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月末没有产成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月末论文,产成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审报表发现问题
我们在对某科研所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时,发现其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栏目下,“产成品”、“在产品”栏目中均无数据,“原材料”的金额即是“存货”栏目的金额。我们心中产生了疑问,于是便将该所全年的“资产负债表”审查了一遍,发现月末都没有“产成品”和“在产品”。
二、仔细查初露端倪
我们通过审计其会计账簿,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原来每月“生产成本”、“产成品”、“产品销售成本”三个会计科目的发生额及期末余额完全相同,每月月末时,会计人员将“生产成本”全额转入“产成品”,再将“产成品”全额转入“产成品销售成本”。我们又仔细审查了记账凭证后面所附的原始凭证,发现该研究所的会计资料根本不具备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既没有工资、制造费用的原始记录及分配表,也没有产品成本计算单,自始至终我们也看不出其到底生产的是什么产品,仅有一大堆杂乱的材料领用单和工资发放表,根本无法确定它们与成本核算有什么关系。在此,成本核算俨然成了“走过场”,“产成品”也成为过渡科目形同虚设,整个成本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三、道原委真相大白
我们询问了该所的报账员张某,张某的解释是:“我们所的生产宗旨是根据市场行情以销定产,用户需要多少,我们就生产多少,而且全部出售,我们的生产工艺很简单,将材料一经装配,就是产成品。”当我们问到他们为什么不按财务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时,张某支支吾吾地说:“我们人手少,以前又没有核算基础,有些数据统计不出来,反正一直这样,很省事。”这种不能自圆其说的解释,更令人产生怀疑,该研究所生产的是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工艺绝对不会很简单。在我们对其晓以利害之后,张某道出了原委: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程序和制度后,他们就不能随意调节利润了。现在他们这种“成本核算方式”,可以很容易做到调节利润,每到年末时,所里可以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通过直接调节费用,或者以丰补欠,或者细水长流。
四、两点启示
启示一:现行高等院校对校办产业利润指标的核定不科学,每年核定任务时,总是以上年实现的利润为基数,再综合其他因素调增调减。谁上年完成的利润越高,下年给谁核定的利润指标就越高,可谓“鞭打快牛”。因此,一些校办产业负责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一些手段来人为地调节利润,所以,高等院校应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利润核定办法,防止和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
启示二:校办产业的内控制度如此失控,会计人员应负一定的责任,目前我校校办企业不设财务科,全部会计人员集中在财务处办公,隶属于财务处,对校办企业实行代理记账,只能发挥会计的核算职能,而不利于体现会计的管理作用。在这一事件中,会计人员也曾多次提醒该所,而对方不配合,会计人员也无能为力,这样做的结果,一是造成企业财务核算严重不实,管理混乱,二是使学校利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