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优质护理;儿科护理;满意度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使得医院儿科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同时儿童属于飞速生长发展时期,这使得其身体免疫力与素质相对较弱,进而外界各种因素对其都有着直接影响,导致儿童经常受到疾病的困扰,而针对其治疗期间施以完善的护理则有着重要作用与意义。文章就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优质护理服务具有较强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将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儿科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为27例,女性患者为23例,年龄范围在1岁至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9±2.11)岁;对照组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患者为24例,年龄范围在2岁至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1.58)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仅仅结合实际需求施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施以优质护理措施:①护理人员需要了解与掌握患者的病症状况与基础资料,同时以患者实际状况为出发点向家长与患者介绍病症实际状况与治疗方法,并针对患者及其家属施以完善的心理疏导,防止不良情绪的出现,使得患者与家属的认知度快速提升,为避免护患纠纷问题的出现提供有力支持,并确保护理效果与质量出现质的飞跃[1]。②保证患者具有优质的休息氛围。其中病房环境需要拥有舒适与温馨等特征,而环境湿度与温度也应根据季节进行科学调控。针对噪音应全面控制,进而为强化护理效果提供有良好条件[2]。③了解患者所有病症信息,若患者疼痛感无法消除时,就需根据医嘱施以相应剂量止痛药,使得患者疼痛感得到缓解。④建设完善的护理队伍。针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等定期培训的同时,也应提高护理团队建设重视程度,确保护理人员综合素养与能力符合相关标准需求,进而为强化优质护理效果奠定基础[3]。其中需不断学习医院规章机制,强化素质教育工作,保证护理人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并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另外,也需要培训礼仪,确保护理人员举止端庄,态度热情,不断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以患者角度出发,创建完善的优质护理环境。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软件针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表示患者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治疗配合度,使用t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治疗配合度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如表1所示。
3.结论
在医院中儿科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也存在较强特殊性,也就是收治的主要患者为幼儿,而其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自身体抗力较弱,经常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并对良好的生长生产直接威胁。其中患者治疗效果与护理工作之间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如果护理效果较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治疗效果的提升。所以根据实际需求强化护理工作有着极高的临床价值。
文章针对患者施以优质护理方法时,就是确保护理措施具有较强人性化与科学化特征。其中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状态了解病症情况,整理与收集患者的基础数据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完善的优质护理方法,同时进行严格落实。而在优质护理前,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家属介绍病症相关知识、治疗方法、护理措施等,使得患者家属了解优质护理具有的临床价值与优势,进而获得家属的认可与理解,这时家属也可配合护理人员共同进行优质护理,保证患者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使得优质护理效率的提升具有良好条件与环境[4]。同时也可使得患者康复时间不断降低。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98.78±2.55)、生活质量(90.42±1.24)、治疗配合度(89.57±1.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评分(77.44±3.11)、生活质量(79.22±2.55)、治疗配合度(76.57±2.25),这也有效证明了在儿科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中全面运用优质护理方法可有效促进护理效果快速提升,同时也可为强化治疗效率提供有力支持,并保证患者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因此可在儿科护理中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宝珍.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6(58):277.
[2]王秋盼.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5(07):231-232.
[3]徐秀.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8,34(05):142-143+146.
[4]谷宏.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8,8(14):246-247.
论文作者:简娜 李程军 陈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患者论文; 儿科论文; 方法论文; 对照组论文; 效果论文; 家属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