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刚
(新乡县卫生监督所 河南 新乡 453700)
【摘要】 非法行医,从广义来讲,是指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规定、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主观上有过错的一切不合法医疗活动。从狭义上来讲,非法行医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没有经过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以及未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进行诊疗活动的行为。大部分非法行医都是通过扩大宣传、鼓吹祖传,以治疗疑难杂症、性病等疾病吸引患者就医,大多卫生条件不符合相关的标准,设施简陋,使用假药、劣药,而且乱收费,极易出现医疗事故,不仅影响了医疗市场秩序,危害了公民的身体健康,侵害了广大患者的权益,而且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主要就非法行医存在的原因、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 非法行医;现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367-03
非法行医是指不合法地从事医疗活动,具体是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1]。行医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职业,因此,国家对这一行业的管理极为严格。不仅对行医者的资格加以严格限制,要求行医者除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条件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资格,以保证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且还对行医活动,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工作规范及制度,以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非法行医,不仅扰乱了业已建立的良好的医疗卫生工作管理秩序,而且往往由于非法行医者不具备执业的资格和条件,医疗服务质量差,同时也侵犯了就诊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非法行医行为给社会带来很多恶劣的负面影响,并且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非法行医的现状与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至关重要。
1.非法行医的危害、成因与现状分析
1.1 非法行医的从业人员大多没有执业资格证
非法行医的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高的一部分是医疗单位退休或者“下岗”的执业医师,大部分则是医学院校毕业后,却还没有取得合法执业资格的人员或者乡村医生,还有一部分有着非正规的医学院校学习经历,无法获得执业资格的人员,医疗技术、医疗知识水平都非常低,人员结构非常混乱,法律意识淡薄。极易错诊加欺诈诊疗加重患者病情或误诊延误抢救时机,而给患者造成伤害,引发医疗事故。而且因非法行医无正规票据和医疗文书,当患者健康权益遭受侵害后难以依法维权。
1.2 非法行医的医疗场所不符合相关的标准
由于非法行医的医疗场所卫生条件不符合相关的标准,设施太过简陋,而且环境非常恶劣,甚至一些非法行医场所里所有人员的医、食、住都在同一房间内,卫生状况较差。此外,因不具备消毒设施,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医疗器械没有进行严格消毒、灭菌,有时甚至不消毒就直接使用,极易造成交叉感染、疾病传播。医疗废物处理存在非常多的隐患,使用过的医疗用品与其他医疗废弃物都有随意丢弃或者重复使用嫌疑,严重者甚至把一次性医疗用品卖给废品回收人员,造成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2]。
1.3 非法行医行为发生的根本性原因
牟利是非法行医行为发生的根本性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国家对于从事诊疗活动的人员资格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果医疗人员不具备的执业资格,不允许进行诊疗活动,而很多非法行医者为了避开法律,擅自进行不合法的诊疗活动,这类不合法的诊疗活动不仅成本低,而且能带来高额利润,促使那些法律意识淡薄、利欲熏心的单位和个人为了牟利而凭自己所掌握的医疗技术从事非法诊疗活动。这部分非法行医人员多数以农民等收入和知识水平都比较低的人群作为对象,以不合法的行医行为,以低收费、手续简便等方式占领市场。非法行医机构或者个人为了降低医疗成本,使用来源不明的甚至是假劣医疗器械和药品,购进的廉价劣质卫生材料既无国家批准文号有无质量安全保证,甚至自制卫生材料,所使用的药品中也不乏假药、劣药,从中获取暴利。
1.4 非法行医行为发生的其他现实原因
一是社会卫生资源不足,尤其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医疗资源不够,加上一些群众没有充分认识到非法行医的危害性,非法行医有其滋生的土壤。二是低廉的价格迎合了低收入阶层的医疗服务需要,加之部分群众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条件,导致非法行医存在有市场需求。三是非法行医成本低,利润较高,使少数人铤而走险。四是受卫生监督执法人员配备和执法经费不足等问题的影响,使打击非法行医工作的力度不够。五是现行卫生法律法规对无证行医行为的处罚的力度偏低,惩治力度十分有限。六是受卫生执法部门职权及其他因素所限,造成在打击非法行医中存在非法行医者身份确认难、行政处罚程序复杂执行难等现实困难,单靠卫生执法部门的手段和力度是十分有限的,打击难以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
1.5 非法行医具有较强的隐匿性
非法行医的场所大部分集中于城乡结合部与农村,一部分则在居民社区内,多数以租赁房屋,虽然政府卫生部门进行了多次打击与取缔,但是非法行医人员却采取了更多方法对付执法部门,将医疗场所设在小街小巷之内,大部分都没有名称,且不挂标识招牌或者使用流动招牌,以方便随时撤掉或者藏匿,并且采取间歇或错时开门方式与执法人员打游击,逃避卫生部门的监管和打击。此外,非行行医的药品大都是单独另外隐秘存放,这种方式即便是被检查到也不会造成太多的损失,降低了打击非法行医效果。
2.控制非法行医的有效对策
