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党内沟通机制发展党内民主_党员权利论文

完善党内沟通机制发展党内民主_党员权利论文

完善党内沟通体制,发展党内民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内论文,体制论文,党内民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党员群众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发展党内民主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认为,发展党内民主,关键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首要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因此,从完善党内沟通体制入手发展党内民主,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一、完善党内沟通体制对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意义

党内沟通体制是指政党在自身运行过程中各种信息和情报的传递机制。一个政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健全的党内沟通体制。完善党内沟通体制,不仅有利于政党“桥梁”作用的发挥,而且有利于政党的现代化和民主化,它对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展党内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完善党内沟通体制,有利于政党“桥梁”作用的发挥。从世界政党发展的规律来看,政党是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经历几百年的曲折发展之后,政党之所以存在和发展,关键在于它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具备的独特功能,即“政党是沟通民众与公共权力的桥梁”[1] (P15)。在民主政治生活中,政党这个“桥梁”不仅不是可有可无的桥梁,而且必须是畅通、牢固的桥梁,民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要能顺畅地通过这个“桥梁”流向公共权力,这就需要政党有健全的党内沟通体制。如果党内沟通体制不健全,各种信息传递不畅,党员群众的各种利益愿望和要求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到党的领导机关和上级组织,党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政策和主张,更不可能通过政府加以实现。党员群众如果不了解党内情况,不能有效地监督党员干部,就可能导致党内寡头政治,党内民主就会窒息,党就丧失生机和活力。相反,如果政党拥有健全的党内沟通体制,各种政治信息就能够有效及时地传递,政党的“桥梁”作用能够正常发挥,党内民主得到发展,政党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其次,完善党内沟通体制,有利于政党现代化[2] (P129-130)和民主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员民主意识的增强,政党过去的组织结构、沟通体制、运行方式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要求,迫切要求政党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推进自身的现代化、民主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民社会的发展对党的沟通体制提出的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利益的追逐导致民众组织化的趋势增强。各种利益团体和非政府组织不断涌现,日益成为反映民意,促进政治参与的有效渠道。二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增强了媒介在政治沟通中的作用,使党的沟通体制面临新挑战。过去政治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政党来完成,但传统政党的层级结构过多不仅使信息传递速度缓慢,而且容易导致信息传递失真。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媒体(如电话、网络、手机等)传递各种政治信息快速而真实,很容易使民众把其作为获取政治信息、直接参与政治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了“媒介民主”的发展。如果说各种民间组织的发展使政党由过去沟通和参与的主渠道变成了仅是若干可选择的渠道之一的话,那么便捷的“媒介民主”的发展又使得政党进一步失去优势,这就要求政党不得不进一步完善党内沟通体制,尽快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民主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继续发挥民众参与政治主渠道的作用。

再次,完善党内沟通体制,有利于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和党内民主的发展。党内民主是指一个党的全体党员在有关本党的一切问题上有最终决策的权利。这就是说,党员是党的主体,在党内党员当家作主。然而,在实际的党内生活中,作为主人的党员群众,向上反映情况、问题和建议难,影响干部选拔任用难,参与党内政策制定难,这些情况表明党内民主不够发达,党员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要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特别是党员的知情权,关键是完善党内沟通体制,实行党务公开,发扬党内民主。因为党内沟通的内容是党内政治信息的传递,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就是要使党内信息通过适当的渠道在党员之间传递。只有党内信息渠道畅通,党员了解具体党务,他们就可以独立地作出判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监督其他党员或党员干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扬民主,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才能集思广益,激发党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党的健康发展。

二、从党内沟通体制弊端看党内民主

中国共产党现行的党内沟通体制是历史形成的,它是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必然导致在党内信息传递过程中,因单通道信息传递体制[3] 和传递层级过多而出现信息阻塞、失真等问题,从而窒息了党内民主的发展,妨碍了党员民主权利的实现。

