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林业第二医院 黑龙江 伊春153100
摘 要:目的:观察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 120 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 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细节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后仪器管理、消毒隔离、护士配合技能、手术室器械准备等有关护理质量的 4 项评分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确保手术安全,优于传统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细节护理;护理安全;效果研究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医院日常工作中技术要求最高、风险最大的工作。一台成功的手术需要医务人员的默契配合,更需要一套科学的护理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常规护理已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已成为医院的重要任务之一。手术室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从某种程度上讲,护理模式是否合适决定了手术的成败。笔者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干预,疗效明显,且目前有关此类研究报道较少,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选取2017年1月 ~2018年3 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 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 29 例,女 31 例,年龄(31. 65 ±8. 15)岁,神经外科手术 12 例,肝胆外科手术 16 例,妇科手术18 例,普外科手术 14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 33 例,女27 例,年龄(32. 86 ± 12. 05)岁,神经外科手术 16 例,肝胆外科手术 15 例,妇科手术 16 例,普外科手术 1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有可比性。
2、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并且已知情同意者;(2)受试者自身无严重心、脑、肝、肾等严重疾病者;(3)意识清晰者。
3、排除标准 (1)不符合诊断标准者;(2)受试者自身有严重心、脑、肝、肾等严重疾病;(3)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4)意识不清者。
4、疗效标准 护理质量评估包括仪器管理、消毒隔离、护士配合技能、手术室器械准备 4 个方面,总分各为30 分、20 分、30 分、20 分,护理质量安全为各项总分,得分越高越好。护理满意度采用我科设计的手术室护理满意率调查表进行评定,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护患沟通、患者舒适度、术前手术室准备、护理服务等方面,量表均采用百分制。 > 85 分为满意;60 ~ 85 分为比较满意; <60 分为不满意。
5、方法 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术前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并准备手术器具,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手术的注意事项。术中协助医生完成手术,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后擦净创口,送患者回病房,交代饮食、生活等注意事项。观察组给予手术室细节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成员由我院经验丰富的外科专科医生及护士组成。入组时由责任护士进行健康评估,建立个人档案。(1)制定流程:手术前应核对手术器械是否齐全,手术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提前 1 d 巡视病房,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并于手术当天在手术室门口迎接患者。术中巡视护士与器械护士按制定的流程密切配合,包括常规消毒、擦净血迹等。术后护士应立即清点纱布及手术刀等物品,以防遗留在患者体内,由课题负责人进行质量评估。(2)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细节护理的重要内容,干预时我们应做到谈吐得体,结合患者的病情、心理特点制定具体的干预方案。短期内身体角色的变化,往往令多数患者难以接受,多表现为悲观、失落的情绪,甚至抵抗情绪,依从性较差,加大了医患沟通的难度。术前访视时,责任护士需以亲切的态度,耐心地安抚患者,倾听患者诉说,也可讲述他人手术的成功经验,使患者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并对手术的必要性及具体的方案予以讲解,使患者对手术过程有基本的认识,消除患者顾虑;进入手术室的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安排后,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自己的姓名及手术团队的组成人员,也可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仪器,消除患者对医院医疗水平的顾虑。同时巡回护士应陪在患者身边,随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麻醉前,应告知患者放松心情,并握住患者的手掌,消除其紧张心理。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敢于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给予赞赏和鼓励,进一步增强患者自信心,并第一时间告知家属手术情况及术后的注意事项。(3)其他细节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应做好患者暴露部位的保温工作,同时,在操作时我们督促医生应讲究效率,减少暴露时间,以防外界温度过低引起患者不适。手术时,护士还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是否正常,如有异常,需向手术医生汇报以决定是否采取相应的措施。干预结束后对患者的情绪及疼痛程度数据进行汇总,运用统计软件分析疗效差异。
6、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 0 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x ±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二、结果
1、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 P<0.05)。见表 1。
2、患者满意度调查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 2 =6. 667,P <0. 05)。见表 2。
三、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手术疗效密切相关,一套合适而科学的手术护理方案往往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我科从 2017年实施手术细节护理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保障细节护理模式能顺利实施,经过组内成员讨论,我科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对每位护理人员的职能均进行了细化安排,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细节化护理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和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具有更人性化且规范化的特点,是医务工作者护理理念巨大转变的产物。其将手术室管理与患者护理相结合,患者身体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对护士的职业素养及服务质量制定了更严格的要求。细节化护理要求医务人员始终把人性化的理念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并针对性地帮助患者解决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术前、术中、术后应分别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顾虑。
在护理中,笔者认为以下几点为细节护理中的重中之重。(1)护理人员均应做到三查七对,对于患者姓名、手术部位及术中用药的类别及剂量严格把关;(2)对于输血的患者,护理人员仔细核对血型,以防因输血不当引起的溶血反应;(3)整个手术过程,我们都应谨遵无菌操作,以防医源性感染加重患者病情。本研究探讨了手术细节护理对于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观察组在消毒隔离、护士配合技能、器械装备、设备管理等方面及满意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手术细节化护理过程中,各医务人员各司其职,弥补了常规护理的不足,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患者与疾病斗争的自信心,且促进了护患关系。
手术细节护理作为一种亟待推广的新护理模式,如何普及对护理人员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国人口基数大,但医护人员严重不足,落实具有较大难度。由于受时间及精力限制,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日后的研究可增加样本量,如条件允许,可进行多中心的研究,并探讨手术细节护理模式与患者出院后心理障碍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梁丽琴,鞠成蓉. 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264 -265.
论文作者:张鹏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室论文; 手术论文; 细节论文; 护士论文; 对照组论文; 质量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