2.1 构建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对卫生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非法行医主要针对的群体大部分都是外地打工、经商人员,而这些人员大部分都没有纳入相关的医疗保障体系。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控制非法行医,不仅要加大打击的力度,还要充分发挥出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既做好查处打击工作,更要做好疏导工作,如在城乡结合部或者打工经商人员集中居住地带,构建比较正规的医疗网点,以满足低收入群体与打工人员的医疗消费需求。政府与卫生行政部门则应该不断深化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到农村,让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可以在城镇与农村中得到合理的配置。
2.2 构建平价医院,以限价治病的方式开医疗服务
政府应该积极落实新型农村合作的医疗制度, 加大力度发展各类社区卫生服务,创造出受百姓欢迎,并且收费更加合理的医疗服务市场,从源头上解决群众就医困难的问题。公立医院则应该树立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观念,注重医德医风的建设,从根本上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禁止出租承包医院用房或者科室,让更多患者看得起病,容易看病,并以最佳的医疗服务,让患者远离非法行医。
2.3 加强非法行医危害性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就医安全意识
政府和医院应该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或者社区宣传栏等方式,加大力度宣传医疗卫生的相关法律,加强外来人员、社区居民以及房屋出租者等人员的教育,提高人们的自我就医和安全意识,意识到非法行医的危害性,让人们远离非法行医,坚决抵制到非法行医场所就诊[3]。
2.4 加强卫生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卫生行政执法队伍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十分广泛,且政策性强、任务难度大,因此,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卫生行政执法的队伍建设,以确保日常监督工作需要的人员、交通工具、经费以及执法装备都能充足,由于卫生行政执法在查处取缔非法行医的工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职业风险,所以应该为卫生执法人员构建相关安全保障措施。卫生监督机构应该努力提升依法行政与依法办案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医疗监督的执法水平,积极探索与完善医疗服务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落实医疗监管工作法制化以及规范化,建立对医疗机构的检查以及巡查制度,加大非法行医的打击力度,对非法行医的机构和个人一经发现即行取缔,以维护医疗行业的正常秩序。从根上维护与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
2.5 修订完善打击非法行医的行政法律法规。
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很难有效的打击非法行医,但是如果突破法律法规的限制,又要承担违法的风险。将来如果能从立法层面加以保障以增加执法力度和提高执法效率,将有力的提高对非法行医的卫生监督工作,加大对非法行医的处罚刑罚力度。我国刑法规定的非法行医罪是结果犯,如果对非法行医罪,从“结果犯”转变为“行为犯”,就能进一步对非法行医行为产生较强的震慑力。
2.6 政府牵头,部门联合,合力严打无证行医。
建议由政府牵头,加强对非法行医的打击力度,坚持各部门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和声势,顺利、安全、高效地开展打非工作。此外卫生、公安相互联动,建立案件双向移送制度可解决各部门之间各自处理非法行医案件所带来的盲点,即卫生部门查获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公安部门处理,而公安部门查获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非法行医案件,则向卫生部门移送,追究行政责任。另外,公安部门的参与也保障了卫生部门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暴力抗法。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基础上,动员全社会力量,实行综合治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非法行医现象的存在和屡禁不止,不仅有社会和经济的原因,有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卫生意识薄弱的原因,也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原因和其他现实因素。总之,非法行医不仅对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而且严重扰乱了医疗市场的秩序,因此,国家和政府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配合,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就医安全,维护医疗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加强打击无证行医和非法采供血通知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09)57号,2009.4.
[2]许卫东,李军.打击非法行医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江苏卫生保健,2013,15(4):32-34.
[3]李祝,邱广民.宿州市非法行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6):5-6.
论文作者:张二刚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医疗论文; 卫生论文; 人员论文; 力度论文; 原因论文; 患者论文; 卫生部门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8期论文;