(一)从横向上看,各级党组织系统信息过于拥挤和党组织内部信息不对称并存

党内横向沟通,主要指党的各级组织平行机关及其成员内部的信息沟通。党内横向沟通是党内进行平等讨论协商的重要平台,是发展党内民主、实现党员民主权利的重要保证。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共产党形成了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在横向方面,与“一切权力”都集中于党委,并进一步集中于党的书记个人相适应,各种政治信息都传递到党委,传递到党的书记。这样,各级党组织不仅仅是信息沟通的主渠道,而且在权力的作用下成为沟通的唯一有效渠道,新闻、学术等系统经过党组织上传各种政治信息,实际上成为党组织的信息渠道,而丧失了政治沟通的基本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政治信息涌入党组织系统,致使信息渠道过于庞杂和拥挤,信息损失和失真严重,很多重要决策信息无法进入党组织系统,或者即使输入党组织系统也无法进入决策视野。同时,在党组织内部,不同领导成员之间,信息分布不对称。从理论上说,党的书记因主持全面工作,理当掌握各方面的信息,成为信息的枢纽中心。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应该把自己分管工作的信息传达给党组织,并分享其他方面工作的信息。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党的书记出于树立权威等因素的考虑,不会将其应该向领导班子其他成员通报的信息向其他成员通报,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也不会把自己掌握的全部情况及时准确地向其他人通报。在基层党组织内部,党员也会因为害怕他人报复,不愿意说真话、讲心里话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种党组织系统信息过于拥挤和党组织内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必然导致党内同志之间缺乏信任,窒息党内民主,严重损害党员的民主权利。

(二)从纵向上看,党内信息传递堵塞、迟缓、甚至失真

党内纵向沟通,主要指党的上下级组织之间以及党组织和个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党内纵向沟通是实现党员民主权利、促进政党民主化的重要保证。然而,在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下,在纵向方面,与党的权力层层往上集中,“中央过度集中”,最后集中到个人相适应,各种政治信息都集中到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但在党内信息传递过程中,因单通道信息传递体制和上下级组织结构层次较多,信息传递容易阻塞、迟缓、甚至失真。例如,在现行单通道信息传递体制下,党组织不仅是政策指令性信息的下传者,而且是政策指令性信息的评定者和反馈者,是民众利益的表达者。这种多角色功能的重合,必然导致下级党组织欺上瞒下,扭曲信息,必然导致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因缺乏必要的传递渠道难以上传,即使反映到上级党组织内,也难以进入决策视野。甚至上级领导到下面调研时,也常常遭到下级党组织的封锁和蒙蔽,难以听到群众的心声,难以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因此,吴仪副总理在参加人大江西代表团讨论时说:“我现在最大的苦恼就是听不到基层的声音”[4]。同时,在这种沟通体制下,多数党员对党内事务知之甚少,以至于对党的态度冷淡。在缺乏正式沟通渠道的情况下,各种小道消息不胫而走,这些都说明现行的党内沟通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已经严重制约着党内民主的发展。

三、从完善党内沟通体制入手发展党内民主

完善党内沟通体制,是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要发展党内民主,实现党员民主权利,必须克服党内沟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完善党内沟通体制。

(一)从横向来说,要完善各级党组织内部的沟通机制

在党内横向沟通方面,既要合理控制信息流量,把重要政治信息输入党组织,进入决策视野,又要在党内营造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从而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首先,完善党委内部议事决策机制,发展党内民主。党委会作为党代会闭会期间最高领导机关,是完善党内沟通体制、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环节。当前,党委会在党内沟通和党内民主方面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尽管各方面的政治信息都汇聚到党委,但是这些信息过于庞杂,很多重要信息难以输入或进入决策视野。党委开会的次数少,内部沟通不畅,讨论不充分,这无疑助长了个人专断的作风,妨碍了党内民主的发展。因此,完善党委内部沟通机制,发展党内民主势在必行。完善党委内部沟通机制,关键是“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持协调高效运转,增强整体合力。”[5] (P34)按照这个方针完善党委内部沟通机制,可以合理地控制信息流量,把各方面的重要政治信息传递到党委,保证重要政治信息进入决策视野,可以防止党组织系统信息量过大,信息渠道拥挤,信息堵塞和失真。同时,在集体领导下,各成员都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集体讨论、双向沟通中分享信息,形成政治共识。这无疑有助于党内民主的发展,有助于党员民主权利的实现。

