行穴位点按,之后采取揉法,针对环跳、大肠腧、委中等穴进行按摩。拔罐治疗方案可对患者腰突、阳陵泉以及委中穴等进行刺血拔罐。而牵引疗法中结合患者患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药物疗法则主要应用中医药身痛逐瘀汤进行治疗,中药组方:桃仁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牛膝12克,香附12克,没药12克,五灵脂10克,地龙10克,羌活10克,甘草6克。以水煎至300ml,1剂/天,分为早晚两次口服。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针灸疗法,主穴取夹脊、环跳、委中、大肠俞、肾俞等穴,而配穴有太冲、阳陵泉、足三里、悬钟等穴。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平补平泻手法留针时间20min,患者每隔一天针刺治疗一次,连续治疗30天。

1.3评估指标

(1)应用NRS数字疼痛评分法对连照顾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0~10分,分值与患者的疼痛度成正比;(2)运用JOA腰椎功能评价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该量表0~29分,分值与患者腰椎功能成正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涉及数据均利用SPSS17.0分析,均数的±标准差以()描述,行t检验,采用率则以%描述,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NRS疼痛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NRS疼痛评分为(7.82±1.03)分,而对照组治疗前的RS疼痛评分为(7.79±1.12)分,两组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RS疼痛评分为(3.01±0.2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1±0.32)分,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JOA腰椎功能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JOA腰椎功能评分为(10.15±0.31)分,与对照组的(10.26±0.29)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JOA腰椎功能评分为(25.16±1.1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24±1.06)分,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中医学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纳入到腰痛、腰腿痛以及痹症等范畴中。该疾病容易反复发作,且患病后疼痛感强烈,对于患者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情况严重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腰腿痛、下肢麻木、肌肉萎缩、跛行等不良情况。临床中,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通常采取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案,并且患者的接受情况良好。针灸疗法为中医传统治疗方案,也是此类患者治疗中常用的保守疗法,具有无创性、安全性高以及疗效好等优势,因此受到临床患者的接受和欢迎。通过中医针灸能够促进经络疏通,可发挥行经止痛之功效,并且通过针刺穴位能够对神经组织产生刺激,进而对痛敏神经元产生影响作用,因此可对痛敏神经元的放电反应进行有效抑制,同时通过针刺穴位能够引起相应的应激反应,到达患者大脑皮质,有利于提升疼痛阈值。并且通过针灸疗法能够帮助改善患者脊髓功能,并提升周围神经系统功能,有利于促进机体代谢以及血运循环改善,针刺疗法有利于改善组织营养,可降低神经根的水肿症状,因此能够有效的提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改善其临床症状。针刺治疗方案通过降低患者机体蛋白多美和组胺物质大量释放,因此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疼痛阈值,并且可调动抗疼痛系统活力提升,有利于达到更优的止痛效果。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通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针灸疗法,该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腰椎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采取中医针灸疗法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抑制效果,另一方面可促进其腰椎功能的改善。并且针灸疗法的优势还在于能够反复治疗,并不会产生副作用,也并不会引起相关并发症以及药物治疗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因此其治疗安全性更高,有利于临床患者的接受。为了进一步提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联合采取熏蒸、中药内服、按摩、牵引等各类中医保守治疗方案,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通过采取中医针灸疗法可取得满意效果,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感并改善腰椎功能。

参考文献:

[1]姜幸福,董良杰. 中医手法联合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和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04).

[2]朱晶晶,杨洸. 温针灸结合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19(04).

[3]辛欢,张玲,范贵宝.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19(04).

[4]于杰.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遗留疼痛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01).

论文作者:魏昭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  ;  ;  ;  ;  ;  ;  ;  

中医针灸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疼痛、腰椎功能的改善分析论文_魏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