其次,完善党的基层民主生活会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民主生活会制度是基层党组织内部沟通的重要场所,是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的重要渠道。然而,现在有些地方和单位长期不开民主生活会。有的党员干部不能坚持参加组织生活,即使参加也不向其他党员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有些党内民主生活会没有思想剖析,没有实质性信息沟通。这些情况都违背了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的宗旨,都没有真正起到促进党内沟通的作用。开展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必须本着民主精神把保障党员权利作为核心,切实落实党员的知情权,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有些重要事情要让党员早知道,在党内先讨论。要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党员干部要如实汇报与工作相关的各项活动情况,以普通党员的身份与党员群众谈心,主动接受批评和监督,必要时主动开展自我批评。只有这样,党内沟通才能顺畅,党内民主才能发展,党员的权利才能保障,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发挥,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从纵向来说,要完善党内信息上下快速传递的沟通机制

在党内纵向沟通方面,要改变信息渠道不畅,基层的真实情况难以及时反映到上级党组织的现象,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单通道信息传递体制,建立多元化的信息传递体制。然后在此基础上,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

首先,建立多元化的信息传递体制,使新闻、学术等信息渠道相对独立,充分发挥其反馈指令性信息和表达民意的作用。在单通道信息传递体制下,党组织是信息传递的主渠道,这必然导致下级党组织欺上瞒下,上级组织难以了解下情。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建立多元化的信息传递体制,增强各个信息传递渠道的相对独立性,形成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信息沟通网络。在多元化的沟通网络中,上级党组织能够从各个独立的信息渠道直接了解信息,并使政策指令信息和政策效果信息不走同一条传递渠道,从而保证上级党组织收到的社会信息的真实性。因为各信息传递渠道在向同级党组织传递必要信息的同时,可以独立地上传各种社会信息,这不仅减少了信息上传的环节和信息的损失,提高了信息的真实性,而且减少了党组织的信息量,提高了党组织处理和上传信息的效率。

其次,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问题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从具体制度建设上完善党内信息上下快速传递的机制。

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是指各级党组织要做到重大事情党内先知道,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的决定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的实施党内先发动,通过快速的党内沟通机制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情况通报制度的核心在于保障党员的知情权。知情权是实现党员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党员了解党内事务,才能参与党内活动。因此,它对于完善党内沟通体制,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关键是允许地方基层组织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党务公开制度,促进党内民主的发展和党员权利的实现。

完善社情民意党内反映制度,是指积极拓宽党内下情上达的信息渠道,保证下级组织和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准确地反映到上级组织中来,以便上级组织对党内外情况有准确的把握,对突发事件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由于党员生活在民众之中,最了解民众的愿望和要求,他们向党组织反映的信息大都是重要的真实信息。因此,社情民意党内反映制度,是党组织获得各项信息的根本源泉,它不仅是党内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体现,而且是实现党员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完善社情民意党内反映制度,必须建立党内专门的情报机构,负责情报的收集、整理和反映。必须完善各单位的定期座谈会制度,定期收集社情民意,反映到党内。必须允许党员在党内自由言论,在各级党组织的内刊上发表文章,自由讨论。只有这样,社情民意才能真正反映,党内民主才能真正发展,党员权利才能真正保障。

完善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是指各级党组织要坚持走党内群众路线,充分调查研究,认真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善于听取反对的意见,从而保证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党员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的决策,要向党内公开,组织党员开展民主讨论,使之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当前,党中央每次进行决策时,都会进行调研,征求党内同志的意见和建议,但是每次征求的范围差异很大,绝大部分都是在党内中高级领导干部中征求,普通党员难以成为意见征求的对象。相比而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起草过程是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的巨大进步,其起草时间之长,征求意见之广,修改次数之多,都是历次中央全会决议中所罕见的[6]。但是,随着党员民主意识的增强,这种秘密征求意见的做法也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扩大意见征求范围,实现意见征求制度化和规范化是大势所趋。

标签:;  ;  ;  ;  ;  

完善党内沟通机制发展党内民主_党员权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